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总稿)

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总稿)

福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一、县域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一)县域城镇体系的历史基础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传入也比较早,自秦汉以来,就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

福鼎市依山傍海,山明景秀,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

具体县域城镇体系发展,可分以下几个阶段:1、建制变更的不稳定发展阶段福鼎地域,唐属长溪县,元属福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设福宁县。

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升州为府,设霞浦县,福鼎属霞浦县地。

乾隆四年(1739年),析霞浦县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属福宁府。

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

民国元年(1912年),福鼎属东路观察使;民国3年,改东路观察使置闽海道;民国14年,废道,直属省辖。

民国23年,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区署驻福安);次年,第二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第一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第八行政督察区复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福鼎均属其管辖。

2、稳定发展阶段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属浙江省温州地区。

同年10月,福鼎改属福建省福安专区。

1970年7月,福安专区革委会机关迁址宁德,福鼎属宁德地区。

北接浙江,东临东海,稳定的政治环境,海陆上的优势使得福鼎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1994年,福鼎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3、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199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福鼎撤县设市(县级),原有区域不变,从此结束了福鼎的256年县建制历史,跨上了建设闽浙边界、东海之滨文明城市的历程。

全市辖3个街道、10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

(二)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1、城镇现状的规模分布特征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福鼎市总人口521070人,其中:桐山街道44553人、桐城街道62660人、山前街道24907人、贯岭镇18822人、前岐镇39264人、沙埕镇33419人、店下镇38215人、秦屿镇50501人、磻溪镇24615人、白琳镇40720人、点头镇41608人、管阳镇39162人、嵛山镇5362人、硖门畲族乡14885人、叠石乡16608人、佳阳乡17462人、龙安开发区8307人,其中县城所在地桐山、桐城街道,经济发达的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人口最为集中。

2、现状城镇的分布特征福鼎市的工业主要集中于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土地面积405.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9.04%,常住人口17.5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0.8%,乡镇企业总值24.76亿,占全县总产值的39.5%。

白琳镇是福鼎市工业重镇,主导产业玄武岩是福鼎市支柱产业之一,被评为中国十大板材基地,依靠玄武岩,白琳经济走在了全市的前头。

秦屿镇依山伴水,境内有中国驰名的太姥山,东临东海,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路经,这样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得秦屿的经济在全市首屈一指。

秦屿镇现有纺织、机械、板材、食品、建筑、水产品加工等产业。

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港口经济发展迅猛,并推动福鼎经济的发展。

点头镇是福鼎市大毫茶的发源地,茶叶是该镇的支柱产业,近几年福鼎白茶名声鹊起,点头镇大大为之受益,加之是沿海渔港,渔业发达。

桐山镇作为市政府所在地,经济发展情况并没有预期的好,没有发挥中心城镇应有的作用。

但是福鼎的区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贯岭镇、硖门畲族乡、叠石乡等乡镇,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经济发展缓慢,加之长时间不受政府的重视,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阻碍。

这样不利于区域发展的平衡。

福鼎市主要乡镇各指标对比注:此表不含龙安开发区(三)交通线路对城镇分布的影响交通条件是影响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县城,交通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大小与产业分布的疏密。

在水路交通为主的时期,福鼎城镇主要位于桐山溪两侧。

如今在公路交通为主的时期,主要城镇又趋向于国道、省道、高速路和铁路附近。

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方面:福鼎市公路建设主要目标和重点是加快县道及高速公路连接线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其技术等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快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运输场站建设;继续加强国边防公建设。

在水运建设福鼎市港口建设按照《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功能划分为指导,结合《宁德市港口总体规划》,强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区发展,加快沙埕港专用码头、城关作业区码头、八尺门港码头、桐山港航道和陆岛交通码头建设。

自1988年10月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已达到3.5万公里里程。

我国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等公路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公路交通网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福鼎市境内有福宁高速公路和G104国道,还有温福铁路及78、58省道,它们为福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例如,在主要交通干线附近,聚集了福鼎市最为发达的乡镇。

其中,乡镇企业总值就占了全市的87.45%。

而且,其城镇人口也占了全市的67.79%。

2009年6月30号,温福铁路开通货运,随后即将正式开通动车组客运,福鼎人民将踏上自己家乡土地上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体验高速铁路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结束了福鼎市没有铁路的历史。

温福铁路经过福鼎和太姥山两站,必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加快福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程。

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离市区45公里,北界前岐镇,东北与浙江省苍南县接壤,西南毗连店下镇,东南临东海。

