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 新构造运动

13 新构造运动


地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和诱发地震
(可主要分为水库蓄放水和抽注液诱发地震)。在我国,
火山地震本世纪以来仅见于长白山,强度较小;绝大多 数地震为构造地震,强烈一般较大(最大可达8.9级)、 震源深浅不一(2-600km),波及范围较广,造成的损失 大;诱发地震一般强度小(最大为6.1级),震源一般较 浅(小于6km),波及的范围较小,因而造成的损失相 对较小。
火山
火山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定性法
地球物理探测
定量法
地球化学测量 形变测量 地震学方法
地质构造法
地貌法
考古法
新构造研究方法的应用时限
研究方法 地质法 定 地貌法 性 法 历史考 古法 定 量 仪器法 法 N Q1 Q2 Q3 Q4
1000a
100a
地貌法-河流地形研究
地貌法-河流阶地研究
大面积隆起相反,这一类构造主要由分析平原(或盆地) 上第三系-第四系沉积厚度等值线或被上述地层掩埋的古
地形面起伏来识别。
断块构造:断块构造是指新构造运动产生的盆、岭相间 的地貌-构造形态,与大面积隆起相比,断块构造的两相 邻断块具有地形高度和沉积两方面的明显差异。祁连山 山地顶部保存有抬升的不同时期夷平面,或同一时期夷 平面被断开后处于不同高度。
地震
火山活动对人类的重大影响
火山灰、火山气体 → 气溶胶 → 阳伞作用 → 天气降温多雨 (短 时间) 火山喷出的大量CO2和其它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 增温 有害气体硫及卤族元素与臭氧化合 → 破坏臭氧层,产生臭氧洞 赤道区的火山活动 → 引起厄尔尼诺 冰期、间冰期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 火山活动与气候变化周期有 一定的相关性。从长时间尺度衡量,火山活动多发生在间冰期而 在冰期比较消沉。如,南极洲在大冰盖形成之前,那里的火山活 动一直比较强烈,而到了大约36 Ma以后冰盖开始形成,火山活 动却销声匿迹。是火山活动促使气候变化还是气候变化影响火山 活动?也需进一步研究。
变形或变位就是新构造,又叫新地质构造。
活动构造是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新构造与老构造相比,最大特点是可以从地貌上反映出来
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隆起构造、拗陷构造、断块构造和 挤压褶皱、断裂构造、活动断层
隆起构造:大面积长期上升运动所形成的构造,面积可 达数百平方公里或更大。黄土高原。
拗陷构造:大区域长期下降运动所形成的构造,方向与
第四纪发生的构造运动
第三纪至现代的构造运动
新近纪和第四纪前半期的构造运动 无时间限制,只要是造成现代地形基本特点的构造运动都 叫新构造运动 多数人认为是自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与新构造相关的概念:新构造、活动构造。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
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 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 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 火山活动 地震 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新构造运动和地质灾害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马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
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
中国大陆具有较强的构造活动性,地质灾害比较频繁。
当前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活动断层、崩塌、滑坡、泥石
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震等。
活动断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活断层的地面错断及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往往会直 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附近的建筑物。 活断层发震使附近建筑物受到损害。
地 貌 法 * 洪 积 扇 研 究
地貌法-夷平面研究
地貌法-水系的同步弯曲
思考题
1. 新构造运动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特点?
2. 新构造主要有哪些类型?
3. 如何应用地貌法判断新构造的升降运动?
4. 城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可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5. 举例说明新构造运动对工程建设有何影响?
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在新近系-第四系沉积盆地区,因
受山地新构造时期的挤压,常沿盆地边部产生一系列挤 压小褶皱和逆断层。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
动(位移或古地震),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 断层。一般大型工程要求了解5万年来断层活动史。一 般根据断层活动速率、断层的构造地质和地貌标志的显 示程度、近5~ 50ka重复活动次数和活动速率对活动断层 分类。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控制因素
地质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
方式、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的复杂
程度等;
水文气象条件:降水量和强度、水流量和流速 植被发育程度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在我国可以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
黄土湿陷三种。
岩溶塌陷:由于地下岩石被溶解流失造成的地面
构 造 地 质 学
新构造运动
Neotectonism
Dr. Liang 2013-4-10 Wed
本节内容
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
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类型


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定义:奥布鲁契夫1948年提出,他把新构造运动定义为
造成现代地形的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崩塌(山崩):坡地上的岩石土块呈块状沿斜坡向下突然 崩落的一种现象。 滑坡:坡地的土体或岩体由于自然的(主要是水、重力) 和人为的原因,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层面、不整合面或各 种破裂面等软弱结构面)作整体的滑动现象。
泥石流:山区突然爆发、历时短暂、含有大量泥沙、石块
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其中固体的体 积一般超过15%,最高的可达80%。






断 金
尔 阿
130° 黄旗大队犍牛场 1306高地 1306m 1332m
T2
T3
1284m
闪电河
1280m
1284m
T4
T2
T2
T2
T3

T2
T3
T2
T1
T1
T2
T3 T4

T2


阿尔泰山
沉积物标志
Q1
N2
火山活动
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类型
新构造概念: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
塌陷,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地区,在我国分布广 泛,但华南最严重。 采空塌陷:由于地下采矿而引起的地面塌陷 黄土湿陷:黄土遇水软化而造成降: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绝大多数由地
下水超量开采所致,西安地区是新构造运动所致,
大庆、任丘、塘沽等是由于石油开采所致。
地裂缝:地面上延伸较长、深度较大而且往往呈 带分布的缝隙。成因也较多,基本有抽排水、采 矿、新构造运动和岩土体变形等,以后一种最为 主要。西安、大同、广西宣县城等都比较严重。
地质表现


山 黑
N2y
N2s Q2 Q1
梁 子
N2y N2s Q1
地貌标志
直接地貌标志 :即新构造地貌,它是新构造运 动直接作用的结果,如断层崖、断块山、山脊 被错断等。
间接地貌标志:主要由河流地貌反映出来的构
造运动。如反映间歇性抬升运动的地貌有多级 夷平面、阶地、多层溶洞等;水系的同步弯转、 汇流和洪积扇顶点的线状排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