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瓷修复技术第一节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一、金属基底冠的处理金属基底冠经患者口内试戴后,在涂塑瓷粉之前,还需要对基底冠表面再进行一次处理。
1.金属表面的打磨调整铸造出来的金属基底冠表面附着有包埋材的细小颗粒、金属小瘤子以及过厚的氧化膜,必须打磨去除(图28-1)。
同时还要对金属基底冠的形态、厚度进行调整。
冠表面的形态关系到金瓷结合的强度,表面粗糙有利于金瓷的机械结合,但是磨头选择不当或打磨方向不正确导致表面过分凹凸不平,涂塑的瓷不能进入凹陷深部而留有空隙,烧结时在空隙里的空气就成为气泡在瓷面上反映出来,从而影响金瓷的结合强度和表面颜色。
打磨调整完毕后,各个部位的厚度应符合金属基底冠尺寸要求(图28-2)。
2.喷砂目的是清洁和粗化金属表面,借助金属表面的凹凸以扩大金瓷结合面积,使金属与瓷相互嵌合,起到锁结作用,提高结合强度。
(1)喷砂类型及粒度:牙科喷砂用的砂有两种类型,即金刚砂和氧化铝砂。
金刚砂(碳化硅)用于一般铸造支架的喷砂,其纯度、硬度较低;氧化铝砂常用于金属烤瓷修复体的喷砂,其纯度和硬度较高,粒度以40~80目为佳(图28-3)。
(2)喷砂机喷嘴流量: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使氧化铝颗粒从喷砂机的喷嘴中喷出,冲刷铸件的表面。
喷砂时金属基底冠应一边转动一边喷砂,使各个表面均匀喷到。
以喷嘴距金属表面1cm左右,呈45°倾角最为理想。
(3)喷砂机压力喷砂机内最大压力不得超过686~784kPa。
3.清洁目的是将金属基底冠在打磨、喷砂过程中的污染物洗净。
首先用蒸气压力清洗机冲刷,然后将基底冠置入加有无水酒精的小玻璃皿内,并放入超声清洁机内,用超声波清洁1~2min,然后夹持冠的操作柄,将其置于耐火瓷盘上,待其自然干燥后,检查是否呈均匀银灰色,如有不清洁斑点,应重新喷砂或更换清洁液,再次清洁,直至基底冠表面呈银灰色。
如果基底冠是贵金属材料,清洁液应改用氢氟酸或30%盐酸液体进行清洗,然后用中和液中和,再用蒸馏水超声清洗。
4.排气和预氧化(1)排气的目的:被熔化的合金在离心浇铸过程中,晶体间会带入少量气体,这些气体对金瓷结合强度有破坏作用。
通过排气可去除金属表面有机物和释放金属表层气体,以防发生气泡,并消除可能对金瓷结合产生不利的因素。
(2)预氧化的目的:预氧化是指合金在一定条件下表面形成一薄层氧化物,而此氧化层是金瓷化学结合的必备条件。
非贵金属合金中有多种微量元素,除能提高机械强度外,还能增加金瓷结合强度。
合金基础成分镍、铬在加热时易形成氧化镍和氧化铬,而且与添加元素互相争夺氧化物。
因此,非贵金属必须进行预氧化。
一般来说,0.2~2µm厚的氧化层,可达到最大的结合强度。
氧化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金瓷化学结合和良好的润湿效果,氧化过度将形成过厚的氧化层,此氧化层的热膨胀系数与瓷不匹配,在金瓷复合体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就会形成应力,从而导致界面直接折裂。
(3)操作方法:将超声清洗过的金属基底冠放在烤瓷耐火盘的支架上。
如烤瓷合金为贵合金,则需要在其表面均匀涂一薄层金属处理剂。
金属基底冠连同耐火盘在炉膛口得到充分干燥后送入炉内,按照所用材料的操作说明掌握排气预氧化的温度与时间。
一般是高于烤瓷的烧结温度30℃左右,保持3~5min,再升温到1000℃,真空度达到10.1kPa,并放气,在空气中预氧化5min后,取出冷却,避免用手或不洁之物接触,污染金属基底冠表面。
