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美国化的潮流
对策
1946年3月,外务省特别调查委员会
报告书《重建日本经济时的基本问题》
非常重要的颇有远见卓识的历史性文件
经济安定总部的成立——任务是:规划和 制定重要的经济政策,进行综合调整 “倾斜生产方式”的提出
实际上,日本并没有发生大饥荒现象
经济复兴与通货膨胀的结束
1947年6月11日 安总发表了八项“经济紧急对策” 片山内阁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也 是以上界内阁时得到盟军总部的支持,而 开始采取的倾斜生产方针为杠杆,使日本 经济走上扩大再生产和复兴重建的轨道
关东、中部由美国占领 中国地方和九州由英国占领 四国由中国占领
anho
麦克阿瑟于1945年10月11日会见了刚上任 的币原首相向他下达了实行民主化五大制 度改革的指令
在停战的时候,东久迩内阁继铃 木贯太郎内阁之后成立,但不到 两个月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接 着成立的是币原喜重郎内阁。
五大制度改革
波茨坦公告和旧金山条约
波茨坦公告——日本战败前夕,昭和二十 年(1945年)7月25日,美国、英国、中国 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蒋介石)于 波茨坦会务。并发表了公告。 旧金山条约——即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决 定重新扶持日本,于是联合世界各地的盟 友签了《旧金山条约》,放弃对日本的索 赔。结束了美国对日本的占领。
1948年的日本经济,恢复生产方面和 抑制通货膨胀方面才取得了成果
的影响
{
英国对外政治力量减弱
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扩大
美苏冷战
美国利用日本 来恢复和开发 整个亚洲经济, 以此来加强西 方阵营
美国为支持日本经济复兴而采取更积极的 措施 ——撤销了赔偿,排除日本经济力量中政 策也明显缓和,对经济复兴的援助大大增 加
{
美国提供经济复兴援助
芦田内阁——“引进外资内阁”
1949年,日本国内市场稳定恐慌的景象日 趋严重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
朝鲜战争对日本战后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华盛顿当局写信给麦克阿瑟, 指示他说:“阁下对恢复和加 强日本的经济建设不负任何责 任”
2.2 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
战后,日本流传“剥笋生活”——反应了 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度日如年、食不果腹 的生活 通货膨胀日趋严重 粮食供应极端恶化,又赶上1905年以来未 曾有过的大荒年
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遭到败战的冲击,面对占 领军的进驻,陷入了极端混乱,茫然若失的状态
美国占领日本期间,日本的国内政策,只 有根据盟军总司令部的指令,得到它的批 准,才能执行。 同盟军的指令是绝对命令,内部设有严格 的检查制度,要反对他们的命令,是不可 能的。
美国单独占领、间接统治
代替了 盟军进驻日本之前讨论的分割占领方案: 北海道和东北由苏联占领
原因:汲取了1945年5月以后美、 英、法、苏四国对德国的分割占 领,由于美苏对立而未能顺利进 行的教训,所以才决定采取避免 对日本分割占领的方针。
二战后日本美国化的潮流
2.1 2.2 2.3 2.4 麦帅及美国占领军 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 战后日本的政治失败 战后日本文学的认知
战后世界背景面貌
美国——没有遭遇直接战祸之害的国家。 战后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强有力的领导作用。 西欧——长期的战争,导致美元不足,经 济疲惫不堪 苏联——利用大战胜利的时机,在东欧和 西北亚扩大共产主义势力范围。 亚洲——西欧政治力量下降,日本吃了败 仗,以往的殖民体制土崩瓦解,各地的民 族自决运动蓬勃发展
(一)赋予妇女参政权 (二)保障工人的团结权 (三)教育制度的自由主义化 (四)废除专制政治(撤销秘密审讯和 压制民权的各种制度) (五)促进经济民主化
占领军的目的
归根结蒂,占领军实行民主化,实行根本 的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日本非军 事化,彻底消灭使日本可能拥有战争能力 的经济社会结构。
战后的日本总述
日本战后史的序幕,也是日本新的现代史 的序幕。战前、战时、战后之间,历史的 发展有相当大的差距。 战后,经济社会结构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 各种制度的改革,突飞猛进;许多日本人的 想法,也以这次战败为转机,发生了巨大 的质变。
2.1 麦帅及美国占领军
日本政府于昭和二十年(1945年)八月十 五日中午,通过电台广播向全体国民发布 了停战诏书。 投降不久,美国的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出任 同盟国军最高司令官,统管对日占领行政。 占领军为履行波茨坦公告,于1945年8月30 日进驻日本本土。一直到缔结旧金山条约 和条约生效为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