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中常见的_句式

古汉语中常见的_句式


于 字 式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 项羽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滕文公上》
志乎古,必遗乎今。
《答李翊书》
注:于,介词,译为“被”。 “乎”相当于“于”。
返回本章目录
见字式
盆成括见杀。
《孟子· 尽心下》
见 字 式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 秋水》
12 句式
第一节 判断句式 第二节 被动句式 第三节 宾语前置句 第四节 句子成分的省略 第五节 名词作状语 第六节 数量表示法 第七节 固定句式
1
第一节 判断句式
2
返回本章目录
用助词的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
《 史记· 项羽本纪》
判断句的特点
1 . 用 助 词
一般不用判断
词“是”,直
蔡叔,康叔之兄也 。
3.用动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词 “为”
我为赵将。
《论语· 微子》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返回本章目录
用判断词“是”的判断句
韩是魏之县也。
《战国策· 魏策》
4.用判 此是何种也?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史记· 刺客列传》
断词
此必是豫让也。
“是”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返回本章目录
宾语前置-例外者
1.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未前置。
子夏云何?
诸将云何?
《论语· 子张》
《汉书· 陈平传》
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未前置。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列子· 汤问》
返回本章目录
第四节 句子成分的省略
21
返回本章目录
主语的省略-1
1.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 《史记· 项羽本纪》 蹇叔之子与师,〔 蹇叔 〕哭而送之。
《史记· 陈涉世家》
常常可以 省略。
返回本章目录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而走〔之〕也。 《赤壁之战》
兼语的省略
不如因厚遇之,使〔之 〕归赵。 现代汉语中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的兼语一般 不可以省略 ,古汉语中 的兼语“之 ”常常可以 省略。
返回本章目录
君为我呼〔 之〕入。
《史记· 项羽本纪》
省略介词宾语的条件:
1.介词短语作状语时;
2.介词是“以”、“为”或“与”时。
返回本章目录
多种成分的省略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 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之子孙 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 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策· 赵策》
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于人为可讥, 在己为有悔。
《史记· 商君列传》
返回本章目录
是-代词
其是知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 宪问》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论语· 里仁》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孟子· 梁惠王上》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古代汉语 中的“是 ”多为代
过也。
《左传· 僖公三十年》 《孙子· 势篇》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词,不是
《报任安书》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被 ⒉ 字 ⒊ 式
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战国策· 齐策》 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世说新语· 言语》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序》
⒋ 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 《颜氏家训· 杂艺》
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
《隋书· 西域列传》
注:“被”,介词。
《 左传· 定公四年》
接用名词或名
词性短语作谓 语,加助词 “者”、“也” 表示判断。
返回本章目录
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
《韩非子· 解老》
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用副词的判断句
是皆秦之罪也。 《战国策· 秦策》 “皆”、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 陈涉世家》
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史记· 淮阴侯列传》 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史记· 项羽本纪》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汉书· 霍光传》 官军加讨,屡为所败。 《旧唐书· 黄巢传》
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 项羽本纪》
注:“为”,介词,读wé i,译为“被”。“所”,助词。
返回本章目录
被字式 ⒈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左传· 僖公五年》
指前置宾语

返回本章目录
介词宾语前置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史记· 项羽本纪》
《岳阳楼记》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为政》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左传· 僖公四年》
3.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史记· 项羽本纪》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史记· 项羽本纪》
〔 姜氏 〕请京,〔庄公〕使居之,〔时人 〕 谓之京城大叔。
《左传· 隐公元年》
〔 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渔人 〕具答之,〔 源中人〕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返回本章目录
谓语的省略 1.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而竭。
《左传· 庄公十年》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聊斋志异· 促织》

返回本章目录
介词宾语的省略-1
1.未尝君之羹,请以〔 〕遗之。
《左传· 隐公元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左传· 庄公十年》
2.旦日飨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
《史记· 项羽本纪》
为〔 〕具牛酒饭食。《史记· 滑稽列传补》
返回本章目录
介词宾语的省略-2
3.欲呼张良与〔 〕俱去。 《史记· 项羽本纪》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饮。 (同上)
特殊 判断
夫战,勇气也。
《左传· 庄公十年》
返回本章目录
百乘,显使也。 《战国策· 齐策》
非判断句的辨识
1.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名词作 《登泰山记》 谓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非判断 句。 《捕蛇者说》 用助词 “者”、 《捕蛇者说》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也”, 非判断 者,其虞虢之谓也。 句。
区别-1、2
区别
之一
省略介词的宾语
请以„‟遗之。
欲呼张良与„‟俱去。
两岸秀色,俱可手揽。
名 词 作 状 语
不然,将杖杀汝。
区别 之二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孟尝君客我。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返回本章目录
区别-3
()
血战沙场
血染沙场
名词作状语
区别 之三
名词作主语
危岩壁立
()
家徒壁立
各路义军风起云涌
() ()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表示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
对人的
态度
多奴虏使之。
《史记· 项羽本纪》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同上)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 先主传》
返回本章目录
表示情理或依据
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史记· 陈涉世家》
情理
《史记· 项羽本纪》
2.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
《论语· 卫灵公》
3.螣蛇无足而飞,梧鼠〔 有 〕五技而穷。
《荀子· 劝学》
为之说,使与书俱〔交黄生 〕。 《黄生借书说》
返回本章目录
动词宾语的省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动词宾语 具告〔之〕以事。 是代词 《史记· 项羽本纪》 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 “之”时,
以水。
《韩非子· 五蠹》
表示 处所或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道苦之。
《战国策· 齐策》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
《吕氏春秋· 疑似》
方位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 陈涉世家》
返回本章目录
表示时间-1
表示时间
1.表示 动作的 经常或 频数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学而》
用于行动
性动词前。
返回本章目录
第三节
宾语前置句
16
返回本章目录
动词宾语前置-1
1.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 子罕》
疑问代词作动
沛公安在?
《史记· 项羽本纪》
《赤壁之战》
词的宾语,宾
语前置。此种 最为严格。
豫州今欲何至?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 否定句中代词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作宾语,宾语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论语· 学而》
返回本章目录
《庄子· 庚桑楚》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 秋水》
用于动 词前。 译为: 按时、 按日、 按岁
表示时间-4
日食饮得无衰乎?
《战国策· 赵策》
用于句首。
表示时间
4.表示 追溯
译为: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
《国语· 晋语》
往日、
时公兵不满五万。
《三国志· 武帝纪》
当时
返回本章目录
2 . 用 副 词
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非”等 为副词, 译文中的
吾翁即若翁。
《史记· 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身非木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