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课件
城市规划本科教学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
五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城市 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交通条件影响工业的性质与生产规模;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需交通条件保障;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组成部分,直接影响 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
1~5
<1
干路 40 40 40 3~4 4~5 5~6 2~4 2~4 2~3 25~35 25~35 25~30
支路 20 20 20 3~5 4~6 6~8 2 2 2 12~15 12~15 12~15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 宜为15%-20%。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路发展史 第二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本科教学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
第二节 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一、 交通
一般:人与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 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和方式通过 一定空间。
现代交通构成
700~1200
350*~500
150*~250
注:*小城市取低值。
第一节 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三 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城市形成必包含交通因素 两者相辅相成,互动发展
四 现代交通发展的四个阶段
产业革命初期,以水运为主 19世纪40年代后,以铁路运输为主 二战后,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发展 发展综合运输
下一页
城市规划本科教学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
第二节 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现
按空间分布 城市对外的市际与城乡间交通
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
代
轨道交通 机动车交通
城
道路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市
按运输方式
水上交通 步行交通 空中交通
交
管道运输
通
电梯传送带
构
按输送对象 空运交通 货运交通
成
按组织形式
二、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率 城市道路间距 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 道路运输经济 – 交通安全迅速畅通; – 注意环境保护; – 注意造型协调; – 方便市民出行。
下一页
城市规划本科教学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按地位
快速道(大城市)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 次干道(区干道 ) 支路(街坊道路 )
城市规划本科教学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
第二节 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五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运输设备位置影响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 车站码头等的位置影响城市干道走向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影响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 城市面貌的反映,城市主要景观的代表 道路系统是城市骨架,影响城市的用地布置
按功能
生活性道路系统(分区内部交通) 交通性道路系统(全市性交通)
功能 分类
交通性 道路
生活性 道路
行车 速度 快
慢
车辆 数量
多
少
交通 性质
货运 为主
客运 为主
车道 宽度 宽
稍窄
行人 数量 少
多
两旁布置 要求
避免布置吸引 大量人流的建筑
为生活服务的 公共建筑停车场
一、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
为7-15m2。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 m2/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 m2/人,公共停车场 面积宜为0.8-1.0m2/人。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道路类型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设计车速(km/h)
≥80
40~60
40
≤30
交叉口间距(m) 1500~2500
下一页
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项目
城市规模 与人口(万人)
快速路
大
机动车设计速 度(km/h)
城 市
大 道路网密度 城 (km/km2) 市
大
道路中机动车 车道条数(条)
城 市
大 城 道路宽度(m) 市
>200 ≤200 中等城市 >200 ≤200 中等城市 >200 ≤200 中等城市 >200 ≤200
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
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二、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
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 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 口。
三、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 服务功能。 四、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 务功能为主。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 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 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下一页
公共交通 个体交通
城市规划本科教学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
第二节 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二、城市道路
路的形成
–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 道者蹈也,路者露也——《尔雅》 – 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 ——《释名》
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另一种,教材P8);区别 城市道路作用
–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来 往的专用地。
– 城市道路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是绿化、排水及其他工 程基础设施的主要空间。
– 城市道路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面貌、建筑 风格的表现媒介。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
下一页
城市规划本科教学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
第二节 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3~4
1.2~1.4
3~4
4~6
3~4
4~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2~4 40~50
2 15~30
30~45
15~20
下一页
30~40
15~20
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项目
城市人口(万人)
>5
机动车设计速度(km/h)
1~5
<1
>5
道路网密度(km/km2)
1~5
<1
>5
道路中机动车道条数(条)
1~5
<1
>5
道路宽(m)
80 60~80 —— 0.4~0.5 0.3~0.4 ——
6~8 4~6 —— 40~45 35~40
中等城市
——
主干路
60 40~60
40 0.8~1.2 0.8~1.2 1.0~1.2
6~8 4~6
4 45~55 40~50 35~45
次干路
支路
40
30
40
30
40
30
1.2~1.4
3~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