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6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6


与pH有关。一般来说,随着pH值的增加,土壤的可变负电 荷也增加,CEC值也随之上升。但对于具体某个离子来说并非 如此。实际上,对于特定沉积物而言,某种离子的最大吸附量 都有其相应的pH值,例如,土壤的pH=5.0~6.5时,F-的吸 附量最大。
3、CEC值的测定 CEC测定方法多半是以pH为7.0的醋酸铵溶液与固体样品 (岩样或土样)混合,使其全部吸附格位被NH4+所饱和,然后 用其它溶液(多半是NaCl溶液)使被吸附的NH4+ 全部交换下来, 达交换平衡后,测定溶液中Na+的减量,即为该固体样品的 CEC值。 应该注意的是,CEC值只代表特定测试条件下岩土的交换 能力,而岩土的实际交换能力明显地受到介质pH的影响。除 此以外,CEC值还受占据交换格位的离子的性质的影响。
就特定的固相物质而盲,阳离子吸附亲合力是不同的。影响 阳离子吸附亲合力的因素主要是:(1)同价离子,一般来说,它 随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增加,随水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子半 径越小,水化程度越高。例如Na+、K+,NH4+的离子半径分别 为0.98、1.33和1.43A,其水化半径分别为7.9、5.37和 5.32A他们的亲合力顺序为NH4+>K+>Na+。(2)一般来说,高 价离子的吸附亲合力高于低价离子的吸附亲合力。
2、阳离子交换容量
某种岩石、矿物和松散沉积物的吸附能力往往以交换容量, 主要是阳离子交换容量来衡量,这是地质学、土壤学常用的一 个吸附参数,以符号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表示, 其含义是每百克干土(岩)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毫克当量 数,其单位为meq/100g。 1meq=1mmol×价数, 例如,2mmolSO42-的毫克当量数=2×2=4 5mmolCa2+的毫克当量数=5×2=10
按照上述摩尔分数的定义,Ax和Bx的摩尔分数的数学表 达式为:
式中,NA和NB分别为被吸附离子A和B的摩尔分数,(Ax)和(Bx) 分别为被吸附离子A和B的摩尔数(mol/kg)。 以摩尔分数代替被吸附离子A和B的活度。则(2.145)的交 换平衡表达式可写成:
式中,KA-B称为选择系数,其他符号含义同前。选择系数已为许 多学者所应用。从理论上讲,该方程(1.150式)提供了一个预测 阳离子交换反应对水中阳离子浓度影响的有效方法。
按各元素吸附亲合力的排序如下: H+>Rb2+>Ba2+>Sr2+>Ca2+>Mg2+>NH+>K+>Na+>Li+ 上述排序中,H+是一个例外,它虽然是一价阳离子,但它具 有两价或三价阳离子一样的吸附亲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排序并不是绝对的,因为阳离子交换服 从质量作用定律,所以吸附亲合力很弱的离子,只要浓度足够 大,也可以交换吸附亲合力很强而浓度较小的离子。
氢氧化铁及氢氧化铝表面分子OH基的解离
腐殖质上某些原子团的解离
上述谈到颗粒表面电荷形成的机理。由于固体颗粒表面带电, 所以在固液相接触时,会发生靠固体表面静电引力吸附液相异 性离子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的特点是,其吸附的键联力为静电引力,键联 力较弱,因此已吸附在颗粒表面的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 液体中另一种离子所替换,所以物理吸附也称为“离子交换”。
在实际研究中,要区分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是十分困难的, 而物理吸附要比化学吸附普遍。因此,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物理 吸附,而且物理吸附的研究,实际上也包括化学吸附在内,因 为两者很难区分。特别是水污染中污染物的研究更是如此。
二、离子交换
1、吸附剂及及其亲和力 凡能吸附液相中溶解离子的固体均称为吸附剂。地层中广 泛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吸附剂,其主要类型有:粘土矿物类,如 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铁、铝和锰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如Fe(OH)3、Fe2O3、Al(OH)3、MnO2等,有机物。砾石地 层里,也可能有一定数量的胶体。这些吸附剂对不同离子吸附 能力不同。
8.53;而地下水的pH=6.8,介质pH小于PHz值,说明该砂
层砂粒表面电荷为正电荷,吸附阴离子(CrO42-)。
4、阴离子吸附
关于阴离子吸附的研究目前很不充分。但已有的研究表明, F-、CrO42-,SO42-、PO43-、H2BO3-、HCO3-、NO3-等,在 一定条件都有可能被吸附。概括起来,关于阴离子的吸附可归 纳为: (1)PO43-易于被高岭土吸附; (2)硅质胶体易吸附PO43-、AsO43-,不吸附SO42-、Cl-和 NO3-; (3)随着土壤Fe2O3、Fe(OH)3等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 增加,F-、 SO42- 、Cl-吸附增加; (4)阴离子被吸附的顺序为:F->PO43->HPO4->HCO3-> H2BO3- > SO42- >Cl->NO3-。这个次序说明, Cl-和NO3最不易被吸附。
