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1地理位置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地区南端。
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县相望,西邻冀州区,西南与邢台南宫市相接,北接桃城区和武邑县。
县境位于北纬37°08′~37 °35′、东经115°35′~115°58′。
以县城为起点北至首都北京约272km,西北至省会石家庄市约124km。
县域南北两端狭窄,中部较宽,总面积892.3km2。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其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7°36′31.14″,东经115°43′7.54″。
厂址距离较近的村庄主要为南侧670m的肖张村,西南侧1260m的程杨村,西北侧1050m的半壁店村,东北侧860m的西李纸房村,东北侧东780m刘家纸房村,厂址周边关系情况见附图2。
厂址所处区域为平原地形,地势空阔,交通便利。
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文物及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
项目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1。
4.1.2 地形地貌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黄海高程)23~29m,地面坡降七千分之一。
本县由古代河流冲积而成,地势总体平坦,但微地貌较复杂,存在有不少洼地。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区域地势平坦,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4.1.3 气候气象该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干燥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2.7℃,七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6.8℃,一月气温最低,平均为-4.3℃。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多年极端最低气温-23℃。
年平均降雨量510mm,年蒸发量1321.9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
全年无霜期212天。
多年平均风速2.16m/s,年主导风向SSW风,频率为10.3%,次主导风向为S风,频率为9.35%,全年以NW风向频率最低,为6.13%。
全年静风频率为24.76%。
4.1.4地表水系该区域属海河水系黑龙港流域,境内有两条河流,东为清凉江、西为索泸河,均为季节性排沥河道,除雨水较多年份外,长期干涸。
境内有三条人工渠道,即卫千渠、娄官渠和营南干渠,其中卫千渠和营南干渠穿越镇区中心。
清凉江:位于大营镇东侧,现为南水北调东线干渠。
属黑龙港流域南大排河水系,起自河北省威县牛家寨,上游接老沙河、东风渠,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经威县、清河、南宫、故城、枣强、武邑、景县、阜城、泊头等县(市),在泊头市乔官屯注入南大排河。
全长355 km,流域面积1176.7km2。
南由与故城县、南宫市交界的大营镇前油故村入该镇,由北沿东部边界由陡河村入新屯乡。
索泸河:旧有广川长河、沙河等名称,全称为索泸河——老盐河,南起河北省威县侯贯,流经南宫市、冀州,枣强县,至桃城区过石德铁路桥,以上称索泸河,以下称老盐河,经武邑县至泊头市,在泊头市文庙村与清凉江汇合,全长190.8 km,控制流域面积4936.5 km2。
由大营镇范家堤村入枣强县,岳家圈村流出大营镇,镇内河长仅1.05 km。
卫千渠:亦称卫千引水工程,是衡水市由卫运河向衡水湖输水的干渠,现亦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支渠。
1985年进行开挖,上游起自故城县和平闸,经辛堤干渠与西里屯渠穿越清凉江入枣强县,沿原老官道渠、向阳渠在单仓口村北入中干渠,向西至冀州区王口闸入衡水湖,总长度73.83km。
此渠穿越镇区中心。
营南干渠:东接清凉江,西与索泸河相接,全长12.93km,沿邢(台)德(州)公路北侧开挖,在工业聚集区的南部穿越镇区,设计排水流量,黄路至后马庄段为63 m3/s,后马庄至张米段为29m3/s。
引黄入湖路线:卫千渠是引黄入湖渠道,该渠从马屯镇西侧通过。
根据《衡水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管理办法》,衡水湖为衡水市市民饮用水源地,划分一、二级保护区,与卫千渠相关保护范围划分情况为:卫千渠等引水渠最高引水线两侧70m内输水渠为一级保护区,卫千渠等引水渠道两侧一级保护区界线外500m为二级保护区。
本项目距卫千渠距离在1.0km以上,位于保护区边界外,不会与引水工程发生冲突。
根据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衡水湖东湖饮用水水源地的通知》衡政字[2015]1号,衡水市政府决定取消衡水湖东湖(及相应引水渠道)作为衡水市地上水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还未取消。
项目选址不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之内。
境内地表水除营南干渠外均为自南向北流向,营南干渠为自西向东流向。
4.1.5 水文地质枣强县地处华北地区的临清坳陷区,跨越了三个四级构造单元,西部属南宫凹陷,中间部分属明化镇凸起,东南部属大营凹陷,基底埋深1000~4500m。
其中第四系厚度450~550m,自下而上划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
枣强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上部有大面积的咸水体(矿化度大于2g/L,咸水体顶板埋深0~45m)底板埋深30~158m。
咸水体上部分布有部分浅层淡水,浅层淡水主要受近代河流的制约,大致呈北东一南西向宽条带状分布,在枣强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沿清凉江以西地带。
浅层淡水区(矿化度小于2g/L),在张米以西、吉利、王均、嘉会一带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型水,在吉利以北为重碳酸氯化物苯乙烯盐型及重碳酸氯化物型水。
浅层微咸水和咸水区,矿化度均大于2g/L,最大值肖家镇为8.59g/L,水化学类型以苯乙烯氯化物重碳酸型和苯乙烯氯化物型为主。
浅层水的氟离子含量县城附近比较大,大于1g/L,尤其是枣强镇杜烟村氟离子含量大于 2.0g/L,属小面积的高氟区。
其它区域氟离子含量小于1.0g/L。
