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终灭菌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最终灭菌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无菌保证水平SAL
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表示物品被灭菌后的无菌状态 按国际标准,湿热灭菌法的无菌保证值不得低
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 百万分之一。
灭菌工艺验证的必要性
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 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 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 的无菌保证体系
无菌检验样品的取样
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的局限性
无菌的定义
理论上:无菌=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实际上:我们无法证明产品中没有活微生物存在
无法对整批产品进行100%检验
无菌检验的结果只是一个基于“可能性”的判断
无菌检验用培养基有其局限性
只进行细菌和真菌的检验 对实验结果的判定是基于“是否在培养基中生长” 培养条件(如温度和时间)是有限的
能抵御各种恶劣环境,可存活上百万年,因为它
有厚的皮层结构 仅含核酸及少量萌发必需物 含水量极低
休眠体,内生孢子,不可再生(每个细胞只产生 一个芽孢);真菌孢子属于分生孢子,不具上述 特性。
细菌芽胞(孢)的形成及其特性
成熟芽孢
生长态细胞
孢子壁
母细胞
孢子壁的形成
热对活细胞的作用
有一种可引发克雅氏综合症 (Creutzfekldt- Jakob) 的普里昴 ( prion)病原体,在132℃下加 一小时 才可完全杀灭(克雅氏综合症:俗称人体疯牛病)
最终灭菌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污染微生物的来源
内源性的影响因素
空气净化系统 水 工艺过程 物料
外源性的影响因素
人员
芽孢是关键控制点
G+ G-
微生物无处不在
气源性微生物革兰氏阳性菌较多它 们可形成芽孢,难以杀灭 因此,药品生产需要HVAC
水源性则革兰氏阴性菌居多 不会生成孢子 但会形成细菌内毒素
不能加热的产品 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 LRV=log reduction value 过滤对数下降值一 般上游为107下游为1,则LRV=7 由于操作较多,最终产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 平远低于除菌过滤的水平
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因素
待灭菌产品中含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待灭菌产品的包装形式 待灭菌产品的装载方式和装载数量 湿热灭菌工艺条件 湿热灭菌设备
单杂不得过4.0%
从上述调查 看国内灭菌注射剂生产的缺陷
对灭菌的认识不正确 产品研发未考虑灭菌
工艺的可行性 忽视工艺的可行性,
盲目跟风报批 注射剂用原料药的杂
质控制不严 忽视产品的安全性
《中国医药报》 2007年1月4日 A6版
无菌药品常用灭菌工艺的比较
类别 过度 杀灭法
残存 概率法
欣弗事件的发生
2006年7月 安徽华源 克林霉素磷酸酯
葡糖注射液 不良事件报告81
例,涉及10个省 份
欣弗到底怎么了?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产品的调查
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100ml:0.6g)
采用半无菌工艺生产
灭菌条件 100℃、7分钟
贮存条件 阴凉
有效期
1年
有些企业的处方中含有苯甲醇
流通 蒸汽法
除菌 过滤法
Fo值 微生物存活概率
要点说明
Fo≥12 ≤10-6
8<Fo<12 ≤10-6
热稳定性产品 以杀灭微生物作为实现无菌的手段
热稳定性较差产品 工艺过程将防止产品被耐热菌污染放在首位 而不是依赖最终灭菌去消除污染
不计算Fo ≤10-3
热不稳定产品 加热是除菌过滤的补充手段
LRV>7 ≤10-3
稳定性考察 有一批留样的有关物质为7.9%
有关物质 总杂不得过8.0 %
单杂不得过5.0%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产品的调查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ml:0.3g)
灭菌条件 100℃、3~10分钟
贮存条件 遮光、密闭保存
有效期
2年
处方中含有苯甲醇
有关物质 总杂不得过6.0%(2004年底改 为8.0%)
96.1%
99.8%
30%
99.9%
100.0%
上述无菌测试结果的启示
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产 品的批次也有可能“通 过”无菌检验
一批产品的染菌率越低, 根据无菌检验的结果来 判定整批产品的无菌, 其风险就越大
如何用无菌检验来证明整批产品无菌
要求有一个取样计 划来涵盖整个批号
灭菌工艺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 灭菌工艺经过验证后,方可正式用于生产
国内企业灭菌工艺验证常见缺陷
无包装规格 无装载方式 未对每一种产品每一种包装规格的每一种装载方
式进行验证 采用留点温度计监测温度 无温度探头校准记录 验证的灭菌工艺与实际工艺不一致 未验证最差灭菌条件 设定的验证合格标准达不到无菌保证水平(SAL)
10-6 生物指示剂使用不规范
灭菌工艺检查要点
生产环境和待灭菌产品中含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研究和监控
待灭菌产品的包装形式、装载方式和装载数量 灭菌工艺条件 灭菌设备
关键控制参数的控制和记录仪表的校准 设备维护和维修
灭菌的记录 灭菌工艺的验证
选用的生物指示剂 热分布试验,找出最冷点位置
需氧菌中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厌氧菌中的梭 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耐热性较强
它们能产生内源性孢子/芽孢,或胞间休眠体,对 热、干燥及化学消毒剂的耐受性大大增强
这类芽孢的干热灭菌温度一般在100 ~ 170℃,湿 热灭菌的温度则在80 ~ 129℃之间。
从“欣弗”事件谈灭菌工艺
一、什么是芽孢?
当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生存环境条件时,为 保护自身,在细胞内形成一外壁厚而坚硬 的体眠体,该体眠体即称芽孢(Spore) 或孢子。
由于其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远高于生长态 细胞,常被用于挑战灭菌工艺,以确认被 灭菌物品无菌的可靠性。
芽孢的特性
主要产生于Gram+ 细菌的两个属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梭菌属 Clostridium
我们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是在相对无菌的状态
美国非肠道药物学会注射剂无菌测试结果
试验目的:不合格的可能性(%) 试验批量:60,000支 试验方法:按美国药典无菌测试方法
真实的不合格率
测试20支样品 不合格的可能性
测试40支样品 不合格的可能性
1%
18.2%
33.1%
5%
64.2%
87.2%
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