沙埕港港道长40公里,宽约2公里,水深无礁,久不淤积,不起风浪,航道稳定,为闻名的天然良港。

早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曾把它列为三大渔港之一。

这里距台湾基隆港142海里,总面积为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陆地面积的10倍。

省道沙(埕)吕(峡)线直达市区与104国道福鼎段衔接,万吨巨轮进出不受潮汐限制。

由于沙埕港阔水深且有群山庇护,台风季节,港内外风力相差4级,可避12级以上台风,是渔船、客货轮船的天然避风良港。

沙埕镇处港湾中心,经贸活动繁荣,是福鼎最大渔区集镇、渔业主产区,外海台山渔场资源丰富,是闽东主要渔场之一,盛产黄鱼、带鱼、鳗鱼、墨鱼、虾、梭子蟹等。

1992年至1995年,沙埕镇先后被省批准为对台贸易点、对台劳务输出点和台轮停泊点,使沙埕成为闽东沿海地区对台进出贸易活动和近洋劳务输出的重要港口。

福鼎市乡各乡镇沿主要交通路线聚类一览表(4)城镇分布密度的特征福鼎市共有建制镇12,城镇密度约为8.6个/千平方公里,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全省约为4.9个/千平方公里)。

平均每个建制镇3.1万人(指镇域人口,下同),县域范围内地形多样,建制镇在县域内分布不均,在山地丘陵地区建制镇分布密度低,且规模小,城镇密度约为6个/千平方公里,平均每个约为3万人;河谷冲击平原建制镇分布密度较高,且规模较大,城镇密度约为11.26个/千平方公里,平均每个约为2.96万人。

这样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3、城镇等级体系的规模分布特征福鼎市是福建省的县级市之一,城镇体系现状隶属于宁德市。

根据全市12个镇2个乡集镇的分析,城镇等级体系分三级,较为符合福鼎市的现状。

三级城镇数量之比为1:11:2,大致呈鼓形分布,而三级城镇人口规模之比约1:9.30:0.52,大致也呈鼓形分布(亦属较发达人口结构模型)。

I、II级城镇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的95.22%,表明二级及其以上城镇在县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三级城镇的单体规模相对较小,很难正常发挥各种功能和效率。

4、城镇职能结构分布特征根据城镇职能的三要素(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对福鼎市城镇职能分析,现阶段,部分城镇经济职能特色明显,其职能覆盖面广,超越了周围部分地区。

如福鼎市的白茶、白琳镇的玄武岩、秦屿镇的太姥山旅游景观在全国都有其名。

即将投入使用的核电站,将给福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福鼎市民众的生活能源将得到充分的保证。

该镇的太姥山旅游业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县域内各个城镇基本上是在各自的行政领域内执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职能。

部分地处山区丘陵的乡集镇如前岐镇、磻溪镇等城镇规模较小,一些基础设施难以到位,担负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职能相对较弱。

I类(综合性城镇),主要是桐山镇,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II类(工业经济中心城镇),主要是白琳镇和铜城镇、点头镇,以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前者是以旅游业为主,后者是以工业为主;II类(集贸型城镇),主要是围绕各乡镇域范围内执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职能。

主要位于山区丘陵地区,发展农业。

一、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福鼎市市域城镇体系由县城和10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组成,据调查统计,目前的成建制的城镇常住人口为32.862(万人),广义上的城镇化水平达到63.8%。

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1)城镇体系具有一定的规模,城镇规划建设缓慢。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某些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福鼎的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各个乡镇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作为次中心城镇,城镇化水平高于其他各镇,基础设施,要优于其他各镇。

目前各镇的发展与其预期的规划都有一定的差距,城区供水、公交和环卫设施、城市绿化带,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大型停车场和九鲤溪、嵛山岛景区等配套设施建设还需要完善。

(2)中心城区带动能力不足;小城镇功能弱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桐山镇作为福鼎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白琳镇是福鼎市工业重镇,主导产业玄武岩是福鼎市支柱产业之一。

秦屿镇现有纺织、机械、板材、食品、建筑、水产品加工等产业。

沙埕镇别称沙关,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滨,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港口经济发展迅猛。

但目前还没有还没有形成聚集效益,对周边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还不够强。

(3)城镇发展过程地区分异明显,限制其整体的发展。

福鼎市的工业主要集中于白琳镇、沙埕镇、秦屿镇,点头镇,乡镇企业总值24.76亿,占全县总产值的39.5%。

贯岭镇、硖门畲族乡、叠石乡等乡镇,经济比较落后,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不高。

乡村景观比较明显。

(4)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待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建设出现一些违规建设。

目前,在一些城镇与农村的交接地带,出现一些违规建设用地,占用农田进行宅基地的建设或者违规抢建。

出现一些非法买卖土地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