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ppt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ppt

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 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到获得了社会支 持,曾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 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
1、内容趋于集中 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 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 育心理学》教科书。
建国初期的50年代,主要是学习和介
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
5、研究情景性环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本节内容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 关于学方面的研究 第一,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第二,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第三,阐明学习的过程
2、 关于教方面的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述 2、学习理论 3、学习过程 4、影响学习的因素
5、教学与管理
此外,科学趋向的教学论进入教育心理
学也成为一种趋向。关于在教育心理学中应 否列入教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
信念的基础之上。
初创期
时间: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特点:各种幼儿教育方案层出不穷,幼儿
教育心理学已转向对幼儿学习心理的关注。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 代表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方案、认知主义 教育方案、建构主义方案等
皮亚杰(1896---1980)是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 一,他创立的“认识发生论” 在 心理学中独树一帜,尤其是对 儿童智慧发展的研究,使幼儿 教育拜托了环境决定论和遗传 决定论的双重束缚,重新认识 儿童的心理世界,直接构成了 幼儿学习及其指导,特别是幼 儿园课程的理论指南。
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以前的教育心 理学加以改造 。
1962年由中国心理学会召开了教育心理
学专业会议,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
会,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又重新得到发展,研
究范围也有所扩大
1963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内部印行使用,各师范院校教育系也相继重
开教育心理学课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1、对人的学习规律的研究从实验室 情景发展到现实情景; 2、从一般学习规律的研究到学生内在 学习过程的研究,逐渐注重人的本质特性 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整合和分化过程并行 不悖; 4、各派学习理论相互融合, 东西方心理学也相互吸收。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领域一门新 兴学科,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探索幼儿学 习与教育的一门心理学的应用学科,是
幼儿教育与心理科学结合、幼儿教育走
向科学化的产物。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 教育学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与研究方法。
(一)中国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
育方法,
“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
语〃为政)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成书大约在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11年。 “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 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用” (桑代克) (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 领域的应用。(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潘菽《教育心理学》) (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
价问题。(D.P.奥苏伯尔)
百科全书》)
基本含义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是学校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世界是学校
教育教学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3)教育心理学是通过考察教育教育过 程中主体的行为来研究主体的心理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 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关键词: 学与教的规律 基本规律 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
条件;
奥苏泊尔则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 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与运作过程,成
为教育心理学中认知派的集大成者。
各派理论之间的分歧日趋缩小,相互吸收对
方的合理内容,学派界限趋于模糊,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践,注
重为学校课程服务,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因
素。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福禄培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 理的先驱之一。幼儿教 育应该以游戏为基础。 1840年创立了以第一 个幼儿园。 婴儿期是人生最为重 要的时期,真正的”人 的 教育“应该从此开始。
蒙台梭利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 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 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 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 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
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 应用。(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6)教育心理学是对我们如何教和学有关
的那些思想和行为的研究。 (N.L.盖奇) (7)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 律。(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8)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
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美国教育
成长。
3.以幼儿教育心理学促进整个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
(二)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的作用
罗 森 塔 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 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 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 测 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 “优 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 这 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 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 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
识论的理论框架。
维果茨基,列夫· 谢苗诺维 奇(1896~1934)前苏联心 理学家。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 人物。但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 展泛宇宙统一的观点,维果茨
维果茨基
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
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
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 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 历 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
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
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
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
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 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 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 惯
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
发展期
时间:20世纪80年代至今
特点:1、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
发展关键期 幼儿期脑的发展最快
2、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who、way、condition、
where、difference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研究对象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 积极基本规律。 (二)学科性质 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 综合科学
时间:18世纪---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特点:思想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著作和研究 中。学者们主要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思 考幼儿教育,还未能摆脱发展心理学、幼儿 心理学的痕迹。 代表人物:卢梭《爱弥儿》 “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 见解和感情,如果用成 人的看法、见解和感情 去替代他们,那简直是 愚不可及。” 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儿童 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
20世纪50年,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研
究成果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
1、内容庞杂,不系统,未形成独立的理 论体系;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作用不大 。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至今)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学习研究的成果,区 分了不同的学习类型及各类型学习的内外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
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思考(从教育学角度看):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
教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 如何教人接受教育 ?
结论:
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合一的事业;教育 理论指引出方向与目的,教育需求决定其 施教内容。惟在目的与内容之间,必须经 由人(教师)与人(学生)交感互动的教 学过程,始能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 习行为,从而达成预定的教育目的。现代 的教育心理学,正是以研究此历程为中心 课题的一门学科。
皮亚杰(J.Piaget)的儿童认知对世界各国儿童
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描述 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 辩证法思想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第二,描 绘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5岁左右)认知 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采用数理逻辑作为刻划 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
还存在不同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