深层地下水区,从南至北依次为重碳酸型——重碳酸氟化物苯乙烯型一一氯化物苯乙烯重碳酸型水,呈条带状展布,矿化度小于2 g/L。
氟离子含量南部比北部大,王均,恩察以南大于2g/L,以北小于2g/L。
最大值为新屯乡蔡屯,为2.91 g/L。
区域地下水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
4.1.6 区域生态概况枣强县境内土地已经多年耕种,基本无自然植被,该区域土壤肥沃,县内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经济作物为棉花、豆类、蔬菜等,林木多为人工种植,主要物种有白杨、槐树、榆树、杨柳等,近年来果树种植量也有增加。
野生植物主要有狗尾草、稗草、苋菜、车前子、苦菜、刺儿菜等。
该区域主要野生动物有野兔、青蛙、蛇、田鼠、蛇、麻雀、灰喜鹊、布谷鸟、猫头鹰、刺猬、鹰等。
未发现稀有动物存在。
该区域土壤肥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生物多样性较贫乏。
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枣强县佰弘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委托河北拓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25日-10月31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地下水环境及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出具了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报告,报告编号:拓维检字(2017)第102521号,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与数据的时效性均满足本项目要求。
河北拓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具有河北省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资质,监测数据有效,引用监测资料时段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本次评价根据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4.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2.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的设置本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监测值能反映评价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规律。
本次评价布设监测点位及监测项目见表4.2-1,监测布点见附图。
表4.2-1 项目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分布一览表(2)监测因子监测因子为PM10、TSP、SO2、NO2、CO、O3、非甲烷总烃、H2S。
PM2.5为引用枣强县大气常规监测因子。
(3)监测时间及频次检测时间为2017年10月25日至10月31日连续7天,检测PM10、TSP、SO2、NO2、CO24小时平均浓度,平均浓度每天采样不少于20小时;PM2.5引用数据监测时间为2017年6月17日至6月25日连续7天,平均浓度每天采样不少于20小时;O38小时平均浓度,至少有6小时平均浓度值;NO2、SO2、CO、O3、非甲烷总烃、H2S1小时浓度,每天监测4次,每次采样不低于45分钟。
(4)监测及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相应方法要求进行。
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执行。
同时给出各因子检测方法和检出限。
监测期间同步记录当地的风速、风向、总云量、低云量、气温、气压等气象数据。
具体监测方法及检出限见表4.2-2。
表4.2-2 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4.2.1.2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本次评价采用具体标准值见表4.2-3。
表4.2-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取值一览表单位:μg/m3(2)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统计分析1、24小时平均浓度结果统计分析①TSPTSP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2-4。
表4.2-4 TSP监测数据统计表由表4.2-4可以看出,监测期间共获得24小时均值21个,其浓度范围为0.049~0.290mg/m3,最大浓度占标百分比96.7%,各监测点位均无超标。
②PM10PM10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2-5。
表4.2-5 PM10监测数据统计表由表4.2-5可以看出,监测期间共获得24小时均值21个,其浓度范围为0.040~0.285mg/m3,最大浓度占标百分比190%,三个监测点位均出现超标,最大超倍数为90%,主要原因是监测期间受北方大面积雾霾气候影响所致。
③SO2SO2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2-6。
表4.2-6 SO2监测数据统计表由表4.2-6可以看出,监测期间共获得24小时均值21个,其浓度范围为0.018~0.033mg/m3,最大占标率为22%,各监测点位均未超标。
④NO2NO2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2-7。
表4.2-7 评价区NO监测数据统计表由表4.2-7可以看出,监测期间共获得24小时均值21个,浓度范围为0.019~0.033mg/m3,最大浓度占标百分比41.2%,各监测点位均未超标。
⑤COCO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2-8。
表4.2-8 评价区CO监测数据统计表由表4.2-8可以看出,监测期间共获得24小时均值21个,浓度范围为0.6~1.1mg/m3,最大浓度占标百分比27.5%,各监测点位均未超标。
2、1小时平均浓度结果统计分析①SO2评价区SO21小时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见表4.2-9。
表4.2-9 SO1小时浓度监测结果统计表由表4.2-9可以看出,监测期3个监测点共获得1小时监测值84个,其浓度范围为0.020~0.056mg/Nm3,最大占标率为11.2%,各监测点位均未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