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图6.5 已接好的扁平电缆组件
图6.6 扁平连接线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6.屏蔽线缆的安装
• 常用的屏蔽线缆有聚氯乙烯屏蔽线,常用于500V以 下信号的传输电气线,在屏蔽层内可有一根或多根 导线。主要类型有:
• 护套聚氯乙烯屏蔽线
• 这种屏蔽线多为同轴电缆,在屏蔽层内可有一根或 多根软导线,常用于电子设备内部和外部之间低电 平的电气连线,在音频系统也常采用这种屏蔽线;
• (1)器件和散热器接触面要清洁平整,保证两 者之间接触良好。
• (2)在器件和散热器的接触面上加涂硅酯。 • (3)在有两个以上的螺钉紧固时,要采用对角
线轮流紧固的方法,防止贴合不良。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如图6.2所示是常见功率器件的安装。
图6.2 功率器件的安装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4.集成电路的安装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1.紧固工具及紧固方法
• 1.紧固工具 • 紧固螺钉所用的工具有普通螺丝刀(又名螺丝起子、改锥)、力矩螺丝刀、
固定搬手、活动搬手、力矩搬手、套管搬手等。其中螺丝刀又有一字头和十 字头之分。 • 工业生产中都使用力矩工具,以保证每个螺钉都以最佳力矩紧固。大批量工 业生产中均使用电动或气动紧固工具,并且都有力矩控制机构。 • 2.最佳紧固力矩 • 每种尺寸的螺钉都有固定的最佳紧固力矩,使用力矩工具很容易达到要求, 但使用一般的工具,则要靠实践经验才能达到最佳紧固力矩。 • 3.紧固方法 • 使用普通螺丝刀紧固要领;先用手指尖握住手柄拧紧螺钉,再用手掌拧半圈 左右即可。紧固有弹簧垫圈的螺钉时,要求把弹簧垫圈刚好压平即可。对成 组的螺钉紧固,要采用对角轮流紧固方法,先轮流将全部螺钉预紧(刚刚拧 上为止),再按对角线的顺序轮流将螺钉紧固。
表6.1 黄铜螺钉的导电能力
电流范围 选用螺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A M3~M4
5~10A M4
10~20A 20~50A 50~100A 100~150A 150~300A
M5
M6
M8
M10
M12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6. 2 电子产品元部件的安装
• 1.陶瓷零件、胶木零件和塑料件的安装 • 2.仪器面板零件的安装 • 3.大功率器件的安装 • 4.集成电路的安装 • 5. 扁平电缆线的安装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3.绕接工具的使用
• 绕接需要使用专用的绕接器,也称作绕枪。绕枪 由旋转驱动部分和绕接机构(绕头、绕套等)组 成。绕头有大小不同的规格,要根据接线柱不同 的尺寸及接线柱之间的距离来选用。
• 绕接的操作很简单:选择好适当的绕头及绕套, 准备好导线并剥去一定长度的绝缘皮,将导线插 入导线槽,并将导线弯曲后嵌在绕套缺口后,即 可将绕枪对准接线柱,开动绕线驱动机构(电动 或手动),绕线即旋转,将导线紧密绕接在接线 柱上,整个绕线过程仅需0.1~0.2秒。
• (3)元器件的间距:在印制板上的元器件之间的距离 不能小于1mm;引线间距要大于2mm,必要时,要给引 线套上绝缘套管。对水平安装的元器件,应使元器件贴 在印制板上,元件离印制板的距离要保持在0.5mm左右; 对竖直安装的元件,元器件离印制板的距离应在3~ 5mm左右;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6.3电子产品的其他安装方法
• 集成电路在大多数应用场合都是直接焊装到 PCB上,但不少产品为了调整、升级、维护方 便,常采用先焊装IC座再安装集成电路的安装 方式。计算机中的CPU、ROM、RAM和 EPROM等器件,引线较多,安装时稍有不慎, 就有损坏引脚的可能。对集成电路的安装还可 以选择集成电路插座,因为集成电路的引线有 单列直插式和双列直插式,管脚的数量也不相 同,所以要选择合适的集成电路插座。
• 电子元器件的安装是指将已经加工成型 后的元器件的引线插入印制电路板的焊 孔。安装的方法根据元件性质和电路的 要求有多种。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如图6.7所示是元件直立安装的例子,图6.8 所示是元件水平安装的例子。
图6.7 元件直立安装
图6.8 元件水平安装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当元件的安装高度受到限制时,可 采用埋头安装或折弯安装,如图6.9所示; 当元件比较重时,要采用支架安装,如 图6.10所示。对于小功率三极管的安装, 如图6.11所示。
图6.4 扁平电缆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 扁平电缆的连接大都采用穿刺卡接方式或用插 头连接,接头内有与扁平电缆尺寸相对应的U 形接线簧片,在压力作用下,簧片刺破电缆绝 缘皮,将导线压入U形刀口,并紧紧挤压导线, 获得电气接触。这种压接需要有专用压线工具。 图6.5是压好的扁平电缆组件。
• 另外还有一种扁平连接电缆,导线的间距为 2.54㎜,芯线为单股或2~3根线绞合。这种连接 线一般是用在印制版之间的连接,常用锡焊方 式连接,如图6.6所示。
一、压接 • 1.压接机理 • 2.压接端子及工具 • 3.压接作业 二、绕接 • 1.绕接的机理 • 2.绕接的特点 • 3.绕接工具的使用 • 4.绕接点质量标准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一、压接
