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要参国家信息中心 第1期(总第257期) 2011年1月6日本期导读本期焦点……………………展望2011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前低后高走势.2投资:把握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好时机 (3)消费:消费需求具备较快增长空间 (5)外贸:我国对外贸易将保持平稳增长 (7)物价:未来物价仍有较大上涨压力 (8)财政:财政收入增速将明显回落 (10)金融: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基调 (11)工业:工业生产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12)区域经济:加快产业转移继续协调发展..13就业:就业市场结构性压力特征显著...14 国内实践黑龙江省:2011年推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 (15)甘肃省:2011年CPI控制在3.5% (18)贵州省:2011年工业投资确保完成1500亿.18国际形势2011年世界经济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19)观点精粹范剑平:有效激发中国经济发展新活力.21赵春明:把握结构调整趋势培育经济发展优势 (25)2011年中国经济三大看点 (26)本期焦点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前低后高走势1、GDP增速同比趋缓,环比逐渐好转展望2011年的宏观环境,国内方面,十二五规划将启动,经济结构调整深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将加大;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控制投资过快增长政策将继续实行。
国际方面,全球经济正处于“短、中、长”几种经济周期下行的叠加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世界各国经济表现和经济政策明显分化;世界货币战升级,中国汇率面临持续升值压力,各国贸易摩擦加剧。
综合分析,2011年我国经济将呈前低后高走势,内需增长平稳,外需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预计全年GDP增速在9.5%左右。
2、今年工业生产将继续趋稳2011年,国内宏观经济结构将继续调整,国际经济复苏进程尚未明朗,中国企业的谨慎预期加重,扩大再生产投资难以全面启动,工业生产将保持平稳运行,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左右。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回落趋势未改得益于2010年中央各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2011年,我国民间投资将继续保持活跃态势,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动力,同时政府投资仍在政策调控下继续减缓;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两个渠道都将受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会低于2010年水平。
预计2011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增长25%左右。
4、居民消费名义增速趋稳,实际增速持续下降2011年,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将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取向,居民收入会进一步提高,房地产的持续调控将释放更多消费需求,预计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会稳步增长,增速在18.5%左右,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消费增速低于2010年1个百分点。
5、出口步入下行区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出口景气先行指数在2010年5月进入拐点后步入下降区间,一致指数也在2010年6月出现峰值。
从历史出口景气指数的先行滞后关系看,先行指数平均整合最新观点辅助科学决策2本期焦点超前一致指数约12个月。
目前我国一致指数已下降4个月左右,因此2011年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下降走势,全年出口增长约为16%,进口会略高于出口,约为20%,全年贸易顺差维持在1650亿美元。
6、输入型通胀压力值得关注利用价格先行指数判断,2011年上半年,价格指数会出现小幅回调的走势,但是这种回调很可能是短期行为。
先行指数的构成指标中,购进类价格指数个数占全部先行指数的一半,先行指数走势受到国际价格影响很大,先行指数最近3个月连续反弹主要就是受到纺织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引起的。
2011年,我国物价水平的走势可能呈现出先短期下降,再快速上升。
预计2011年,全年CPI上涨4%,PPI很有可能上涨至6%左右的增速。
(课题组: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 来源:上海证券报)投资:把握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好时机一、有利于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1、“十二五”规划开局将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关键因素。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方均开始按照各自“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大量相关领域的投资项目纷纷启动,包括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善民生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在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同时,将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快速增长将为2011年政府和企业投资增长提供较好的资金基础。
2、中央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布局是支持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9-2010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批复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黄三角等多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再加上2009年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政策措施,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形。
这些规划在2011年将全面启动,带动各地区投资较快增长,并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3、“新非公36条”政策全面落实将提高投资自主性复苏动力。
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着力推进由政府推动型投资向民间自主性投资转变,这是培育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关键举措。
随着“新非公36条”政策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
2010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式出台,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整合最新观点辅助科学决策3本期焦点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将促进相关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5、企业效益普遍较好,投资的积极性高。
2010年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上年快速恢复增长之后,继续获得快速增长。
2010年11月底银行账面上的企业人民币存款总额比上年底增加了2.18万亿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这要靠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去实现。
因此,企业的自有资金绝大部分要用于投资,必然促进2011年全社会投资的增长。
二、不利于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1、反危机政策向正常化回归使政府投资力度有可能减弱。
随着经济复苏的态势不断稳定,反危机政策在2011年将逐步向正常化过度,4万亿投资计划执行完毕,政府投资力度相对减弱。
货币政策将面临由扩张性逐步向中性转变,新增信贷规模不会出现过快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使投资增长受到限制。
2、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下投资增速将会适度放缓。
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要求我国投资率有所下降。
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为完成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必须早做准备,这将会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水平。
除此之外,中央还将对部分传统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的限制,这也将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3、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执行有利于抑制投资增速。
从目前看,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因此,2011年将延续2010年4月出台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和9月底出台的第二轮调控政策,房地产销售增长放缓,房价涨幅受到抑制,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问题将逐步暴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
4、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响新增信贷和投资增速。
2010年6月,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政策出台后,银行暂停发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而影响投资增长。
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政策使融资平台贷款的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增长形成压力。
5、制造业竞争激烈,企业缺乏投资热点。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全世界的制造业总体处于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
后危机时代,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仍然有许多企业找不到能够盈利的投资方向,如果不能在转型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这一状况在2011年仍将继续保持。
整合最新观点辅助科学决策4本期焦点综合上述分析,2011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和人口红利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投资需求仍然旺盛。
但是,在反危机政策逐步正常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下,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
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课题组: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 来源:上海证券报)消费:消费需求具备较快增长空间一、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1、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2011年扩大消费提供了战略导向。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广大居民对分享经济成果的新期盼,均要求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积极实施扩大消费战略。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政府把扩大消费、提高消费率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2011年扩大消费提供了战略导向,也要求2011年在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实现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
2、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落实将显著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取得较大突破。
让利于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的支付能力,加强消费需求的主体基础,促使消费意愿转化成现实消费。
如果收入改革措施顺利落实,2011年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带动消费需求扩大的首个受益年。
3、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产业取向有助于服务消费加快增长。
服务业发展缓慢是造成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服务业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经济和扩大消费的重点。
2011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研发、金融信息、广告营销和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将派生出一系列服务消费的供给空间,服务消费有望加速增长,成为总体消费持续增长的新生力量。
4、劳动者报酬上涨趋势有益于低收入阶层扩大消费需求。
2011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进一步凸现。
劳动力短缺必然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即工资水平的提高,今年全国30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平均涨幅达到20%以上。
随着劳动力短缺由偶然转为常态,中低收入群体的最低工资标准和一般工资水平将呈现上涨趋势,由于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较高,收入水平提高将大大促进该群体消费需求的增加。
5、人民币升值将增强居民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购买力。
目前,人民币处于小幅升值状态,虽然人民币不可能达到美国人希望的升值20%-30%,但总体看仍有升值空间。
人民币升值趋势将使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有所降低,居民对高档进整合最新观点辅助科学决策5本期焦点口商品的购买力增强,有助于推动高端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和引领消费需求升级换代。
6、低碳、节能和绿色消费的增长空间较大。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带来低碳绿色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