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20101221

5.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20101221


分析数据 ( )
1926年,温特改 进了杰逊的实验, 证明并完善了化 学信号学说,命 名了生长素,建 立了定量测定法 。
得出结论 解答疑问 新的疑问
不懈的追求,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
进一步探究
顶端优势及其解除
未切除顶芽时 侧芽的生长状态
切除顶芽后 侧芽的生长状态
若由此推测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大量累积在侧芽部位。则还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空白对照、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时间
1880
科学家
达尔文父子 的实验
结论
1、胚芽鞘尖端是感光的部位, 弯曲发生在尖端以下的部位; 2、提出“化学信号”假说。(试述“某种
物质”的产生部位、条件,作用和作用结果)

1913 1926
杰逊
温特
验证了“化学信号”假说 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 并能从尖端运输到下部。 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关于植物激素概念的几点说明
※植物激素不具有物种特异性。 ※植物激素间也存在协同、拮抗、反馈等机制; 有关激素之间的比值也影响生长、分化。 ※植物生长、发育、生殖的影响因素,除了植物 激素外,还有日照时间的长短、水肥、温度等环 境因素。
拓展与补充
■达尔文父子实验设计思路 ——要素分析:
尖端 接受单侧光 尖端 以下 部位 接受 单侧光 不接受 单侧光 不接受单侧光

1934
郭葛
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实验材料: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包在胚芽外面 的锥形套状叶。
玉米胚芽鞘 玉米叶从胚芽鞘伸出
胚芽 想一想 胚芽鞘在种子萌发 过程中的作用?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分析该对照实验: 1、A组的作用? 2、A与B对照说明? A与D对照说明? 3、C组的作用? 4、该实验的结论? 感受单侧光刺激 的部位是胚芽鞘 的尖端,而非尖 端以下的部分。
6右下图中曲线Ⅲ描述关于植物生长素浓度和茎组织的 细胞生长的关系。如果对侧芽施用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 生长素,则哪种曲线代表该生长关系 A.Ⅰ B.Ⅱ C. Ⅳ D. Ⅴ 答:( A ) 提示:课本图5-33的局部还原。
7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C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黑暗下
书上少画了黑暗条件下直立生长的一组
生长素的运输: 1.在尖端的横向运输
胚芽鞘尖端被薄云母片 完全分开,无生长素 再分配,背侧生长素合 成量未增加。 D 胚芽鞘尖端被薄云母片 部分分开,生长素横向 再分配。
基本无生长素的降解
要证明横向运输,需要对尖端照射单侧光,并设法阻隔尖端。 那么,单侧光是否可能促进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 云母片阻隔是否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你能自己设计上述实验吗? 说明:图中数字表示琼脂块所含生长素引起的胚芽鞘弯曲度。
阅读课本P32最 后一段,尝试从A、 B、C、D 4个芽处的 生长素浓度和生长速 度来分析为什么圣诞 树呈塔形?对植物生 长有什么意义?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顶端优势原理
高大挺拔的白桦树
硕果累累的柑橘树
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 ① 保留顶芽(顶端优势)——培育木材(主干高、直) ② 去除顶芽(消除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树冠增大) 如:棉花打顶、茶树摘心、果树行道树修剪等
D
2,4—D浓度 ( mg/L) 无籽番茄平均重 量(g/个)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A. 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4.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 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右下图。从该图可推知乙烯能促进
B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②果实色素积累 ③番茄果实发育 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提示:抓住图中曲线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因果关系。
5.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 D
① 微量高效性
② 作用两重性 请根据练习册P6/12题中的数据表,绘制相关曲线图。
1、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2、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以“生长素”为例 3、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植物激素的定义和种类 (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①培育无籽果实 ②促进插枝生根 ③促进菠萝开花 为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更多使 用的是生长素类似物? 生长素类似物有哪些?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利用“生长素作用两重性”原理,解释植物茎的 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现象。

