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病证-消渴一、A11、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甘露消毒丹B、五味消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2、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A、杞菊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金匮肾气丸D、五味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3、治疗阴阳两虚型下消,最佳的选方是A、玉女煎B、消渴方C、金匮肾气丸D、六味地黄丸E、七味白术散4、治疗下消之肾阴亏虚证,首选的方剂是A、一贯煎B、玉女煎C、消渴方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5、上消之肺热津伤证,治法宜选用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D、清热润肺,滋阴固肾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6、消渴各证型中,可用七味白术散治疗的是A、上消之肺热津伤证B、中消之胃热炽盛证C、中消之气阴亏虚证D、下消之肾阴亏虚证E、下消之阴阳两虚证7、治疗中消胃热炽盛证的最佳选方为A、玉女煎B、消渴方C、一贯煎D、六味地黄丸E、七味白术散8、上消之肺热津伤证的证候表现不包括A、口渴多饮B、多食易饥C、烦热多汗D、口舌干燥E、舌边尖红,脉洪数9、治疗上消之肺热津伤证,首选方为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10、消渴的治疗原则是A、清热润燥、养阴生津B、清热润肺,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益气健脾,生津止渴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11、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叙述正确的是A、(空腹血糖)≥6.4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B、(空腹血糖)≥6.8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C、(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0.8mmol/LD、(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E、(空腹血糖)≥7.4mmol/L或随机血糖≥11.6mmol/L12、导致消渴的病因不包括的是A、禀赋不足B、情志失调C、劳欲过度D、久病体虚E、饮食失节13、消渴的病变脏腑是A、肺、胃、肾B、肺、脾、肾C、心、脾、肾D、心、肝、脾E、肺、肝、肾14、消渴“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多饮B、多汗C、多食D、多尿E、消瘦15、下列主要适用于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是A、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C、格列吡嗪D、阿卡波糖E、吡格列酮16、下列关于胰岛素的适应证不包括的是A、2型糖尿病B、肝肾功能不全C、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D、妊娠和分娩的糖尿病患者E、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17、2002年亚太地区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中,空腹血糖的理想值为A、4.4~6.1mmol/LB、4.4~5.8mmol/LC、4.6~5.6mmol/LD、5.1~6.4mmol/LE、4.8~6.5mmol/L二、A21、患者,女性,48岁。
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中医诊断为消渴。
其中医证型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气阴亏虚证D、肾阴亏虚证E、阴阳两虚证三、A3/A41、李某,男,52岁。
近几个月来,出现了多饮、多尿,伴身体消瘦的表现。
近日来以上症状明显加重,遂来就诊。
经检查,空腹血糖≥7.8mmol/L。
现症见: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
<1>、其中医辨证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肾阴亏虚证D、阴阳两虚证E、气阴亏虚证<2>、其中医治法宜选用A、滋阴温阳,补肾固涩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固肾,生津止渴<3>、治疗宜首选的方剂是A、玉女煎B、一贯煎C、消渴方D、七味白术散E、金匮肾气丸<4>、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可选用何方治疗A、玉泉丸B、乌梅汤C、补中益气汤D、沙参麦冬汤E、白虎加人参汤<5>、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A、杞菊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金匮肾气丸D、五味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6>、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甘露消毒丹B、五味消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2、孙某,女,46岁。
有糖尿病病史多年。
现症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樵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1>、其中医辨证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气阴亏虚证D、肾阴亏虚证E、阴阳两虚证<2>、其中医治法宜选用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D、滋阴温阳,补肾固涩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3>、治疗方剂首选的是A、六味地黄丸B、金匮肾气丸C、七味白术散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四、B1、A.滋阴固肾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1>、下消之肾阴亏虚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中消之胃热炽盛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A.滋阴温阳,补肾固涩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固肾,生津止渴<1>、下消之阴阳两虚证的治法为A B C D E<2>、中消之气阴亏虚证的治法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于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
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795,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可并发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79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下消之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樵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5,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下消之肾阴亏虚证。
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6,点击提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7,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消之气阴亏虚证。
证候: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8,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消之胃热炽盛证。
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选项B属于中消胃热炽盛证的表现。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0,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1,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糖尿病的诊断标准:FPG(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者(OGTT2hPG)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对无症状的患者而言,必须有两次血糖异常才能做出诊断。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3,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消渴的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4,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5,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痩,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6,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二甲双胍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如血糖波动大,加用本类药物可助血糖稳定,并能减轻体重。
【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7,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胰岛素适应证:(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4)合并重症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5)肝肾功能不全;(6)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7)妊娠和分娩的糖尿病患者;(8)胰腺切除等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目前有些学者主张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以保护β细胞功能。
【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8,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糖控制目标(2002年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空腹血糖的理【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9,点击提问】二、A2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患者的表现,可以辨证为中消之胃热炽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