• 与其他连接方法相比,压接有其特殊的 优点:温度适应性强、耐高温也耐低温、 连接机械强度高、无腐蚀、电气接触良 好,在导线的连接中应用最多。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2.常用紧固件及选用
• 1).螺钉的结构和适用范围 • 2).螺钉的材料和表面选择 • 3).螺钉防松的方法 • 4).导电螺钉的使用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1).螺钉的结构和适用范围
• 如图6.1所示,是电子装配常用的各种螺钉,这些螺钉 在结构上有一字槽与十字槽两种。由于十字槽具有对中 性好、安装时螺丝刀不易划出的优点,使用日益广泛。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集成电路的安装要点如下
(1)防静电 • 大规模IC大都采用CMOS工艺,属电荷敏感型
器件,而人体所带的静电有时可高达上千伏。 工业上的标准工作环境虽然采用了防静电系统, 但也要尽可能使用工具夹持IC,并且通过触摸 大件金属体(如水管,机箱等)等方式释放人 体所带的静电。 • (2)找方位 • 无论何种IC在安装时都有个方位问题,通常IC 插座及IC片子本身都有明显的定位标志。
• 当需要连接面平整时,要选用沉头螺钉。选择的沉 头大小合适时,可以使螺钉与平面保持同高,并且使连 接件较准确定位。
图6.1 电子装配常用的各种螺钉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2)螺钉的材料和表面选择
• 用在一般仪器上的连接螺钉,可以选用 镀钢螺钉,用在仪器面板上的连接螺钉, 为增加美观和防止生锈,可以选择镀铬 或镀镍的螺钉。紧定螺钉由于埋在元件 内,所以只需选择经过防锈处理的螺钉 即可。对要求导电性能比较高的连接和 紧固,可以选用黄铜螺钉或镀银螺钉。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1.绕接的机理
• 绕接所用的材料是接线端子和导线,接 线端子(或称接线柱、绕线杆)通常由 铜或铜合金制成,截面一般为正方、矩 形等带棱边的形状,如图6.14所示。导线 则一般采用单股铜导线。
图6.14 绕接材料及形式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2.绕接的特点
• 绕接的特点主要是可靠性高,一是工作 寿命长,二是工艺性好。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2.仪器面板零件的安装
• 在仪器面板上安装电位器、波段开关、 接插件等,通常都采用螺纹安装结构。 在安装时要选用合适的防松垫圈,特别 要注意保护面板,防止在紧固螺母时划 伤面板。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3.大功率器件的安装
• 大功率器件在工作时要发热,必须依靠散热器将 热量散发出去,而安装的质量对传热效率影响很 大。以下3点是安装的要领。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1、整机安装的内容
• 整机安装包括机械装联和电气装联两部 分。具体地说,总装就是将各零部件、 整件(如各机电元件、印制电路板、底 座、面板以及在它们上面的元件),按 照设计要求,安装在整机上不同的位置, 组合成一个整体,再用导线(或线扎) 将元器件、部件进行电气连接,完成一 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机器,以便进行 整机调整和测试。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1.陶瓷零件、胶木零件和塑料件的安装
• 这类零件的特点是强度低,容易在 安装时损坏。因此要选择合适材料作为 衬垫,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紧固力的大 小。瓷件和胶木件在安装时要加软垫, 如橡胶垫、纸垫或软铝垫,不能使用弹 簧垫圈。选用铝垫圈时要使用双螺母防 松。塑料件在安装时容易变形,应在螺 钉上加大外径垫圈。使用自攻螺钉紧固 时,螺钉的旋入深度不小于直径的2倍。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如图6.3所示,但有些IC的封装定 位表示不明显,必须查阅说明书。
图6.3 常见集成电路的方位标志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5. 扁平电缆线的安装
• 目前常用的扁平电缆是导线芯为6×0.1㎜ 2的多股软线,外皮材料为聚氯乙烯,导 线的间距为1.25㎜,导线的根数为20~60 不等有各种规格,颜色多为灰色和灰白 色,在一侧最边缘的线为红色或其他的 不同颜色,作为接线顺序的标志,如图 6.4所示。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3) 螺钉防松的方法
• 常用的防止螺钉松动的方法有三种,可 以根据具体安装的对象选用。
• (1)加装垫圈 • (2)使用双螺母 • (3)使用防松漆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4)导电螺钉的使用
• 作为电气连接用的螺钉,需要考虑螺钉 的载流量。这种螺钉一般用黄铜制造, 各种规格的螺钉导电能力见表6.1所示。
第六章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4.绕接点质量标准
• 良好的绕接点要求导线排列紧密,不得 有重绕,导线不留尾。如果因绕接点的 不合格或线路变动需要退绕时,可使用 专门的退绕器。由于在绕接时导线会产 生刻痕,所以退绕后的导线不能再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