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五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2PPT课件
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五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2PPT课件
地震预报,又称地震预测 地震预报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地震发
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震级)。
40
地震烈度区划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通常指百年左 右)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地震的最 大烈度,称为地震基本烈度。
41
地震地质构造分析
强震多发生于活动性断裂构造上 强震常发生在新生代形成的或有继承性活
地震强度用震级和烈度来表示
25
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相关。
按照震级大小,可以把地震划分为超微震、 微震、弱震、强震和大地震。
26
因该 房岛 屋 已 28 倒有日 塌约晚 而 30 西 死0部 亡人海 的死域 。亡发
,生 他的 们强 大烈 部地 分震 是中
15
地震序列类型
单发型地震 主震型地震 震群型地震
16
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 A型火山地震 B型火山地震 潜火山地震
17
冲击地震
因山崩、滑坡等原因引起,或因碳酸盐岩 地区岩层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许多地下 溶洞,洞顶塌落引起。后者又称塌陷地震。
18
水库地震
由于修了水库,经常发生地震,称为水库 地震。
14
地震序列
在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几年),在同一地 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却可发生一系列大 大小小具有成因联系的地震,这样的一系列地震 叫做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如果有一次地震特别大,称 为主震;在主震之前往往发生一系列微弱或较小 的地震,称为前震;在主震之后也常常发生一系 列小于主震的地震,称为余震。
说明这种地震与水的作用有关,当然也与 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而水的作用 只是一种诱发因素。
19
地震波和地震仪
地震波 地震仪
20
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地震时从震源处释 放出来的部分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 传播。
地震波可以在三维空间向任何方向传播, 这种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
6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叫 震中距。
通常把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叫地方 震;
100—1000km的叫近震; 超过1000km的叫远震。 一般讲距震中越远,地震危害越小。
7
地震要素
8
渤海自1548年至1983年共发生4.7级以上的 地震39次。东海和台湾海峡自古至今地震 频繁。1604年12月29日夜间在泉州海外发 生8级大地震,泉州和蒲田一带破坏惨重, “城内外庐舍倾圮”。
常发生于大洋底部,称为海震。
4
地震要素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5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以分为: 浅源地震——深度0—70km; 中源地震——深度70—100km; 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km,目前已知
最深地震为720km(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边的6.9级地震)。
27
1.超微震 震级小于1的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 能用仪器测出。
2.微震 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人们也不能感 觉,只有靠仪器测出。
3.弱震 又称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人 们可以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强震 又称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可 以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5.大地震 指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极大的 破坏。
第5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发生在新近地质时期的构造 运动。
一、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1、新构造运动的方向与速度 2、新构造运动的类别 3、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2
二、新构造类型 1、大面积的拱形构造 2、断块构造 3、挤压褶皱构造
3
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不仅发生在大陆上(称为陆震),也
9
10
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冲击地震, 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发生地震,称为诱发
地震,如水库地震。
活动所 产生的地震。
12
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弹性回跳说 蠕动说 粘滑说 相变说
13
构造地震的特征
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类型
28
震级(M)和震源发出总能量(E)的关系
29
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 称为地震烈度。
30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
31
32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 级(震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 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 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33
动的断陷盆地内
42
历史地震分析
地震带内强震的重复性 强震的填空与填满
43
地震短期预报
微观前兆 宏观前兆
44
微观前兆
地应力变化 地形变化 地磁异常 地电流变化
45
宏观前兆
地下水异常 动物反应异常 地声 地光
46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沿着地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21
质点发生疏密更替的变化,所以又叫压缩 波或疏密波,通常记作P波。
横波传播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互相垂直,介质体积不变,但形 状发生切变,所以又叫切变波或剪切波, 通常记作S波。
22
地震仪
记录和测量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
23
地 震 仪
24
地震强度
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关系
34
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35
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地震 的周期性或地震的间歇性。
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北带,1915—1933年共 19年间,发生了一系列7.8级以上的浅源地 震;1934—1951年共18年间,在整个断裂 带上都比较平静,1952—1969年这18年间, 地震增多,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
36
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震中分布集中的地带,称为地震带。 世界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的划分
37
世界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 大陆断裂谷地震带
38
中国地震带的划分
华北地区(含东北南部) 东南沿海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39
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