根部: 生长素浓度:A B 生长速度: A >B >
茎部: 生长素浓度:C D 生长速度: C< D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顶端优势原理
A B
顶芽 侧芽
C
D
生长素浓度:B>C>D>A 生长速度:A>D>C>B 对植物生长的意义:植物各部分更好地获取光能
A、甲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 C、甲向左弯曲, D、甲不弯曲, 乙不弯曲、 乙向右弯曲, 乙不弯曲, 乙不弯曲, 丙不弯曲 丙不弯曲 丙向左弯 丙向右弯
练习: 2、导A、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泌多,促进细胞 伸长 B、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细胞 伸长 C、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多,加快了光合作用 D、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多,抑制向光侧细胞伸长
图5-30 杰逊的实验(丹麦)
温特实验
转移到琼脂块中
琼脂
第2组:覆盖整个切面 第3组:切口左侧、右侧
暗处
你能说说温特实验中这4组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吗? 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实验分析】
第1组作为: 空白对照 ,以便判断 实验组生长情况。
第2组和第3组有没有可能是琼脂块在
D
插枝成活需 保水、生根
2.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难萌发种子早发芽,农民常将 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 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 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 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生长素的运输 尖端的横向运输(单侧刺激时:单侧光、重力等); 垂直的极性运输(单向: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主动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所有部位,一直存在)。
能感光,生长素可横向 运输、极性运输
不能感光,生长素只可 极性运输
练习: 1、下图中,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
分,从不同的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 的生长情况是( ) D
16 15 14 13 胚根切段长度(mm) 12 11 10 胚芽切段长度(mm)
切段长度 (m m )
10 -1 1 10 -1 0 10 -9 10 -8 10 -7 10 -6 10 -5 10 -4 10 -3 10 -2
生长素浓度( m g /l )
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1 2 3 A
4
5 1、分析图中“根”曲线上1~5号点的含义,该曲线说明什么?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一般是合适浓度(低浓度)促进生长, 两重性 超过合适浓度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2、分析图中A、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 敏感性:根>芽>茎
生长素的运输:2.垂直方向的极性运输
极性运输设计思路:
改变顶端和基端的上下关系; 或 改变两种琼脂块的上下关系。
实验结果: 无论怎样放置,14C—IAA都只 能由A→B。 结论:IAA在胚芽鞘内的运输 是极性运输。 如何确定IAA的运输方式是 主动运输? 用呼吸作用抑制剂进行对比 实验。
一、“探索史”【小结】
3、
4.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 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程度将最大的是
A
A.甲
B.乙
C.丙
D.丁
1、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2、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以“生长素”为例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吲哚乙酸 (2)生长素的主要产生部位 植物体生长活跃部位 (3)生长素最基本的作用 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4)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起作用?如何排除琼脂块可能的影响?
【设计第4组作为条件对照】
■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了
琼脂块中的物质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比较第1、4组,实验结果说明了
琼脂块本身无调节作用,不影响结果。
【实验分析】
■比较第2、3、4组,实验结果说明了 尖端确实产生了促进胚芽鞘弯曲生长 的化学信号物质,并能从尖端运输到 下部,促进下面的生长。 ■比较第2、3组,实验结果说明了 幼苗是否弯曲与化学信号分布是否 均匀有关。 ■实验结论: 尖端确实产生了促进胚芽鞘弯曲生 长的化学信号物质,并能从尖端运 输到下部。向光弯曲是因为背光一 侧中化学信号的浓度较高,长得 较快。
P27想一想,做一做 ……试解释乙为什么没有像甲那样地患感冒?
因为乙两星期前曾患过感冒,体内保存的记忆细 胞正好能识别丙的感冒病原体,引起二次免疫反 应,所以没有像甲那样地患感冒。 P28想一想,做一做 为什么有些人在前一次感冒刚痊愈不久,又患了感冒? 因为引起感冒的病原体种类很多,而且病原体在不断地 发生变异,转变成新的病原体,所以,机体的免疫力也 需要在与病原体的斗争中不断提高和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