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山市滦南县中考语文试卷

唐山市滦南县中考语文试卷

唐山市滦南县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1. (2分)(2013·丹东)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 轻捷(jié)肃穆(sù)入侵(qūn)问心无愧(kuì)B . 预兆(zhào)收敛(liǎn)惩罚(chěng)风雪载途(zài)C . 扰乱(yǎo)弥漫(mí)鄙夷(yí)人才济济(jǐ)D . 堤岸(dī)胆怯(qiè)呵护(hē)心旷神怡(yí)2. (2分) (2019九上·未央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叱绌岔气妙手回春谈笑风声B . 缟素愧赧望眼欲穿言简意赅C . 倾刻捷报伤痕累累思贤如谒D . 麒麟息灭向雨腥风尢精打彩3. (2分)(2018·新疆)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B . 外出三年的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好友欢聚堂,尽享天伦之乐。

C .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用笔流畅遒劲,行文劲挺奔放,有一泻千里之势。

D . “南海军演”显示了中国捍卫疆土的强大实力,那些不自量力的挑衅行为只会自取其辱。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那时种一年的粮食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B . 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左右。

C . 杂交水稻研究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袁隆平有恒心和毅力。

D . 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5. (2分)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水浒》中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如不守清规戒律却嫉恶如仇的鲁智深叫“花和尚”,敢于反抗却脾气火爆的李逵叫“黑旋风”。

B . 《骆驼祥子》中祥子为三家人拉过包月,其中对他最好的是曹家。

C . 《童年》的阿廖沙在慈祥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和正直的格里戈里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和充满爱心的人。

D . 《名人传》中的主人公遭遇都非常坎坷,如托尔斯泰面对的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但他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6. (6分)(2019·北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四知范晔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宗正:掌管王室亲族事务的官,由皇族担任B . 使人称谢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C . 举茂才举:推举,选拔D . 故人知君故人:老朋友(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于是,天子的车队按住缰绳前行。

B .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他们将要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C .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D .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

(3)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甲乙两文都记叙了我国古代名臣的故事。

甲文讲述了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驻扎细柳营时,汉文帝慰问军队的故事;乙文讲述的是东汉时人称“关西孔子”的杨震拒贿、拒开产业的故事。

B . 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

甲文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采;乙文赞扬了杨震为官清正廉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谋求私利。

C . 甲乙两文都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甲文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日”“将军约”,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乙文“大将军邓闻其贤而辟之”侧面说明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

D . 甲乙两文都善于人物的语言刻画。

甲文周亚夫面对汉文帝时,拿着兵器行礼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简洁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周亚夫的恪尽职守、不卑不亢;乙文杨震的话语不多,却掷地有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短短八个字却形象地表现了杨震的坚定态度。

7. (12分)(2014·莆田) 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烽火连三月,________。

(杜甫《春望》)(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杜牧《泊秦淮》)(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李商隐《无题》)(5)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人与人之间互相体谅,努力做到“________,________”(《论语》).这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8)人生不应以名利为重,我们应该学习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做到不计得失,宠辱不惊。

(9)“舟”常会引发诗人的无恨情思,或感伤,或喜悦……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舟”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8. (10分) (2017八下·江阴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润州听暮角①【唐】李涉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注】①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1)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本诗是李涉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后两句借写鸿雁受惊吓腾空远飞,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 (25分)(2017·淮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大地的恩典杜怀超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

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

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

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

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

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

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

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

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

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

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

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

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

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

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