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社会认知

第4章 社会认知

日本心理学家涩谷昌三:女性对于服装的选择,隐藏
了很多个性化的心理特点。
郭沫若:衣服是文化的表征,衣服是思想的形象。
衣服位于个人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交界处,是身体的一
部分,也是外部世界一部分。
现代人的穿着打扮张扬个性,不拘泥于形式,更加充
分地表现了自己内心世界、审美观点,由此把握其性
格特征。
生影响。

微观环境:认知者及被认知者的家庭、社会地位、 工作单位、居住环境都会影响到认知的过程。
3.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认知者的经验、生活方式不同
认知者的性格不同 认知者的需要不同
第二节 社会印象与形成
社会印象及其作用
社会印象的信息选择
社会印象的形成模式
1.社会印象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 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 知觉,在头脑中形成 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 对象的形象。
• 结果:大学生们对外貌有吸引力的人给予了最好的评价
和预言;无性别差异,人喜欢相貌好的人。
29
师生间外貌的影响研究
• 在学业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教师认为漂亮孩子比不漂
亮的孩子更聪明、更招人喜欢(Clifford & Walster
,1973)。
• 学生在给一位女教师打分时,如果她化妆得比较美丽
,则与素面朝天相比,学生们会认为她的课讲得更好 、更有趣(Chaikin, et al., 1978)。
3.3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自己与他人关系 他人与他人关系
4.社会认知的分类与图式
分类是在认知他人时,人们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
立的个体,而总是将其归到某一类别当中。
图式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
教室的图式:桌子、椅子、黑板、讲台等特 征,一个环境是否为教室,根据这些基本特
征进行判断。
谁是恐怖分子?
最常见的类 别化:人们会依 靠外表的近似来 分类或分组。
个人图式:是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
恐怖分子
阿拉伯 原教旨主义者 反犹太人 反西方文明
极端宗教狂
凶残
缺乏理性
愚昧落后
图2-1 恐怖分子的图式
自我图式:个体对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它与
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性格是人格中最核心的部
分,有好坏之分。性格的
最高层就是品德。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从情境到品行,从行为到特质
很快从一些可观察的信息,如外貌和行为,转向
从这些信息推论出的人格特质。由表及里,从情 境认知到品行认知,由行为观察到特质判断。 特质记忆更经济;特质推论是自动发生的。
我们如何进行特质推论?
给A组的是包括冷词在内的7种词,B组是包括热词在内 的7种词。结果:A组对此人的印象是冷型人,B组的印
象是热型人。
2.社会印象形成中的的信息选择
自然特征 社会特征 心理特征
3. 社会印象的形成模式

安德森等人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印象形成的过程
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几个信息加工处理模型:
第4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概述 社会印象与形成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整饰/管理 内隐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社会认知的概念及特征
社会认知的范围 社会认知的内容 社会认知的分类与图式
1.社会认知及特征
社会认知:个体对他人、群体、人际关系及
认知主体本身等的感知与认识。
处世都循规蹈矩,而不敢有所推陈出新。他们的冒险意
识在某一方面来讲是比较缺乏的,但他们又喜爱争名逐
利,自己的人生理想定得也很高。优点是适应能力比较 强,他们在什么地方都能迅速地融人其中,营造出较好 的人际关系。很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得 到往意、尊重和赞赏,从而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各
个方面都总是严格地要求自己。
5

