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财务审计专题
19
企业IPO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1-18号) 第1号:关联交易及其披露等问题 第2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资产评估资料审核指引 第3号:改制前原企业近三年存在亏损情况下拟发行公司前三年业绩的审核指 引 第4号: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9号-首次公开 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中申报财务资料的若干要求 第5号:关于已通过发审会拟发行证券的公司会后事项监管及封卷工作的操作 规程(保留) 第6号:关于发行人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存在巨额债务或出现资不抵债情况时 的审核标准 第7号:关于国有股权界定及处置问题的审核要求 第8号:关于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变更中介机构的处理办法(保留) 第9号:关于报告期内存在“未分配利润”为负数问题的拟发行公司是否符合发 行条件的审核指引
需要采取特殊的审计方法
例:存货的审计方法 如申报会计师没有参与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会计年度盘点,申报会计师通常会 利用[库存倒推审计]办法来验证拟上市公司的年末库存数。采取如下补充审 计程序: 1、审查企业提供的以前年度年终财产清查资料、存货盘盈盘亏报告表与上年审批 处理文件及有关账务处理情况。 2、检查下一年度1、2月份主要存货的收、发、存量,测试上年末存货的可靠性 3、在盘点核实目前年度存货年末余额的基础上,采用倒推法,按品种和类别择要 推算以前年度末存货金额。公式如下: 年末结存+当年耗用-当年入库=上年结存 4、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验证存货数额的合理性:按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 主要存货类别编制存货比较表,与以前年度对应资料进行比较,如有异常情 况,与企业管理当局讨论分析变化原因:可将主要原材料耗用量分年比较;按 同口径测算前三年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进行分析比较其合理性等。 5、以前年度存放在外地的大额存货,可采用追踪审计法,追查其处理过程及现 状,予以验证。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需遵循的法律法规多
除遵循一般的财务会计及审计规定外,还需要遵循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制定的 法规,主要体现在: —剥离调整的原则及规定。 —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同一业务证监会规定了与财政部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证监会不允许对重组当期以前的会计期间 进行追溯调整。 —信息披露要求:财务报告(报表及附注按照证监会15号文编制)、非经常 性损益披露等。 —盈利预测的编制及披露(收购资产需要编制盈利预测)
T-1日之前
T日
T+1日
T+2日 T+3日 T+4日
解冻申购资金、募集资金划转
办理股份登记
4
T+5日
企业IPO一般流程
刊登招股意向书
上市申请
T-3日之前
上市审查
T-3至T+7日
上市委员会审核
T+7至T+14日
上市通知
T+14日之前
披露上市公告书
L-5至L-1日
上 市
L日
5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 ◆ ◆ ◆ ◆ ◆ ◆
企业IPO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工商登记 税务法规 证券法 土地法规 管理办法 国资管理 信息披露法规
备忘录
公司法
会计法规
审计法规
若干规定
外资管理
资产评估
内容与格式准则
编报规则
规范问答
其他
17
企业IPO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新《公司法》主要财务会计与审计规定
注册资本制度(出资方式、期限、比例、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净资产折股比 例) 公积金制度(取消计提公益金) 亏损弥补制度(取消资本公积补亏) 利润分配制度(表决权) 对外投资制度(除特殊行业外,不再限制对外投资比例) 对外担保制度(必须履行决策程序) 财务报告审计制度
20
企业IPO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1-18号) 第10号:关于事业单位作为发起人及其盈利业绩连续计算问题的处理标准 第11号:关于定向募集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有关问题的审核要求 第12号:关于对外投资比例等问题的审核指引 第13号:关于税收减免与返还、政府补贴、财政拨款的审核标准 第14号: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的审核要求 第15号:关于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及业绩连续计算问题的审核指引 第16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专项复核的审核要求(保留) 第17号: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审核的要求 第18号: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条件和行为的监管要求(保留)
7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工作量大、内容复杂
◇ 业务报告数量多,且报告特别: 1、三年一期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2、业务重组系列审计报告 3、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验资报告(净资产折股) 4、盈利预测审核报告(若发行人编制盈利预测) 5、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6、非经常性损益专项审核报告(专项意见) 7、主要税种纳税情况专项意见
12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需要采取特殊的审计方法
剥离调整审计: 大型国企通常历史悠久,下属单位众多,投资关系较复杂,在重组上市过 程中可能会出现会计主体不清的问题 剥离安排对历史报表的影响 重组计划对审计的影响 特定报表项目的审计: 如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往来项目的审计
