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

物理概念总复习一测量的初步知识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据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读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读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3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简单的运动1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v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 ;速度的单位是:m/s ,读作:米每秒;1m/s= 3.6 km/h。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s=vt 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t=s/v 可用来计算时间。

三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

2 声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幅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四热现象一、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摄氏温度是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

3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分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要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2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熔点、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样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时要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蒸发:(1)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吸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温度 、 液体表面积 、 表面附近空气流速 3沸腾:(1)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表面 和 内部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沸点 。

(2)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沸点 ,必须继续 吸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

(3)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降低 时降低,气压 升高 时升高。

4物质从 气态 变化为 液态 叫液化,液化时要 放 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降温 、 压缩气体体积 。

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吸 热; 2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放 热。

五 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 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108 m/s 。

2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1反射定律: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 角等于入射 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2反射种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原理:根据 反射定律 成像。

六 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二、透镜的概念: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凸透镜 。

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凹透镜 。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所以又叫 会聚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发散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小于一倍焦距 时,能成 正 立的、 放大 的 虚 像;应用 放大镜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时,能成 倒 立的、 放大 的 实 像;应用 幻灯机、投影仪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二倍焦距 时,能成 倒 立的、 缩小 的 实 像;应用 照相机 七质量和密度一、质量:1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形状 、 位置 、 状态 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质A B O N i Υ 光的反射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3天平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读数。

二、密度:1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通常用字母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ρ=m/V 。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kg/ m3;纯水的密度是1000 kg/m3= 1 g/cm3,3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m/V 求出密度值。

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

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对它施加这种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3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力的测量: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2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 表示。

三、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2)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四、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G 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测力计来测量,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所受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 mg ,式中g是常数,g= 9.8N/kg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应用:重锤线。

五、力的合成:计算:两个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方向与两个分力相同。

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分力方向相同。

九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能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二力的平衡: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包括加润滑油),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十压强、液体的压强一、压强1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用符号p 表示。

3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定义式是:p=F/S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用符号Pa 表示,1帕= 1 牛/米2。

4由公式P=F / S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液体内部压强还与密度有关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

三、连通器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在液体静止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十一大气压强1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

2 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3通常把 1.01×105Pa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760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大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减小;气压增大时增大。

十二浮力1浮力(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用公式可表示为F浮= G排=ρ液gv排。

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有关。

2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①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即:F浮=F向上-F向下。

②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称得的重力。

即:F浮=G物-G浸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

F浮=G排液=ρ液gv排④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3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①如果F浮﹤G物,物体下沉;②如果F浮﹥G物,物体上浮;③如果F浮=G物,物体悬浮。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有F浮= G物,4浮力的应用:轮船、舰艇(即利用空心的原理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十三简单机械一、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用公式可表示为F1×L1=F2×L2。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省了力,费了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费了距离,省了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动力= 阻力;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