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测试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测试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测试题时间:2010-04-13 作者: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以下几项中不属于人格结构的是()A.气质 B.性格 C.自我调控系统 D.图式2.皮亚杰是的心理学家。

()A.匈牙利 B.瑞士 C.瑞典 D.美国3.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已经获得客体永久性。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4.对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B.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C.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D.已经可以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5.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A.乌申斯基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柯尔伯格6.“最近发展区”是由提出来的。

()A.赞科夫 B.列昂捷夫C.鲁利亚 D.维果斯基7.埃里克森是国学派的心理学家。

()A.美国行为主义 B.法国精神分析C.美国精神分析 D.德国行为主义8.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A.四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六个阶段 D.八个阶段9.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青春期个体面对的最大冲突是()A.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B.自主与羞怯C.勤奋感与自卑感 D.友爱亲密与孤独10.运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心理学家是()A.德国的赫尔巴特 B.美国的埃里克森C.美国的柯尔伯格 D.德国的柯尔伯格11.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好孩子取向”阶段属于哪一个道德发展水平?()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好孩子水平12.以下关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理论是根据美国社会的情况作出的划分;B.该理论中的每个阶段是人的一生道德发展的必经阶段,且具有不可逆性;C.柯尔伯格认为人的各个道德发展阶段持续的时间不一致;D.柯尔伯格的理论反映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13.对于智力的性别差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男性的智力普遍比女性高B.男性较之女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比较强C.女性的抽象思维比男性更优秀一些D.男性的嗅觉普遍比女性灵敏14.教育应当根据人的气质差异因势利导,对此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应当采取暗示性的教育,以防引起逆反心理B.抑郁质的人比较敏感,教育者要引导其积极思想,防止其自卑心理C.粘液质的人很固执,教育起不了什么作用,要顺其自然D.多血质的人,灵活多变,易于教育,但要防止他重蹈覆辙15.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D.辐合型16.把人的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性的心理学家是()A.威特金 B.斯金纳 C.卡根 D.弗洛伊德17.对于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的学生,适合的教学方法是()A.为其提供无结构的材料,让他自己探索B.多鼓励学生自学C.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总结出结构性的知识D.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明确的指导和讲解18.下面有关个体心理的性别差异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婴儿一出生就存在心理上的性别差异B.在思维发展发面,男性的思维水平明显比女性的要高C.从婴儿期到青春前期,女孩的言语发展一直优于男孩D.女性的理解记忆和长时记忆优于男性19.以下几位心理学家哪一个属于认知心理学派()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弗洛伊德 D.华生20.以下著名的心理学成果,哪一个不是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A.认知地图 B.内化学说 C.最近发展区 D.高级心理机能21.以下几项中不属于认知的是()A.感知B.记忆 C.言语 D.复述22.皮亚杰所谓的“具体运算阶段”是指()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6岁2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当儿童认识到“物体事务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表明儿童已获得概念。

()A.守恒 B.客体永久性 C.自我 D.逻辑24.以下几种心理学理论,哪一个是由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A.内化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 C.道德发展阶段 D.人格发展阶段论25.“教育不等于发展,但不受限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教育可以促进发展。

”这句话出自()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26.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是()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工具性取向阶段C.好孩子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7.儿童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28.气质类型为“胆汁质”的人的性格特征是()A.活泼、灵活,但易浮躁,不踏实,缺乏耐力B.生气勃勃,精力充沛,但易暴躁人性,感情用事C.细心谨慎,见微知著,聪明,但易忧郁,孤僻、羞怯D.冷静、沉着但易固执、呆板29.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注重社会因素也注重文化因素B.不仅是考察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是考察各个方面的关系C.这一理论缺憾在于仅针对人的发展的某一年龄段,而没有涉及人的一生D.该理论有过分强调人的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30.以下几位心理学家,哪一个不属于文化历史学派()A.列昂节夫 B.鲁利亚 C.维果斯基 D.赞科夫31、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状态分布。

A、正态B、偏态C、正偏态D、负偏态32、大器晚成说明了人的()。

A、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人的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C、能力结构的差异D、能力性别的差异33、有的人擅长书画,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擅长记忆,这说明人的()。

A、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人的能力表现的差异C、能力结构的差异D、能力性别的差异34、长期量体裁衣的裁缝,能够做到不用量只用观察就知道人们衣服尺寸的大小,这是()。

A、早期经验对能力的影响B、遗传的作用C、实践活动对能力的影响D、主观能动性对能力的影响35、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A、适应B、同化C、顺应D、平衡36、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A、适应B、同化 C顺应 D平衡3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发展的因素()A成熟 B、练习 C平衡化 D同化38、下列哪项不是具体运算时期儿童的特征()A、具有守恒性B、动作图式符号化 C去自我中心主义 D、进行集群运算39、提出“发展阶段论”的是()A 赞科夫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科尔伯格40、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思维 B语言 C智力 D活动41、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是()A感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4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43、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A家庭教育方式 B、学校教育环境 C、同伴关系 D、大众传媒4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道德判断主要是()A、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B、普遍道德原则定向C、人际协调定向D、惩罚和服从定向45、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哪两种()A、智力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B、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C、固体智力和流体智力D、成功智力和分析智力46、加德纳的新教育观是()A、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B、超常教育C、成功智力理论D、多元智力理论47、根据认知速度的差异所做出的智力分类是()A、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B、冲动型和沉思型C、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D、序列型和整体型48、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49、在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式中,迁移属于()A、概括阶段B、习得阶段C、保持阶段D、反馈阶段50、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A、教学跟随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 D教学等同于发展51、测验失败引起学生条件性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反应,属于()A、条件作用的获得B、经典性条件反射C、高级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二、简答题1.概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高级心理机能?它是如何产生的?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4.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5.简述柯尔伯克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6. 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7、简评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D2.B3.A4.D5.C6.D7.C8.D9.A 10.C11.B 12.B (解析:这些阶段并不是每个人的道德展的必经阶段,有的人只停在某个阶段永远达不到最高阶段)13.B 14.C 15.B 16.C 17.D 18.C 19.A 20.A21.D 22.C 23.A 24.A 25.B 26.A 27.C 28.B 29.C 30.D31.A 32.B 33.C 34.C 35、A 36、D 37、D 38、B39、B 40、B41、B (幼儿主要是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 42、D (中学生一般是12-18岁,发展任务是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43、B (这一阶段的重要事件:入学)44、B 45、B46、A 47、B 48、C49、A 50、C51、A二、简答题1.概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

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