5.基底冠表面颈缘的处理(1)贵金属合金基底冠表面颈缘的处理:用笔蘸黄金结合剂,在金属基底冠唇侧边缘涂擦约1mm宽的带,使边缘成金黄色,这部分的不透明瓷只需涂很薄一层便可。
(2)非贵金属合金基底冠表面颈缘的处理:非贵金属合金易形成颈缘黑线。
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1)用氧化铝喷砂。
2)在完全洗净后的金属表面涂一层非常薄的不透明瓷,高于不透明瓷的烧结温度10~20℃进行烧结。
3)用表面处理剂涂布基底冠颈部,再烧结。
二、堆瓷堆瓷过程受涂塑方法、瓷致密方法和吸水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烤瓷涂塑方法按使用工具不同可分为调刀法和笔积法。
瓷致密方法是使涂塑好的瓷泥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混入的空气、增加瓷泥密度、减少烧结时的收缩、提高烧烤后瓷的强度,其方法有:(1)振动法:这种方法最常使用。
通过振动使瓷粉沉积、致密,让多余的水分析出表面。
其方法有多种如利用雕刀柄上的刻纹振动夹持烤冠的钳子、用小槌敲击瓷冠的模型以及使用超声波振动器振荡等。
(2)调刀法:使用雕刻刀或调刀,一边填压瓷粉,一边使其表面光滑,同时除去多余的表面水分。
(3)毛笔法:先涂塑的瓷泥表面有较多水分时,可用笔尖蘸瓷粉吸水,并利用虹吸现象吸取下层水分。
也可用较干燥的毛笔直接将水分吸走。
(4)平整法:瓷涂塑完成后,用笔在表面轻轻抖动,水分就会浮出表面,瓷粒也会发生运动,填平凹陷,表面因此光滑平整,然后再吸去多余水分。
(5)沉淀法:先除去部分涂塑瓷泥的水分,再在其表面加入水分,瓷粉颗粒就会发生运动,并在其最隐定的位置上呈致密状态沉积下来,这时再吸去多余的水分。
(一)遮色瓷的涂塑及烤瓷冠底色的完成底色指主体瓷涂塑前的打底颜色。
它取决于金属表面的颜色、遮色瓷的颜色、牙冠颈部颜色、底部染色等四种颜色的综合影响。
因为遮色瓷并非完全不透明,金属基底冠表面尤其是颈缘金属颜色会对底色色调发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时要用遮色瓷、颈缘肩台瓷及染料来构筑烤瓷冠的底层。
1.遮色瓷的涂塑遮色瓷又称不透明瓷,是牙冠底色的主体部分和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颜色基础,所以应该注意确定颜色及厚度。
遮色瓷在金属表面烧结后的厚度一般为0.2~0.3mm左右,使用遮色糊剂则为0.15mm左右。
涂塑遮色瓷时要求能均匀地涂布于金属基底冠表面,以最薄的厚度达到遮色的效果,留出更多的空间以增加牙体瓷的厚度,从而使修复体的颜色效果更为自然逼真。
这就需要熟练并准确掌握遮色瓷的操作技巧,并应遵守以下的要求:(1)遮色瓷的调拌:将瓷粉调拌成适度的冰淇淋状。
调拌后,振动调拌用的玻璃板(可用调拌刀柄轻敲微震),以去除其中的气泡。
若水分过多、流动性过大则很难进行涂塑和填压,可用面巾纸或纱布吸去过多水分,直至调拌物有适当的流动性。
(2)金属表面的润湿:在遮色瓷涂塑前一定要注意使金属表面润湿,这样才能使遮色瓷与金属表面产生更好地吸附(图28-5)。
(3)遮色瓷的涂塑:适宜用笔积法操作,因为笔积法对细节的操作容易掌握(图28-6)。
笔毛不要含过多水分,在玻璃板下垫湿毛巾,调齐笔尖,将稀稠度适宜的瓷泥按适当的厚度涂在金属基底冠表面。
遮色瓷的烧结法有一次烧结法和二次烧结法两种。
二次烧结法是指:遮色瓷第一次涂塑极薄,按高于指定温度10~20℃烧结,而第二次则用通常的方法涂塑、烧结。
有些厂家的遮色瓷在出厂时已调配成糊状,可以直接涂塑。
2.牙颈部瓷的涂塑牙颈部瓷的涂塑方法是在不透明瓷上从牙颈部向切端方向涂塑2~3mm宽的、一薄层的牙颈部瓷(图28-7)。
因为牙颈部烤瓷厚度有限,其色调容易受遮色瓷的影响。
在涂塑过程中,如果水分过多,可用面巾纸和纱布吸取(图28-8)。
