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专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固定修复修复工艺技术
相关知识点参考(1)
1.全冠:覆盖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复体,包括金属全冠和非金属全冠。
2.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又称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上制作的金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10mm以上。
15.工作模型底部到预备牙颈缘的高度为7~8mm。
16.加模型底座,在模型底面涂分离剂,以便于分离。
17.涂布间隙涂料的目的是补偿铸造合金的凝固收缩,利于修复体完成后能顺利就位,同是给粘固剂预留一定间隙。
18.间隙涂料理想厚度为20~30µm,为保证固定修复体边缘的密合,在代型颈缘线1mm以内不涂间隙涂料。
19.牙合面加蜡的第一步是形成牙尖
20.前牙金属基底冠邻面一般用瓷来修复,因此金-瓷交界应设计在邻接点舌侧至少1mm处。
21.颈缘形态: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根据颈缘是否有金属外露可分为金属边缘型、金瓷边缘型和瓷边缘型。
22.熔模的制作可用滴蜡法、回切法、压接法和浸蜡法完成。
23.铸道的形式:单铸道式、双铸道式、扇形和栅形式
24.应将铸道设置在熔模最厚且光滑的部分,储金球设置在距离熔模 1.5~2.0mm 处的铸道上。
减
(3)利用包埋材料的膨胀(4).采用无铸圈铸型
▲39.铸造不全的原因有:
(1)跑火(2)合金投放量不足(3)合金熔化不全
(4)铸道设置不当(5)铸造压力不足(6)铸型烘烤焙烧不够
(7)熔模过薄、包埋材料透气性差
▲40.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熔模的要求:
1)熔模表面应光滑圆钝。
2)熔模的厚度应均匀一致,不能过厚或过薄,尤其是轴面角和颈缘处。
过薄会因收缩而变形,造成修复体就位困难;过厚会因金-瓷交界面上的温度效应不一致而造成瓷裂,同时也会使金属过多占据瓷的空间而影响修复体的色泽。
3)如果牙体有较大缺损应在设计与制作熔模时恢复缺损,并预留出1.0~1.5mm均匀的瓷层空间,不宜使瓷层过厚,否则会因瓷体中心区排气不良而产生气泡。
4).在金属与瓷衔接处应有明显的凹形肩台,肩台的内交界线应圆钝,避免出现直角或锐角。
外交界线应呈锐角,以防止遮色瓷显露。
其位置应避开咬合接触区,以防止瓷裂。
▲41.铸道设置的原则:
1).对铸模腔产生适当的压力,增强液态金属的充盈能力。
2).不对铸件产生变形因素,且能补偿金属凝固收缩时所需的金属液,保证铸件轮廓清晰、表面光洁、无缺陷。
3).不使液态金属产生涡流、紊流及倒流现象。
4).不破坏熔模的整体形态及精度,便于切割、打磨。
5).有利于熔模材料的流出、燃烧和挥发。
6).应使熔模避开热中心,而使储金球位于热中心,使熔模位于离心力的最佳夹角内。
7). 铸道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
★42. 良好咬合的标准:
(1)牙合面形态应与患牙的固位形、抗力形以及邻牙和对领牙的牙合面形态相协调。
当牙冠缺损大、固位力差,残留牙体容易破碎时,应适当减少牙合面面积,增加机械便利,通常用减小颊舌径和加深沟、窝来实现。
牙合面不能单纯孤立地追求解剖外形美,而应与上下牙列牙合面形态协调一致。
(2)牙合力方向应接近于牙齿长轴。
牙合面尖嵴的斜度应有利于控制牙合力,使之沿牙齿长轴方向传递,避免高尖陡坡。
残冠修复时牙合面外形避免出现大斜面。
对于倾斜牙、错位牙,应注意控制冠修复体的长轴方向。
(3)牙合力的大小应与牙周支持组织相适应。
应根据牙周膜的状况,牙根的数目、大小、方向、牙槽骨的骨质状况和吸收情况、冠根比例等因素合理设计修复体的牙合力大小。
(4)具有稳定而协调的牙合关系:无论在正中牙合位或是前伸、侧向牙合位,都不能有早接触,不能发生牙合干扰。
在正中牙合时,上、下牙合牙尖窝相对,交叉关系正常,牙合面有广泛的接触,从正中牙合位到正中关系位的过程中无障碍点。
前伸牙合时,上下前牙呈组牙接触,后牙不接触。
侧方牙合时,工作侧上、下颌组牙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
★43.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金属底座的基本要求:
1)金属表面呈光滑曲面,不能有锐角、锐边,以免应力集中而导致瓷裂。
2)尽可能设计成全瓷覆盖形式。
3)保证瓷层厚度均匀一致。
4)金瓷交界形式应保证金属具有合适的支撑面积,使金-瓷呈对接形式。
5)金瓷交界处是修复体的薄弱区域,因此金瓷结合部应避免设计在咬合接触区。
6)金属基底应保持一定的厚度,贵金属至少应保证有0.3 ~0.5mm的厚度非贵金属至少应保证有0.2~0.3mm的厚度。
由于在咀嚼过程中瓷层要承受拉伸和剪切的外力,如果金属基底过薄,在承受咬合力时就会发生复合应力,因此要尽可能保证金属基底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