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参考应当把握“六性”
摘要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呈现投资规模大、工期要求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等新特点,而施工一线还存在着生产安全问题突出、工程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比较粗放等诸多薄弱环节,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调查研究;问题;控制“六性”
我们必须注重对新问题新情况的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多进行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和系统调查,敏锐观察,深入思考,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有特色的调研报告。
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
调查是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感性阶段,研究则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升华。
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方法,其本身就是联系实际、深入学习的过程,也是总结提高、解放思想的过程,尽管调查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可能因时因地而异,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却是丝毫不能动摇的。
实际工作中,一项正确决策的形成,即来源于对各级要求的正确把握、对重大政策方针的领会理解,也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
因此,领导在作出决策之前,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开展提供领导决策参考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找出问题与困难的症结,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提出符合科学、理性地调研报告,提供领导决策参考。
1大局性
要树立战略眼光,站高一层、看远一步,谋大事、求上策,深入研究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通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调研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科学的依据,有效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要时刻牢记调研的服务宗旨,为领导决策和企业发展服务,并围绕其选题谋篇。
重点针对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上级机关、所在单位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个层面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这就要求调研要紧紧围绕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依据上级机关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本单位的奋斗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从上面精神和下面情况的结合中,选准角度找到切入点。
把有效的调研力量投放到各级领导关注的,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调研,一旦形成具体成果,容易引起领导重视。
2指向性
提供决策参考的调研不是反映某个事项、某项工作的重要性,因为重要性在领导讲话、会议或文件中都已明确。
各类专题调研要有各自的侧重点。
“政策”性调研侧重点应该放在工作任务部署下达之后,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情况,工作中具体遇到哪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个决策是否正确,要在工作实践中接受检验,而调研则是检验结果的反馈;经验性调研侧重点应该放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体会以及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善于从工作实践中,挖掘、
收集、总结那些具有推广价值的新鲜经验、好做法;问题性调研不要停留在一般地反映问题上,而应根据所掌握的情况,从中捕捉值得注意的苗头、倾向,认真分析存在磨擦、碰撞或不协调、不配套的原因,提出如何解决或完善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在充分摆问题,认真作分析的基础上,尤其要加强和提高对策性调研的力度,这些都十分有助于领导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和正确决策。
3独特性
对具有普遍性、共同性问题进行调研固然重要,但是,提供领导决策参考的调研,具有单位、部门特色同样不可忽视,“特色”调研往往更具有超前性、预测性和启发性。
“独特”应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单位独有。
要紧紧把握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突出反映“人无我有”的工作;二是经验独创。
要从上级的工作要求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结合上,把好于、不同于、多于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特色展示出来;三是观点独到。
因为问题不清、情况不明,所以才去调查、去研究。
调查研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要善于从一般性事物中找寻到特殊性的东西,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发现或提出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挖掘潜藏在事物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情况、新建议也就是要发现“闪光点”。
对于企业工作中每年必谈的“永恒的主题”,老题新做,要善于把普遍意义和当前的现实意义结合起来,或者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表达方式,老课题同样可以写出新的内容,新的语言。
富有新意调研成果,便能给人以思想启迪。
也就是说要紧紧抓住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领导不易看到的问题、听到领导难以听见的声音,进而摸清实情,找到工作新思路。
总之,尽力在调研报告中,体现出别人尚为挖掘出来的东西。
4时效性
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企业的工作也必须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工作调研与社会科学研究不同,要具有市场的特点,服务于现实的需要。
要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供领导所需。
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要及时进行调研,才能使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为决策所用。
工作中发现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调研,事过境迁,便会降低研究的价值,有的甚至会失去研究的必要。
领导的注意力是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而转移的,不可能长期集中在某一个问题上;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现的问题,若不及时加以研究,寻找出相应的对策别人就可能“捷足先登”,使企业失去市场。
5应用性
主要指工作性调研的对象,应该是解决的时机已经成熟或具备实施的条件的问题。
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在现有的体制或条件下,甚至是今后一个时期,还不可能使领导下决心解决,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调研对此只能“望洋兴叹”,否则可能会是劳而无功。
在强调“应用性”研究的同时,不要狭隘地理解为只进行现实研究,而不重视超前研究。
提供决策参考的调研,是在对实践经验总结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现实研究基础上,从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着眼,沿着
现实研究所揭示出来的规律,对未来所作的理性思考和回答,既扎根现实,又面向未来。
6恰当性
选题要恰当,调研选题口子要小。
不应超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否则,会应自身水平不够或资料不足而使调研不成功,实现不了预期的效果。
二是观点要恰当。
调研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正确处理好报喜与报犹的关系。
经验总结要符合实际,切忌过分拔高,反映情况要客观,分析也要恰如其分,力戒主观性、表面性和片面性,要站在服务对象的同一角度、同一方位进行观察思考,要运用提炼观点的方法,对典型材料进行梳理,事实与观点有机统一,分析研究有高度,只有这样,调研成果才有可能对领导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7结束语
综上,笔者认为提供决策参考的调研是对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并加以研究、概括,分析内在原因、提出对策、揭示发展趋势的一种认识活动。
它不仅是领导了解掌握全面情况、进行科学决策、有效管理和正确指导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是对决策正确与否检验结果的情况反馈。
因此,正确把握“六性”,即大局性、指向性、独特性、时效性、应用性和恰当性,加强对某项工作、某个问题的专题调研,加强对一类问题的分析,加大调研与决策结合的工作力度,更大限度地发挥调研为决策服务的作用,应该成为当前提供领导决策参考调研工作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