用专用工具清除多余的牙颈部瓷,仅保留1mm宽的牙颈部瓷(图28-9)。
用大毛刷清除颈部残留瓷粉(图28-10)。
为了避免涂塑的牙颈部瓷部分脱落,应小心谨慎将基底冠从代型上取下(图28-11),并将其置于烤瓷炉炉堂口边的耐火瓷盘上,干燥后备用(图28-12)。
为了形成与自然牙颈部相似的较深颜色,通常在颈部使用着色剂或深色遮色剂。
牙颈部瓷烧结的温度应比主体瓷的温度低20~30℃,牙颈部瓷最好不要与其它主体瓷同时涂塑和烧结。
如果将牙颈部瓷与其它主体瓷同时涂塑,一方面不能进行合理的配色和调和,另一方面在涂塑过程中,还会因填压操作等造成牙颈部瓷的移位、变形。
烧结完毕后,如出现颈缘有缝隙,则必需进行第二次涂塑牙颈部瓷(图28-13、14),涂塑完成后,将其复位到代型上,检查颈缘是否缘密合(图28-15),如无问题,则进行第二次烧结。
当牙齿颜色有特殊要求或烧结后底色与所要求的色调不相协调时,可用染色的方法来调整底色,最终起到调和牙色的作用。
(二)牙本质瓷的涂塑1.涂塑此阶段所涂塑和成型的牙冠形态已经与最后成型的冠相似,并形成正确的层次结构(图28-16、17)。
除了牙冠的外形点外,切端和近远中边缘处需要适当加厚涂塑,以便下阶段进行牙本质瓷层回切(图28-18)。
在涂塑时,要防止瓷粉中混入气泡,可用足够分量的瓷粉一次涂塑并迅速成型,而后采用振动法等使瓷粉致密。
2.回切牙本质层瓷回切是一项重要操作步骤。
在回切牙本质层瓷的时候,应在切削部位按设计作记号,再依据记号来切削牙本质瓷。
这样才不易出现因无标记而随意乱切削,致使回切不准,影响美观效果。
牙本质层瓷的回切分三步:(1)唇面的切削:牙齿的唇面是一个弧面,不能将切端至牙颈部切削成一个平面,应从切1/3处和中1/3处分两面切削。
首先,从牙本质层瓷的切端唇边缘1mm处画线标记,在离唇面切1/3处切削;再沿中1/3处的平面切削瓷层,用毛笔抹掉两平面相交的棱角,修整两个平面,使之成曲面。
进远中切角应适当多回切一些,以便该部位涂塑切端瓷后,呈现透明特征(图28-19)。
涂塑切端瓷后,再次回切(图28-20)。
(2)邻面的切削:邻接面的切端到牙颈部以及唇面到舌面均为弧面。
因此,切削时应该注意形成圆滑的弧面,并要事先画线标记。
(3)指状结构的形成:与天然牙发育沟相应的牙釉质内侧存在着手指状的牙本质结构,在切端常表现出山峰状的高透明度形态。
参照所画标记线,在冠的发育沟处牙本质层瓷表面,从切端到中1/3与切1/3交界处之间刻上浅“V”字沟,用毛笔抹平沟底。
(三)牙釉质瓷的涂塑涂塑牙釉质瓷的部位和量基本上与牙本质层瓷的回切量相同,沿牙颈部方向用少量的牙釉质瓷涂塑在唇、颊和舌侧的牙本质瓷上(图28-21)。
用牙釉质瓷涂塑后的牙冠,与最后要完成的牙冠稍大一些,以弥补烧结后的瓷粉收缩(图28-22)。
在切端要盖住牙本质层瓷,并做成与手指状构造相似的形态。
(四)透明瓷的涂塑完成牙釉质瓷的涂塑后,用透明瓷覆盖整个唇面,考虑到烤瓷收缩和形状修整,涂塑后的牙冠要比完成的牙冠大15~20%。
只有这样,在烧结收缩后呈正常形状的烤瓷熔附金属冠表面才会形成0.2~0.3mm的透明烤瓷。
要注意的是透明瓷不能过厚,否则牙冠颜色会变暗而稍呈蓝色调。
为了使切缘的舌面也产生牙釉质色包被效果,切削牙冠的切1/3舌面部分瓷体,用透明瓷或牙釉质瓷回填。
唇、颊和舌侧涂塑完成后(图28-23),将牙冠从模型上取下,在邻接面用透明瓷或牙釉质瓷追加涂塑,弥补烧烤后的收缩部分(图28-24)。
(五)桥体的涂塑桥体涂塑的基本方法与上面所叙相同。
由于涂塑瓷体积较大,在涂塑致密过程中注意不能破坏层次结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桥体涂塑前,缺牙间隙牙槽嵴部分的石膏表面要涂硬化剂,干燥后再涂分离剂,以便瓷比较容易从石膏模型上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