该模式认为,人们一般是以所有单个品质的平均价值来形 成对他人的印象的。
3.3 加权平均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们在形成印象时,平均了单个品质的评估
值,但是他们给予某些品质更多的权重,再加以平均。对
每一个品质乘上它的权重,再加以平均。
A 特征 活泼 有魅力 吸毒 加权平均值 明显度× 权数 特征 +5×3 = 15 友好 +5×3 = 15 -3×5=-15 15÷3= 5 B 明显度× 权数 +5×3= 15 +5×3= 15 -3×2= -6 24÷3= 8
30
外貌对法庭判决结果的影响
• H. Sigall & N. Ostrove(1975)给被试看一些详细
的案件材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对疑犯进行审 判。疑犯都是女性。
• 研究分为三组:案卷中附有疑犯的照片,照片上的人
很漂亮;案卷也附有照片,但照片中的人缺乏魅力;
对照组案卷材料中没有照片。
• 案卷所涉罪名有两类:诈骗和夜盗。
31
能力:与人际吸引力的关系呈“倒U”关系。才能与
吸引力关系方面,存在一种“犯错误效应”,即由于犯
错误而导致个人吸引力不降反升的现象。
阿伦森的犯错误效应实验研究:以访谈节目的形式
准备了四段录音,塑造了四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才能出众、未犯错误的人;才能平庸、未犯错误
的人;才能出众、犯了错误的人;才能平庸、犯 了错误的人。
32
• 结果,人际吸引力依次为:3> 1 > 2 > 4。 • 并发现:

男性喜爱犯了错误、但才能出众的男性。女性则更 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错误的人。

中等水平自尊心的男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有错误
的人,因为错误使双方距离缩小;低自尊的男性则
更偏爱没有错误、能力出众者。
2.认知情境因素

宏观环境: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都会对认知产
团体图式: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人们对特殊角色者
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事件图式:人们对事件或事件
的系列顺序的图式。
5、影响社会认知的心理因素
1.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魅力:相貌、能力等 知名度:名人效应 自我表现:扬长避短
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 的推荐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H.Sigall)等 人通过实验发现,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兴趣广泛
不整洁 加权平均值
结果:B总体印象分高于A
3.4 中心品质(Central Traits) Study Question
What is an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What are functions of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ies?
社会 情境
社会 认知
社会 行为
社会认知的特征

认知的选择性 认知反映的显著性
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
2.社会认知的范围
对他人的认知:对他人言语、行为等外部特征以及根
据外部特征对其动机、情感和意图等的内涵的认知。
人际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包括个人对个
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群体对 自身的认识。
每一个人的人格特质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只要认识
了其中一个占重要位置的特征,就可以推知其他品
质。即常常运用少数己知特征来判断他人其他特点
善良—— 慷慨大方、诚实、有责任心 吝啬—— 暴躁易怒、虚伪、为人冷漠
着衣风格识人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罗福:对服装颜色和服饰的偏好,
往往可以推测其心理,这一点在女性身上更为明显。
喜欢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服装而不跟着流行走的人,
一般是独立性比较强、有果断决策力的人。
喜爱穿同一款式衣服的人,性格
大多比较直率和爽朗,自信心强, 爱憎、是非、对错十分明确。他
们的优点是行事果断,显得十分
干脆利落,言必信,行必果。缺 点是清高自傲,自我意识比较浓, 常常自以为是。
喜欢穿长袖衣服的人,大多数人比较传统和保守,为人

加法模式

平均模式
加权平均模式


中心品质理论
3.1 加法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一个对他人的整体印象是把所有单个品 质的评估值相加而得到的。
A 真诚(+3) 热情(+2) 聪慧(+1) 谨慎(+1) +7 B 严肃(+1) 不负责任(-3) 不诚实(-3) 缺乏想象力(-1) -6

按照加法模式,A者的总印象分值要高于B者,因此A者 给人的印象要优于B者。社会心理学家们所做的大量研 究证实,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总的印象的形成,都遵 循加法模式。
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当其
他条件相同时,人们喜欢外貌好的人。
卡雷· 戴恩等的实验 K. Dion et al.,1972
• 给大学生们看另外三个大学生的照片:外貌有吸引力;
相貌一般;相貌无吸引力。
• 请被试在27个人格特质上对照片上的人做出评价,并
要求被试估计他们三人未来是否幸福。
3.2 平均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们是通过把所有单个品质评估的值平均起
来形成一个总的印象的。
Our Persongent
+
Our Global Friendly - Stubborn - Lazy = Impression of the Individual
着衣风格识人
喜欢穿简单朴素衣服的人,性格
比较沉着、稳重,为人比较真诚
和热情。这种人在工作、学习和
生活当中,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比 较诚实、肯干,勤奋好学,而且 还能够做到客观和理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