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笔记]1《草原》教案.docx

[笔记]1《草原》教案.docx

1、《草原》教学过程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屮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

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背诵第一、二口然段。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曲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草原给你留卜•什么印象?生字、生词可以让淫生通过自淫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eng",“好客”中的“好”读作“ h d o ”,“同行”屮的“行”读作"xing", “似乎”屮的“似”读作“ si”;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卜•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厂风光美美丨1■人情美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 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來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Z作了。

3.学生自曲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睛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或与木地环境对比体会。

②冇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吋你就置身于草原之屮,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來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秽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模糊不清)。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四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卜•來,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 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羊群在草地上走动,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屮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写出了小丘的什么特点?(柔美、青翠)“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 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闹出轮廓。

(可用粉笔画画演示)“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你还说出那些表示“绿”的四个字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忸i,突岀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屮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口。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口然会产生什么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乂……既……乂”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2)句子比较: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冋味着草原的无限斥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想象到骏马和大牛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口己的感受。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 ?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想象画面读。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笫一段。

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 “貌”不要多一点,“襟” “涩”不要少一点。

2.将课文笫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一碧千里风光美绿毯:草地大花:羊群小丘:柔美、青翠人情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屮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十•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笫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T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洒脱”你怎么理解的?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口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冇行人车辆的拥堵,想怎么走都可以,还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还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占包,去会会蒙占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描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J 3.草原人区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人民那滚烫的心呢?_激特—盛特一尽睹侮I W—热特-(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根据实际看是否要改环节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6、选择一个场景,用喜欢的方式品读。

如,找句了谈体会、描述画面、有感情阴读、角色扮演、抄写背诵7、交流供参考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到儿十里外欢迎远客……O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激情相见:(1)“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你能否想彖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淫生即兴表演。

③通过朗读把当吋的热情表现出来。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边读边想象画面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岀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冋敬,主人再举杯, 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3)除了吃的、喝的,述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这吋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霜出会心的微笑。

(3)冇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口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占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瞭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

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岀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人民Z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己, 难分难舍。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口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选择一个画面,读出感情。

三、回顾课文, 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热爱、赞美与留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