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来源研究方法

物质来源研究方法

判别成矿物质来源的方法

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是矿石矿物中的金属元 素来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确定找矿方 向,指导找矿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一般从如下 方面进行。


区域地质分析
一个地区特定的岩石建造组合、构造演化、岩浆 活动历史决定了特定的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 一个地区的岩石建造都可能成为提供成矿物质来 源的母岩,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各种 岩石,地质判别标志是:

–花岗岩浆源磁铁矿富TiO2。
–基性岩浆源磁铁矿中MgO、V2O5、Cr2O3、Ni、Co较高;

因此磁铁矿中微量元素种类、含量可以反映成因 及物质来源。
2、铅锌矿中的微量元素 铅锌矿中Bi、Sn是高温成因标志,一般产在接触 交代矿床中;而Hg、Sb、Ag是低温成因标志,可 以产于层控矿床中。 层控矿床一般多是中低温成因,因此微量元素含 量都较低。

–个旧、老厂锡矿区,方铅矿中Cu(450—950×10-6)、
Sn(300—1000×10-6)含量高,Zn(10—160×10-6) 低; –独立铅锌矿床方铅矿中Cu<400×10-6)、Sn< 200×10-6,Zn>300×10-6。

共生方铅矿、闪锌矿中CdS可以作为地质温度计,尤其 是方铅矿中高温时,相关斜率增加。
8、金属矿物标型组合
矿 物 组 合 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 磁铁矿+钛铁矿+尖晶石 锡石+黑钨矿+辉钼矿 毒砂+黄铁矿+金+金碲化物+铅铋硫矿 含铋 Co-Ni-Ag 矿物+沥青铀矿 富银菱锰矿、硫锰矿 假象赤铁矿+镜铁矿+假板钛矿 辉锑矿+Sb2S3 凝胶+辰砂 黄铜矿+斑铜矿+铜蓝 钴青矿+方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 板状变晶镜铁矿+磁铁矿 成 因 类 型 岩浆伟晶岩气成 岩浆伟晶岩气成 伟晶岩气成热液 伟晶岩浅成热液 浅成热液 浅成热液 温泉喷气 温泉喷气 胶结带 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3、碎屑岩中的元素组合
–S、B、C、Hg、Sn、Mo、Pb、W、Cu、Zn;
4、碳酸盐中的元素组合
–Sr、Ba、Li、Ca、Mg;
5、热水沉积岩元素组合
–K、Na、Si、B、Be、Sr、Ba、F、Mn、Cu、Ni、Co、
S。
一般以上述元素组合的富集程度或把成矿元素与上述组 合元素进行相关分析或聚类分析,是分析成矿物质来源 的重要方法,如果成矿元素与某组元素相关程度高,则 说明有某种物质基础(元素相关分析.ppt),相关分析应 该考虑元素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否则会分析错误。 某些元素的相对值如Ca/Mg,Sr/Ba等及B的含量,可 用于海陆源环境分析。


2
稀土元素分配图解法
以稀土元素排列顺序La、Ce、Pr、Nd、Pm、Sm、Eu、Gd、 Tb、Dy、Ho、Er、Tm、Yb、Lu为横座标,以稀土元素分 析值分别被球粒陨石相应元素含量值相除得到标准化值, 并取其对数值作图,称为稀土配分图解。 一般有三种稀土分配型式,即正常型、轻稀土富集型与 轻稀土亏损型,再以Eu、Ce处曲线形状划分出Eu亏损型、 Eu富集型,Ce亏损型与Ce富集型(图11.4—1)。







4、热液成因标型矿物 高温:辉砷钴矿、辉钼矿、辉铋矿、石英; 中温:闪锌矿、硫锰矿、自然铋、铜矿物、方解石、白 云石; 低温:辰砂、辉锑矿、雄磺、雌磺、石膏、天青石、重 晶石。 5、区域变质标型矿物 深绿辉石(榴辉岩)、蓝闪石(高压低温)、硬绿泥石 (低级变质)、硬玉(高级富钠铝岩)、十字石、红柱 石、石榴石等。 6、海源卤水矿物 石膏-石盐-光卤石-杂卤石-泻利盐-钾石盐; 7、陆源卤水矿物 石膏-石盐-溢晶石-芒硝-钙芒硝-天然碱 (Na2CO3.NaHCO3.2H2O)。
3、黄铁矿微量元素 黄铁矿中的Co/Ni与S/Se比值可以判别黄铁矿成因或 成矿元素来源。 沉积成因黄铁矿S/Se>2×105,Co/Ni=0.6; 热液成因黄铁矿 S/Se =1 —2 × 10 4 , Co / Ni = 1.17 。


五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稀土元素是第三副族57—71号元素(La、Ce、Pr、Nd、 Pm、Sm、Eu、Gd、Tb、Dy、Ho、Er、Tm、Yb、Lu),也 叫镧系元素,包括39号元素Y,代号REE,TR,Ln。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极为相近,因此化学性质相近, 多呈三价,在自然界中总是作为一个整体产出。 他们间的分配系数可以反映一定的地质作用和物理化学 条件(稀土元素.ppt)。



