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况

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况

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况:
1,春秋时期,主张“仁”“克己复礼”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潜心讲学和著述,儒学勃兴。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他们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改造吸
收,使之成为xx大宗。

2,xx:
董仲舒提出“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肯定并付诸实行,儒学处于独尊地位,成为正
统思想,逐渐成为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宋代:
“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宋朝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使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形成,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

4,明末清初:
出现了李赞(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思想)等进步思想家,他们在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思想上:
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

继承民本思想和探索精神,主张和谐发展。

他们对传统儒
学的继承和批判,使儒家思想活跃,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1/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