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决策参考

教育决策参考

教育决策参考:
化解教育千千结——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本期要点】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都一直在致力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愉悦、和谐、全面发展的最佳状态。

目前针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多,本期《教育策略参考》主要从校情、学情方面入手,思考教育欠发达地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项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了一个关注度较高的课题,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能否在教育改革中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教师致力追求的课堂教学最高境界。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与认识
1、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
高效课堂的研究和论述有很多,最基本的描述是: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学习效益包含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如课堂知识容量、课内外学习负担等;也包含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如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与品质等。

从一堂课的过程看:应该是学生参与度高和学生思考问题深刻的课堂;从一堂课的效果看,应该是学生满意度高和当堂达标率高的课堂。

判别高效课堂的四个标准应为:
(1)能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能否有效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3)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是否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2、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1)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2)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主要表现为:
①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②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③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④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3)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①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是解决课堂精力流失和提高有效学习率;②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③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3、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目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成果很多,呈现出多样具体化的教学模式,但研究各种模式存在着很多共同的基本元素:①在教学时间的划分上:实行“10+30+5”模式。

即教师支配时间不得多于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剩下5分钟为当堂达标测评时间,教师支配的10分钟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总结、检测点评;学生自主学习的30分钟包括:独学、对学、群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实现新课改教育理念:自主、合作、
探究。

②在教学环节上:实施“预习、展示、测评”三环节。

即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内化提升;测评: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校部分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校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得到实施的主要原因有:
1、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敢将课堂时间放手给学生。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就是因为不懂、不会才来跟老师学习的,如果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学习习惯差,动手能力弱,能学到什么?再加上知识的内化与提升是隐性的过程,学生能合作、探究出来吗?所以不敢将课堂时间放手给学生。

2、认为教学任务重,怕影响教学进度。

有教师认为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进度慢,讨论不出核心问题,容易偏离教学内容,最后还得由教师来总结和提升,学习效率低下,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任务偏重的新教材学习中,反而会影响了教师教学进度。

3、转变教学方式后学生不适应,找不到学习切入点。

在个别教师尝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多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普遍不适应,认为感觉独学就是将教材内容看一遍,学生根本提不出什么问题,群学流于形式没有学
到什么思想方法,还不如教师直接讲解学法和提升思想方法效率高。

4、教师缺乏再学习的意识和行动,不知道高效课堂怎样构建。

由于多数教师不知道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和基本模式,也没有去学习的意识和行动,所以以为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少讲多练就是高效课堂,使课堂教学形式改变而实质不变。

5、担心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纪律,教学重难点无法控制。

个别教师担心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会影响课堂纪律,整个教室会如菜市场一样吵闹,学生发散思维泛化,归不到知识的关键点上,导致学习过程无法控制,达不成教学目标。

6、教师备课负担加重,不愿去改变现状。

由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备课,给学生认真编制预习案和导学案,同时教师也要预设学生在独学(自主学习)、对学(互动学习)以及群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精心准备问题的各种解决方式,所以教师备课负担会更重,故不愿意去改变已经较为熟悉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有效策略:
1、增强教师教改意识,认清实施高效课堂的必然性。

当前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缺失和困惑,教师苦讲、学生苦学,然而教学成绩却不理想,有些教师常常抱怨“为什么讲了几遍学生还是不会?”究其原因就是教师课堂上讲的太多,把得过死,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学习的主体本末倒置。

所以教师必须增强教改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两个转变:即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
师课堂角色的转变。

只有这样实施高效课堂才有可能,课堂教学效果也才会有可能提高。

2、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肯定学生能学、会学,做到学生能看懂的地方教师不必讲;学生能说明白的地方教师不必重复;学生能动手做的地方教师不代替。

让学生在独学、对学和群学中去阅读、去思考、去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和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形成,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案、导学案及一系列的问题串中达成学习目标。

总之,只有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潜能,才可能真正做到还课堂时间于学生。

3、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位教师都承认的一个事实。

但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教师在动手,学生附和着教师被动跟着走、看着教师做,所以常听到学生说:“教师讲时听得懂,自己做时却不会。

”这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着眼于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最忙,学生最紧张。

4、强化教师培训,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人人皆知。

有些教师想改变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但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学校必须强化教师参加校本培训,让教师知道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是什么?课堂时间怎样分配?怎样编制预习案和导学案?怎样指导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只有教师自身
对这些问题清清楚楚,才有实施高效课堂的可操作性基础。

5、强化学科组在实施高效课堂中的团队力量。

在预习案和导学案的编制中,教师备课量确实增大,可以利用各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分化备课量,发挥学科组的团队协作精神,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中前置的教师工作,同时也更加优化了教学方法和统一教学进度,使每个教师都得以快速地实现专业成长。

6、充分利用典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学校可以树立各学科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教师为典范,通过典范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带动其他教师专业成长,让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形可仿、有效可见,从而以点带面,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我校的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比赛、高效课堂模范教师荣誉的授予,就是一项强化教师实施高效课堂很成功的举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