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科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小班科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小班科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而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

课堂提问能不断引起幼儿的注意,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给幼儿以外部刺激,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

实践证明,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让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所学知识比由教师对幼儿单向传递信息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得多。

其次,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再次,课堂提问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以我在小班科学活动《剥花生》中的提问为例,具体论述在小班科学活动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见表一、表二)
分析:从表一可以看出,虽然老师的问题幼儿能回答,但是幼儿的回答都是机械的,与老师一问一答,没有加入幼儿自己的想法。

从表一幼儿的回答中,看不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欲望。

从表二可以看出,幼儿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能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

其次,在描述花生的特征时,教师提升了问题的具体性,给予小班的幼儿一定提示,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表一表二的对比可以看出,小班幼儿虽然刚进幼儿园没多久,但是你只要给他们创设一个环境,营造一个让他畅所欲言的氛围,就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引发他们的奇思妙语。

(见表三、表四)
分析:表三中的提问过于简单,单一。

对于幼儿来说没有难度,激发不起幼儿思考的兴趣,因此他们只会很消极地跟着教师一问一答。

而在表四中可以看出:首先通过改进,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过度很自然,由幼儿前面一个问题顺势引出下一个问题,也就是接过幼儿的球,稍加改动后再抛给幼儿,再由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大的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其次,开放性的提问让幼儿的回答不再单一,而是出现了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的方法,体现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

(见表五、表六)
分析:从表五表六中可以看出,幼儿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以后,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在表五中由于教师的提问比较明确,幼儿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教师所期盼的程度。

在表六中,教师在第二个问题上稍稍做了点改动,起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表五中是以教师为主,提出了这个问题;而表六中则是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得到科学的结论。

在回答的难度上有了提高,但又是幼儿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这就更加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我觉得要提高小班科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设置场景,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的老师”。

当我们设置好场景,成功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就能从被动学
习转为主动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小班科学活动《毛毛虫》中,教师一开始就让每个幼儿都扮演成一条毛毛虫围着一张大叶子做游戏,结果幼儿投入得很快。

在已有经验的指导下,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毛毛虫的生活特性以及变化蝴蝶的过程。

2、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想说,肯说,愿意说。

就像在《剥花生》中,我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一开始就直接拿…一颗花生:“小朋友,今天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

看,是谁呀?”虽然语气亲切,但是我的姿势,我提问的方法,都让幼儿感到紧张,他们对我真实的意图不明白。

课后老师就对我提建议:“既然是小班的活动,为什么不放松一点呢?让他们感到轻松,你在组织的时候也会轻松。

”因此,后来改成一进教室围着花生自由讨论,效果果然好了很多。

3、提问的针对性要强,问题的目的性要明确。

如果是针对小班幼儿,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有一些提示。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在小班的科学活动《小嘴巴》中,老师想让幼儿仔细地观察下自己的嘴巴,因此提了一个问题:“看一看,我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一下子,刚刚还很热闹的教室变得鸦雀无声,幼儿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
答。

老师的意图是想让幼儿讲讲嘴唇是红色的,里面有牙齿和舌头等等,但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这个问题太笼统,针对性不强。

可后,我们帮她改成直接请幼儿观察嘴唇、牙齿和舌头。

再次试教时,幼儿变得有话可说了。

4、多采取开放性的提问。

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幼儿主动学习,这点在科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小班科学活动《掉下来啦》中,教师在结尾时候的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掉下来的呀?”使幼儿刚刚结束在上一个环节中的兴趣再次被激发,思维的火花再次被点燃。

在他们的回答中虽然有的幼儿的答案不是很准确,但是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幼儿是在主动学习。

5、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要有所提高。

捌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

在小班科学活动《毛豆对对碰》中,一开始,也是让幼儿自主观察手中的毛豆,长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摸着有干什么感觉的?这些是毛豆的表象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在问:“你能猜猜看,里面藏着几颗毛豆吗?”这是毛豆的内部的消息,需要幼儿经过推理再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才能知道结果,因此这个问题比前面的问题难度更高了。

但是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也就愿意继续再探究下去。

课堂随时随地,变化无常。

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提问的有效性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