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情绪与情感
首先,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的产生会伴 有情绪反应,情绪是情感的活动过程,是情 感的外在表现。不带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 其次,情绪的变化又受情感的支配,情感是 情绪的社会内容。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 现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 情绪表现的形式。情绪在发生过程中包含着 情感的因素。 所以,有的心理学家把形形色色的情绪与情 感统称为感情,也有些心理学家对情绪与情 感并不严格区分,常常交换使用。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 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有三种: 1、心境 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样 的态度体验。 心境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客观刺激和人 格特征。如失去亲人引起长时间的郁闷;性格内向 的人更易受刺激的影响。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生活、人际 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消极悲 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身心健康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愤怒
恐惧
悲伤
人类与动物表情的相似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其一,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情绪, 特别是原始情绪,常常是与维持有机体生存 的自然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而情感是与 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因此, 情绪是人和动物都会有的,而情感是在人类 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伴随着人的社会性需 要而形成的,是只有人才有的 。
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会从细微处觉察与 识别他人的情绪,善解人意。这种人特别 具有同情心,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 顺利沟通的基础。 五是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具备这种能力的 人会有好人缘,在复杂的群体中能与人和 谐相处,被人推崇,常可成为领导者情绪 的自我体验和控制能力都比较低的人,在 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需要付出 更多的代价。如:无力克服职业倦怠,抑 郁,人际紧张,事业失败;婚姻出现问题, 甚至导致攻击行为、暴力犯罪等。
施洛伯格的情绪三维模式图
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
(2)四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1977)提出情绪四维 理论: 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 和动作抑制的程度。 激动度:个体对情绪情境的突然出现缺乏预料 和准备的程度。 确信度: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
2、情绪维度的理论 (1)三维理论 冯特(1896)的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激 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的情绪 都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冯特的论点为 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的基础。 施洛伯格(1954)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注 意——拒绝;激活水平。如图所示。 普拉切克(1970)三维理论:强度,相似性,两极 性月
情绪障碍 几周—几年 人格特质 几年—一生
几分—几小时
(三)情感的分类 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包括道德感、 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 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道德标准在不同时代、民族、社会中是不同的。 如果个体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个体就会产生积 极的情感体验,并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 2、理智感 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 感体验。如求知欲,解决问题后喜悦之感,为真 理献身的自豪感等。
四、情商的培养
狭义的情商又称为情绪智力. 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自己, 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 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使 自己的情绪适度、适当。 三是自我激励。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陷入怎样 的困境,总能鼓动自己振作精神、奋发向上,始 终保持高度热忱、乐观的驱动力,它能够使人走 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因此,能自我激励 的人做事的成功率都比较高。
3、应激 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应激状态产生:与人对情景和人对自己的能力判断有关。 如果个体判断自己的能力不能应付情景,就会体验到紧张。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一系列生物反应。如呼吸,心率、 肌肉上的变化,以维持机体功能的完整性。塞里称这种变
化为适应性综合症,包括三个阶段:
蛇
图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1)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 绪情感的心理内容。 如高兴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 奇的内在感受不同。
(2)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 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 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 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 沉、语速慢等。
一、基本情绪
(一)快乐 快乐是个体所盼望 的目的达到后,由心理上的愉快和舒 适 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二)愤怒 愤怒是当愿望得不到满足,实现愿望的行为一再受到阻挠 时而引起的紧张积累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三)悲哀 悲哀是由于个人失去了所盼望的、追求的事物或有价值的 东西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四)恐俱 恐惧是由于缺乏控制和处理某种可怕的情景(事物)的力 量和能力,而又无法逃脱 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维度: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包括情绪 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 两极性:指情绪的维度特征的变化幅度,表现为 两种对立的状态。如: 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即积极情绪提高活动能 力,消极情绪减弱活动能力。
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激动为外显的、强烈的 情绪状态,如狂怒、大喜;平静指的是平稳、安静的 情绪状态,是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 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 怒。 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情境紧迫,又没有 准备,应变能力差,则容易感到紧张。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其二,情绪有很强的情境性、冲动性,总是 与具体情境相联系,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甚至在短时间内消失;而情感是与特定事物 联系在一起的,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其三,情绪带有很强的外显性,常常伴有明 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2、激情 这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 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 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 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 盛怒时,全身紧张,怒发冲冠等。 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虽 然自控能力减弱,还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因此 不能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 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重大成功时兴奋,有很大 激励作用
自然风景
人 文 景 观
第三节情绪、情感的调控与情商的培养
一、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他 们的情绪、情感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情绪、情感体验的半外露与半隐蔽性 (二)青少年情绪出现的趋势 一是延缓 二是延长 (三)情绪体验更加深刻,社会性情感逐渐占主导 地位 (四)青少年情绪、情感存在着差异
3 .感染功能 情绪有弥漫 性、感染 性的功能,一个人的情绪 体验能够被他人觉察与感受到,而且容易引起他 人产生相似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 活中经常可以遇到。 4 .动力功能 有机体在情绪高涨时,积蓄了大量的能量,这些 能量是活动的巨大动力 5 .迁移功能 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 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
不同民族个体对六种表情判断的正确性(%)
表情的种类
判断者
愉
快
惊
奇
悲
哀
恐
惧
厌
恶
愤
怒
德国人 意大利人 日本人
93 97 90
87 92 94
83 81 87
86 82 65
61 89 60
71 72 67
土耳其人
美国人
87
95
90
92
76
92
76
84
74
86
79
81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
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 的。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时, 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否则会 带来消极的、否定的情感。如个体为自己的 作品获奖感到高兴,为失去亲人而感到痛苦。 情绪的表现形式:高兴、生气、痛苦、憎 恶、恐惧等。
a.动员:产生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进行适应性防御。 b.阻抗:生理机能进一步变化,如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以充分动员人体潜能,对付环境突变。 c.衰竭:刺激如果依然存在,阻抗继续发生,但适应能力 已经用尽,导致适应性疾病。
各种情绪现象的时间历程表
现象
表情 生理变化 自我报告 的情绪
时间
几秒—几分 几秒—几分
表
情
图
真笑还是假笑?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是指通过 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 和口部肌 肉的变化 来表现各 种情绪状 态。
身
体
姿 态
图
2、辨别不同表情照片的难度上有差异: 如吉特等人研究发现快乐、痛苦最易辨认;恐惧、 悲伤较难辨认;怀疑、怜悯最难辨认。 3、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的: 如艾克曼研究发现,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人对30张 表情照片的辨认出现了高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