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案第一部分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蝉》是法国近代昆虫学家法布尔在长期实地观察的基础上,以第一手资料写成的一篇科学小品。
它科学而具体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原文共四个部分——“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作者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分别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课文节选第二、四部分。
本文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说明中运用文艺描写的手法,把蝉的生活和形象写得亲切生动、活泼有趣。
如对蝉产卵受到敌人侵害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对蝉脱壳一段的描写连用了八个动词。
仿佛八幅精彩画面,把一个活生生的蝉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教学目标:知识与方法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并且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并且喜爱大自然。
教学突破文中描写既生动又细腻,重点注意作者的观察方法——作者观察细致、周到。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喜爱大自然。
在学习作者观察的基础上品味课文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学习运用文艺手法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由有关蝉的神话导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文体,大致给课文分层,理清蝉的成长简史。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又细腻的段落,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进而品味作者拟人、比喻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图片。
师: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
(蝉,知了……)师: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
(板书)师: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吗?学生发言。
师: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
于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地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爰情的地步。
女神的爱情也渐渐地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
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
这只虫子就是蝉。
师: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学生畅所欲言。
2 / 11师:大家说得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
(板书课题)二、初识课文1. 字词正音。
蜣qiāng(屎壳郎)窠kē(鸟兽做的窝)墁màn(用砖或石块等铺地面)纤xiān (细小)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蚋ruì(—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2.词语解释。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对等,相称。
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作者简介。
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爰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
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
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个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4.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
师: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
明确: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
师: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师:大家把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课文。
等一会儿我有问题要问大家。
要求:①标注全文自然段;②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③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
1.分析课文开头。
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
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这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
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
2.大致划分课文层次,概括蝉的生命简史。
这篇课文分成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
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按照蝉延续生命的几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然后成虫产卵完成繁衍,孵化成幼虫结束,这就是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人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
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4 / 11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课文写的过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这样安排的道理在于: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蝉的生命简史: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 (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综上所述,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人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连接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板书设计:蝉法布尔蝉的生命简史: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 (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课文结尾齐声读最后两自然段,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中心句。
重点: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联系上一节课)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课文写的过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这样安排的道理分析: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开头写地下生活,结尾写隐人地下,前后照应结构非常严密。
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说明蝉的生长很艰难。
二、分析课文,体会写作特点(一)分析课文这里有一段话(板书或者朗读):“我是圣多马(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亲手触摸耶稣伤口始信其复活)难于对付的弟子,在对某个事物说4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
”(《昆虫记》卷七)——写在黑板左侧1.和以前学习过的科学小品作对比(《蝉》的特点,没有引用什么材料,是用纯粹的文艺化笔调对蝉的生命过程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语言风格生动活泼,但又十分贴切)——不作重点要求2.请学生说出文中描写得既生动又准确的段落,重点注意作者的观察方法——作者观察细致周到。
说说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1.第2〜7自然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孔口: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注意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见第2自然段)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
(见第3自然段)地穴的深度、形状: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见第4自然段)地穴不会坍塌的原因:6 / 11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见第4自然段)地穴的位置: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见第4自然段)蝉挖地穴的方法,挖出的土的去向和身上带有泥点的原因: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见第4自然段)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见第5自然段)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气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查气候的情况。
(见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写蝉怎样具体考查气候的情况)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
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见第7自然段)2.第9〜11自然段,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
脱皮的顺序: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板书:背——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尾部)(见第9自然段)蝉最后从壳中脱出: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见第10自然段)法布尔用拟人的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越”“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脱皮的时间: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人们学习。
第二部分:蝉的卵1.第12〜13自然段,写蝉怎样产卵的。
蝉选择产卵的地方: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