13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24
企业IPO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信息披露法规
其他信息披露规定:主要由证监会,交易所制定的规章,涉及上市公司治理、股 东、董事及独立董事、经理层报酬及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1月)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6年5月)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6、9月)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2006年3月)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2005年证监会、银监会)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及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 (2003年证监会) (中小板企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2007年3月深交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6年1月证监会)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2006年8月深交所)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12月证监会)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06年9月国资委)
8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工作量大、内容复杂
◇ 业务报告数量多,且报告特别: 9、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的差异情况专项意见 10、执行新会计准则备考利润表审阅报告 11、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最近一年及一期审计报告 12、会后事项的说明(封卷至发行前) 13、其他相关业务报告或声明,如招股说明书引用审计报告及其他报告之声 明
证监局出具辅导监管报告
证监会受理申请文件
接收 反馈 意见 并答 复
证监会进行初审
预披露、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证监会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
3
企业IPO一般流程
刊登招股意向书
网下初步询价 网下累计投票询价 刊登网上发行公告,启动网上发行 网上路演 投资者网上申购 冻结申购资金 验资、配号 摇号、抽签
注:首次发行的股票在中小企业板上 市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根据 初步询价结果确定发行价格,不再进 行累计投标询价。 T-1日之前
14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程序表、企业填报明细表、审定表及审计过程记录等审计底稿的编制应当 适应多期会计报表审计的特点
15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反复沟通、协调
参与上市主体众多,需要与相关中介机构的配合,如券商、律师、评估 横向: 协助上市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审计、评估、律师、承销商 纵向: 进入股份公司的各下属企业均应设立上市工作小组与中介机构对接 --动员大会 上市工作涉及企业各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全力配合。 --填写审计、评估调查表 审计、评估调查表是进行审计评估工作的基础,应尽量争取二表合一,减轻企业 负担。 --企业与评估、审计对账 起点数及终点数的对接 --企业与律师、审计对接 就关联方关系及交易,企业需与律师及审计师配合,按不同口径提供有关信息。 16
21
企业IPO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信息披露法规
第一层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1-19号:发 行、上市、披露、并购规定,由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颁布,其中涉及IPO的 为第1、7、9号准则 第1号:招股说明书(2006年5月18日修订,专门针对IPO) 第7号:股票上市公告书(2006年5月修订) 第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2006年5月修订)
18
企业IPO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新《证券法》 《管理办法》(2006年5月18日 证监会32号令)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 —关于同一控制人在首发报告期内对相同或类似业务进行重组的审核指引 (征求意见稿)发行监管部 2007年9月10日
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并上市审计专题
主要内容
一、企业IPO一般流程 二、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三、IPO中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四、IPO审计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2
企业IPO一般流程
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人 律师 会计师 报证监局备案 尽职调查、辅导 评估
保荐人推荐、报送申请文件 就发行股票征求 注册地省级政府 意见;就募集资 金项目征求发改 委意见
时间长、程序繁琐 工作量大、内容复杂 要求高、责任重大 需遵循的法律法规多 需要采取特殊的审计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反复沟通、协调
6
IPO审计的主要特点
时间长、程序繁琐
会计师审计工作的主要阶段及内容: 前期尽职调查(审计规划)→资产置入或置出等业务重组审计、剥 离调整审计(国有企业改制)、股权结构调整审计以及利润分配审计 (按照独立性要求及其他目的,备考财务报表)→股份制改制审计 (确定净资产值)→验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调整审计 及验资(股权转让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申报财务报表审计(上报材 料)→补充审计(材料过期)→发行验资→股票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