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物买卖法(标注重点)

国际货物买卖法(标注重点)

国际货物买卖法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法概述一、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货物买卖法渊源之一1、《华沙-牛津规则》(现在使用比较少)2、《美国1941年对外贸易定义》(美洲各国有一定影响)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由国际商会制订,包括13种贸易术语,分E、F、C、D四组。

优点:1、明确了交货地点和价格构成;2、明确了交易中的责任划分:如运输、保险、单证手续由谁办理、费用由谁承担;货物风险转移等(二) 国际公约:渊源之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是国际货物买卖领域的最重要的国际法文件。

1、CISG简介:1980由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制订。

主要贸易大国包括中国大都参加CISG,目前缔约国76个,但英国没有加入,日本2008年加入。

2、CISG的适用——什么情况下适用?如何适用?CISG规定:(1)当事人的营业地分处不同的CISG缔约国,合同直接适用CISG,除非当事人约定适用其他法律。

(2)当事人可以约定排除CISG(全部或部分规定)的适用或变更某些条款的内容。

(体现了公约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尊重)3、CISG未规定事项:合同的有效性;所有权转移;产品责任(产品缺陷造成伤亡、损失)原因:这些问题,各国法律差别很大,难以统一(三)各国立法:渊源之三1、普通法系国家:除判例外,还有成文法。

英国:1893年《英国货物买卖法》。

美国:《美国统一商法典》(UCC)买卖篇。

2、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或商法典3、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第二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一般了解即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依据CISG规定,是指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一、合同的订立:要约与承诺(略)我国《合同法》中要约承诺规则主要参考CISG制订二、合同的主要条款:货物的品质规格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条款;价格条款;装运条款;保险条款;支付条款;检验条款;不可抗力条款;法律适用条款;争议解决条款。

一般而言,标的物、数量、和价格是必备条款。

第三节卖方和买方的义务【本节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重点(尤其是卖方义务)】一、卖方的义务:(一)交付货物和单据义务:1、交货地点2、交货时间3、交付单据1、交付货物的地点。

《公约》规定:如果双方有约定,按照约定;如无约定,按照《公约》第31条补充性规则确定。

——CISG第31条规定,交付货物的地点未约定情况下:A、当卖方的交货义务涉及运输时,货交第一承运人。

否则,B、在订约时的卖方营业地交货C、但如果订约时双方都知道货物在卖方营业地以外的特定地点,应在该货物所在地交货。

2、交付货物的时间如果合同中约定了交货的日期或期间,按照约定;如果合同中无约定时,则卖方应在订立合同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交货。

“合理时间”应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3、交付单据应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交付单据,并保证单据符合要求。

单据主要指提单、保险单和商业发票,有时还可能包括原产地证书、品质检验证书等。

交货时间届满前可以对单据中的不符点进行修改。

(二)品质担保和权利担保义务:即卖方保证货物不存在品质瑕疵和权利瑕疵。

1、品质担保义务:品质担保即对货物品质的保证。

(1)根据《公约》(CISG):如果合同对品质有明确约定,货物应符合该约定,包括约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以及包装方式。

(2)双方如无特别约定,货物应符合以下要求:A、适合通常使用的用途B、适合缔约时买方明示、默示的特定用途C、应与货物的样品或样式相同D、以通用的或足以保护货物的方式包装案例:中国造纸公司诉美国公司箱板纸品质案货物用途:谈判时已告知卖方、卖方了解买方是造纸厂、旧箱板纸出口一般用途是造纸,如果箱板纸不能满足该特定用途,即构成品质担保义务的违反。

(2)检验货物的时间如合同中约定了检验时间,按约定;合同中未约定检验时间,“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

案例:检验货物的时间销售合同要求卖方向买方提交500罐罐装氯气,以金属容器密封,当密封打开时氯气应立即使用,否则会迅速发挥。

6月1日货物运交买方;买方将货物放入仓库储存,既没有清点容器数量也没有检验氯气含量。

9月1日,买方通知卖方他刚刚打开一罐氯气用于化学加工,发现只有400罐该货物,而且200罐含量不符合合同约定。

买方的索赔是否应给予支持?结论:100罐数量短少,没有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检查,不应支持;罐装内物的检验属于“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应予支持。

异议期间(公约第39条):买方应在发现或理应发现货物不符的合理时间提出(无论如何,应在实际收到货物之日起两年内提出,除非这与合同规定不符)合理时间视交易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一争议中,合同标的是海蚌,属易腐品,法院认为买方在交货后1个月内提出异议符合公约中“合理时间”,而该案买方几乎等了2个月才向卖方发出通知,这构成买方败诉的原因之一。

(教材P94第1个案例)另一争议涉及画架模具买卖,法院驳回被告买方关于货物存在瑕疵的反诉赔偿请求,因为,买方未在合理时间内通知卖方货物瑕疵的存在。

(教材P49页第2个案例)2、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权利担保”:卖方保证出售货物没有侵犯第三人的权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会就该项货物主张权利。

(公约第41条)担保事项主要包括:(1)卖方对该货物有所有权或处分权。

(2)不存在买方不知道的抵押权等担保。

(3)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案例:Louis公司(原告)向Reliance公司(被告)购买一批蔗糖,缔约时,被告知道原告将用于销售。

