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目的: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 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浔阳楼楹联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玄宗挽白居易联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解题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三、学习诗前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明确: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3.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四、自读诗歌。
正字音,知内容。
1、为下列字注音。
曲罢悯.mǐn然贾.(gǔ)人妇漂沦憔悴....piāolǘnqiáocuì恬(tián)然迁谪.(zhé)意枫叶获.dí花声声思(sì) 轻拢.(lǒng)慢捻.(niǎn)霓裳.(cháng) 六幺.(yāo)嘈嘈.(cáo) 间.(jiān)关幽咽.yè银瓶乍.zha破水浆迸.bèng虾(há)蟆(má) 名属(zhǔ)教坊(fāng) 红绡(xiāo) 钿(diàn)头银篦(bì)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予左迁..妇使快.弹数曲因为长句....歌...为贾人..秋委身..明年以.赠之寻声暗.问欲语迟.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间关..衣裳起敛容....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莺语花底滑.铁骑突出..画整顿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嫁作商人妇梦啼妆泪红阑干.....老大终岁不闻丝竹..坐弹一曲,为君翻...声往往取酒还独倾..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2、知内容,请用七字句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五、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一个问题: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明确: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六、研读课文第一节。
1、学生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
”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
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
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
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
其它如:“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
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
“沉吟”道出回想往事的心情。
“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诗人形象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板书“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忘归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惨将别不发江浸月七、作业。
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第二课时聆听琵琶声一、学生自读第二节二、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提问]听了本文的朗读,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的确,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朗读然后思考: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
三、结合诗句分析曲调的四个部分。
前奏曲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明确:浔阳江边,瑟瑟秋风,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调弦定音中不经意流露了对往事的伤怀,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仿佛从沉寂中唤醒记忆。
欢乐曲•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明确: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的青年时代。
明确:当时她艺压京城、艳盖群芳、人人追捧、年年欢笑,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所以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缓。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沉思曲诗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明确:“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孤独无依,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这时,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悲愤曲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明确: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独守空船,难以派遣幽怨,所以旋律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薄情的强烈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四、分析本节诗歌描写音乐的特色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如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技巧来描写音?:正面描写1、运用比喻、通感:8个比喻。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切切。
比喻、通感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深沉小弦切切如私语柔美细腻大珠小珠落玉盘圆润清脆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抑郁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高亢铁骑突出刀枪鸣气势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作用: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同时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感人魅力。
巧用叠词及叠韵词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又叠词作用:更加形象生动,使诗歌语言有音乐的悦耳动听,即为韵律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Jiān guān 叠韵联绵词幽咽泉流冰下难Yōu yè双声侧面描写。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相关链接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五、重点探究1、你是怎样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明确:它写出了音乐的典型境界。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
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
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2、诗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艺术氛围?明确,它营造了一种典型艺术氛围1、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2、“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