1
稀土总量分析
稀土总量在判别母岩特征时有参考意义,一般稀土(特别是轻稀 土)是不相容元素,在岩浆体系中,只有少量稀土进入晶格,大 部分保留在熔浆中,这样导致残余熔体或重熔岩浆中稀土总量高 于原始岩浆或残留体中的稀土含量。 因此花岗岩浆的稀土总量高于基性岩浆,变质岩中长英质脉体稀 土总量高于基体。如果固相中有榍石、褐帘石等富稀土矿物则稀 土总量会增加。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不同相中稀土总量的关系求得结晶分异量 或熔融量。 部分熔融方程:C1/Co=1/F,C1熔融体,Co源区,F部分熔 融量。如,某岩体稀土总量100ppm,源区20ppm, 则F=20%,表明原岩经过20%部分熔融形成岩体。 结晶分异方程C1/(C1-Co)=1/F,在上述情况下,F= 0.80,表示母岩浆经80%的分离结晶后形成的残余熔体 岩体。

金伯利岩中另外还含有富镁钛铁矿、富铬镁铝石、 铬透辉石,多数矿物富含Cr、Mg。
2、花岗岩中的标型矿物 除主要造岩矿物外,特征的稀有矿物有锂辉石、 锂云母、磷锂矿、锂蓝铁矿、金绿宝石、黑稀金 矿、晶质铀矿、褐钇铌矿、钛铌铀矿、铌钇矿等, 以富含稀有、稀土成分为主。 3、碱性岩浆岩中的标型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霞石、方钠石、霓石、钠铁闪石等。 特征矿物有: K6(Fe,Ni,Ca)24S26Cl; KFe2S3;K3Fe10S14; NaFeS2.2H2O等钾钠硫化物。
与陨石原始物质相比,地球物质分异过程中,重稀土进 入地幔,轻稀土进入地壳,最近研究发现,热水流体中 有富集中稀土现象。 稀土元素.ppt



3
轻重稀土比值
轻稀土La-Eu含量和表示为LRE,重稀土Gd- Lu含量和表示为HRE。 LRE/HRE值,反映稀土的分异程度,值越大反映 分异越好,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表明岩石形成 过程中有富集稀土的相,如部分熔融中,有石榴石存在 于残留相或结晶相中,因此该参数是判别残留相(结晶 相)矿物组合的重要依据。 如白云鄂博稀土矿床∑Ce/∑Y=30,有强烈分异作 用存在,是导致稀土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 轻重稀土比值也可以用端元元素比较,如La/Lu等。

5、沉积作用 在沉积期间,成矿物质多来源混合,主要黏土吸 附。 6、控矿构造 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控矿构造在成矿中的作用 是不同的,一些大型深部贯通性构造可以提供深 部成矿物质来源,而中小型薄皮构造只能为含矿 围岩中的成矿物质提供活动空间。 7、矿化特征 层状或似层状矿体一般是围岩周缘或源自围岩的 矿化,而脉状强蚀变矿化体多是外源矿化。
自然矿物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在一定物理化学区间内存在 的,因此某些矿物的存在与出现具有指示意义,可以作为矿床成因 或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的标型。


组合元素
1、中酸性岩中元素组合
–K、Na、U、Th、Li、Be、Nb、Ta、W、Sn、Pb;


2、基性超基性岩中元素组合
–Fe、Cr、Co、Ni、Pt、V、Ti、Cu、Zn、Sb、Mo;



矿物学分析
热水沉积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一般具有同源特征, 因此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及其组合研究就成为成 矿物质来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上地幔标型矿物: 地幔岩矿物有40多种,其中主要是:



镁橄榄石(Mg,Fe)2SiO4,57%; 斜方辉石(Mg,Fe)SiO3,17%; 透辉石-硬玉(CaMgSi2O6-NaAlSi2O6),12%; 铬镁铝榴石(Mg,Fe,Ca)3(Al,Cr)2Si3O12,14%。 其次是顽火辉石、钾质硬锰闪石、金刚石、碳硅石, 钾铁镍硫化物(K9.3Cu0.7Fe19.3Ni7.2S28)。


表11.2—2Βιβλιοθήκη 海陆相沉积岩中元素特征判别值
元素值 Sr/Ba(灰岩) Ca/Mg(灰岩) B(泥岩) V/Cr(页岩) V/Ni(页岩)
海相 >0.8—1 0.2 >60ppm >2 1.4—6.9
陆相 <0.8 2.2 <60ppm <2 <0.13—0.70
四 微量元素 1、磁铁矿中的微量元素 磁铁矿中类质同象现象非常普遍,高温形成的磁 铁矿中类质同象杂质元素较高,通常有TiO2、 Al2O3、MgO、V2O5、Cr2O3、MnO、CaO、Ni、Co。 不同成因的磁铁矿微量元素种类含量不同:
– 闪锌矿中FeS(分子%)=72.26695-
15900.5/t+0.01448logfs2-0.38918×(108/T2)(7205.5/T)logfS2-0.34486(logfS2)

如辽东地区
– 高温闪锌矿(400-500℃)FeS分子含量12.24—15.90%; – 中温闪锌矿(200—300℃)FeS分子含量4.63—7.74%; – 低温闪锌矿(100—200℃)FeS分子含量1.07—1.52%。
4 Eu、Ce异常值 Eu一般成三价,与其它稀土元素一样是共生的, 但成二价时,可以与其它稀土分离,出现负Eu异 常,如果出现Eu正异常,表明Eu与轻稀土共生; 如果出现Eu负异常,表明Eu与重稀土共生,因此 δ Eu值是划分岩石亚类的重要参数。

–壳型花岗岩δ Eu值0.46; –壳幔型花岗岩δ Eu值0.84; –碱性花岗岩<0.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