原告支付了货款,但是货物正在目的国卸货时,第三人以违反排他销售协议为由,在法院申请了禁止继续卸货的禁令。

该禁令1个月后被取消,英国法院仍然判决被告向原告作出赔偿,理由:被告作为卖方违反了让原告安静地拥有货物的义务。

卖方的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担保的责任免除情形:A、买方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人的权利或要求。

B、卖方遵照买方的技术图样、图案、程序等规格要求。

案例(教材P95第2个)当事人之间买卖的家具侵犯了第三人的版权(即著作权),第三人向法国买方索赔成功。

法国买方便向西班牙卖方提出索赔。

法国法院判决法国买方败诉,理由是由于依据法国买方的“专业能力”,买方不可能不知道这项侵权行为的存在,所以不能依据公约(CISG)第42条寻求知识产权规则的保护。

二、买方的义务:支付货款/收取货物(一)支付货款的义务付款义务包括:(1)付款应履行的步骤和手续:申请开立信用证或银行保函;依法申请进口所须外汇。

(2)付款地点:合同有约定,依照约定;如果合同无约定,买方在:1、卖方的营业地付款;2、如果凭移交货物(或单据)付款,为提交货物(或单据)的地点。

(3)付款时间:合同如有约定,依照约定;合同如无约定,在卖方提交货物(或单据)的时间付款。

(二)收取货物的义务1、采取一切理应采取的行动,以便卖方能够交付货物。

(比如,FOB条件下安排运输)2、接收货物。

注意:“接收”与“接受”的区别(教材P97)。

即使买方认为货物与合同要求不符,也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接收并保全货物,以避免或减轻卖方的损失。

第四节货物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一、货物所有权的转移1、《公约》的态度:公约对货物所有权何时转移问题没有涉及。

2、国际贸易惯例的规定:在国际贸易惯例中,只有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涉及3、各国国内法的有关规定:中国:原则上交付货物时所有权转移。

《民法通则》: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各国关于货物所有权转移时间的规定差异非常大。

但都认可当事人关于货物所有权转让时间的约定优先于法律规定。

4、所有权保留所有权保留,是指买卖双方可以约定,卖方先将货物交给买方占有和使用,但在货款全部清偿前,卖方仍保留货物所有权。

二、风险的转移1、“风险”是指货物可能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如破碎及腐烂变质等。

2、风险分担原则(1)《公约》以交货时间来确定风险各国国内法:英法等国:采“物主承担风险原则”,风险随所有权转移而转移;美、德等国:与《公约》相同,即交付货物时风险转移;我国《合同法》第142条也采纳《公约》模式(2)例外:如果货物灭失与损害是由于卖方行为造成,买方可解除与该损害相当的付款义务。

(3)国际惯例优先原则(如当事人选择了惯例,如FOB,惯例优先)案例:美国E公司与中国D公司签订一份洋茉莉醛销售合同。

总价为21万元,价格条件CIF纽约。

合同签订后,买方开立了信用证。

因货物遇高温品质可能发生变化,依据双方的销售合同,D公司应在装运前进行某特殊包装处理。

当货物到达纽约时,买方发现货物存在严重熔化、泄漏现象。

经鉴定,原因是因卖方没有进行约定的包装。

问题:货物风险由哪一方承担?卖方。

买方可以拒绝相应的负款义务。

第五节违约及其救济方法一、违约违约可分为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根本违约:是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蒙受重大损害,实质上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判断根本违约的关键是——如何认定“实质上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A、损失的严重性;或者B、依据合同条款及合同订立的具体情况,判断当事人是否看重某因素。

二、双方均可采用的救济方法(损害赔偿/预期违约的救济)1、损害赔偿(1)赔偿范围:积极损失(直接损失)和消极损失(间接损失)。

积极损失:原有财产利益的减损;消极损失:预期应得的利益损失(利润损失)案例:合同规定机床销售100台,总价金FOB 50000元,由卖方制造,在卖方开始制造前,买方宣布拒收货物。

如果合同正常履行,卖方获利5000元,应投入45,000元总成本:其中40,000元为原材料、零配件;5000为企业经常性支出(借贷资金成本、行政管理支出、设备折旧费用)。

由于合同无须履行,原材料等40,000元未发生,但5000元经常性支出仍然发生。

1、买方应赔偿卖方的数额?10000=5000利润损失+5000管理费用2、如果卖方已经投入15000元购买了必要的原材料,由于买方毁约,卖方只好把原材料做废品变卖5000,买方应赔偿20000。

提示:积极损失相对容易证明,利润损失的证明要困难一些。

利润损失的证明须有充足的证据。

(2)可预见性规则可预见性规则:损害赔偿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约时可以合理预见的损失。

源于英判例(3)减轻损失规则减轻损失规则:非违约方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减轻违约方违约引起的损失,否则就扩大的损失部分不得要求赔偿。

(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案例:7月2日,A国建筑公司因工程需要和B国水泥生产商订立买卖合同。

合同约定:水泥厂应在8月20日向建筑公司交付某型号水泥300吨,每吨1000元。

合同成立后,建筑公司依约支付了水泥款。

但在7月20日,水泥生产商通知建筑公司,称其将不能交货,并表示愿意退回水泥款。

建筑公司未置可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