三、零点电位pH值
上面谈到,固体颗粒表面电荷,无论从其性质或数量来讲, 都是介质pH值的函数。pH低时(低至一定程度),正的表面 电荷占优势,吸附阴离子,pH高时,完全是负的表面电荷, 吸附阳离子,pH值为一中间值时,表面电荷为零,这一状 态称为电荷零点,该状态下的pH值称为电荷零点pH值,记 为pHz。 pHz是表面电荷性质的分界点。当介质pH> pHz 时,表 面电荷带负电,吸符阳离子;当介质pH<pHz 时,表面电荷 带正电,吸附阴离子。
被吸附离子的电性,取决于表面电荷的电性,颗粒表面带负电 荷,吸附阳离子,称为阳离子吸附,或阳离子交换;颗粒表面 带正电荷,吸附阴离子,称为阴离子吸附,或阴离子交换。 物理吸附这个表面反应是一种可逆反应,可用质量作用定 律来描述。
2、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不是依赖于静电引力发生的,液相中的离子是靠 键力强的化学键(如共价键)结合到固体颗粒表面的,被吸附 的离子进入颗粒的结晶格架,成为晶格的一部分,它不可能 再返回溶液,是一种不可逆反应。这种现象也称为“特殊吸 附”。产生化学吸附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被吸附离子直径与 晶格中网穴的直径大致相等,例如,K+的直径为266pm,硅 铝酸盐胶体品格网穴直径为280pm,它们的直径大致相等, 所
从理论上讲,KA-B基本上是一个常数,但随水的离子强度 的改变,稍有变化。它的数值的大小,能说明各种离子在竞争 吸附中,优先吸附何种离子。如KA-B <1,说明B离子比A离子 更易被吸附,反之,则相反。选择系数方面的信息在文献中已 很普遍。例如, KCa-Mg,在(Mgx)/(Cax)和水中离子强度变 化比较大的范围内, KCa-Mg在0.6-0.9间,变化很小,说明, Ca2+比Mg2+更易被吸附。 在研究阳离子交换反应时,人们关心的问题是,在水流过 程中,从补给区流到排泄区或从上游到下游,由于阳离子变 换反应,水中的阳离子浓度将会产生何种变化?为了简化问题 起见,假定其他反应对阳离子浓度的变化都可忽略,那么 从 理论上讲,水从原来的地段进入一个具有明显交换能力的新 地段后,必然会破坏其原有的阳离子交换平衡,而调整到一 个新的交换平衡条件。
三、阳离子交换质量作用方程
按质量作用定律,阳离子交换反应可表示为:
式中,KA-B为阳离子交换平衡常数,A和B为水中的离子,Ax 和Bx为吸附在固体颗表面的离子,方括弧表示活度。 以Na—Ca交换为例,其交换反应方程为: 式表明,交换反应是等当量交换,是个可逆过程,两个钠离子 交换一个钙离子。则,
如果水中的Na+交换已被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的Ca2+(即 Cax),则反应向右进行,反之,则向左进行。如反应向右进行, 那么,就钙离子而言,是个解吸过程,就钠离子面言,是 个吸附过程。所以,阳离子交换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吸附-解 吸过程。 在水系统中,Na—Ca交换是一种进行得最广泛的阳离子交 换。例如,当海水入侵到淡水含水层时,由于海水Na+远高于 淡水,而且淡水含水层颗粒表面可交换性的阳离子主要是Ca2+, 因此产生海水中的Na+与颗粒表面的吸附态Ca产生交换,形成 Na被吸附而Ca被解吸。又如,如果在某个地质历史里,淡水渗 入海相地层,按上述类似的机理判断,则产生Na+被解吸,而 Ca2+ 被吸附的过程。
例如,美国墨西哥河流沉积的粘土样,其CEC值为76meq/100g,把 该样品放置于海水中,两星期后,再次测定,其CEC值变为66meq/100g。 前后差为10meq/100g。究其原因,并不是该粘土样品发生性质的变化,而 是样品上所吸附的离子发生了变化,原来河流沉积的粘士样,其交换格位主 要是被Ca2+所占据,而后在海水中放置两周后,交换格位上的Ca2+ 为海水 中的K+所替换,由于测定CEC时,溶液中的NH4+不能迅速地把所吸附的K+ 交换下来,故其CEC值降低了。
从上表可知,不同的岩石和矿物,其交换容量差别很大。 松散沉积物可能含有多种具有吸附能力的岩石和矿物,有时也 含有有机质,因此其CEC值是沉积物中多种吸附剂的综合吸附 能力的反应。松散沉积物CEC值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该沉积物里吸附剂的数量和种类有关。例如,我国北方土壤 中的粘土矿物以蒙脱石及伊利石为主,故其CEC值较大,一般 在20meq/100g以上,高者达50meq/100g以上;而南方 的红壤,一方面是因为其含有机胶体少,同时其所含的粘土矿 物多为高岭石及铁铝氢氧化物,故其CEC值较小,~般小于 20meq/100g。 与该沉积物颗粒大小有关。由于吸附是一种表面反应,因此, 沉积物的比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吸附能力。一般来说, 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例如,粘矿物具有胶体颗粒的直径 (10-3mm~10-6mm),其比表面积为103m2/g。所以,沉积 物颗粒越细,其CEC值越高。例如,某一河流不同粒径的沉积 物实测CEC值数据表明:颗粒直径分别为4.4~61和61~ 1000µ m,其CEC值分别为:14~65、4~20和0.3~13meq /100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