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中国缺血性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2015中国缺血性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2015中国缺血性卒中 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凤台县人民医院
2015中国缺血性卒中 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1 2 3 4 5 卒中的流行病学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的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治疗 特殊缺血性卒中人群血脂管理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 肾脏疾病或肾功能异常 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 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 他汀治疗与自发性脑出血的转归
出血性卒中
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风险较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评估风险 获益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Ⅲ级推荐,C类证据)
六 他汀治疗与自发性脑出血的转归
• 北加州凯撒医疗机构的Alexander C. Flint博士及其同事发现,服
用他汀类药物的ICH患者出血后30天时的存活机率比非使用者高 4.25倍。
一 卒中的流行病学
• 无论是卒中的初发,还是卒中的复发,高胆固醇血症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重要的可 控危险因素之一
• 据全球最新血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以中国为主要人
口的亚太地区人群总胆固醇水平逐年升高,而同期欧 美发达国家已呈下降趋势。
• 2012年,国内学者研究数据显示,全国约有2.2亿(
LDL-C水平<3.4 mmol/L〃男性≥50岁〃女性≥60岁〃无心 脑血管病史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危症但具有至少 一种危险因素且hsCRP≥2.0 mg/L人群〃长期的他汀治疗〃 可以减少卒中风险及死亡(Ⅱ类推荐〃B级证据)。
三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的 二级预防
• SPARCL研究是迄今唯一一项专门针对非心源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
(Ⅲ级推荐,C类证据)
• 研究人员在《JAMA Neurology》杂志上在线报道,使用他汀的住院
病人出院回家或到急性康复机构的机率比非使用者也高2.57倍 (P<0.001)。
• 然而,当他汀使用者因ICH入院而停止使用他汀时,其两种结局比
他汀使用者表现出更高的风险
• 他汀或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栓形成水平,因此能够恶化ICH,但
• 2013年1月Stroke杂志发表的最新他汀类药物的系统评价,纳入113148例
患者,结果提示,卒中前使用他汀与改善卒中结局、降低死亡风险相关
四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 急性期治疗
1
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发生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卒 中发生后应继续服用他汀治疗 (Ⅱ类推荐,B级证据);
5
四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 急性期治疗
• 2011年发表的北都柏林人群卒中的前瞻性研究共纳入448例缺血性卒中患
者,结果显示卒中后72 h内启用他汀治疗与缺血性卒中后近期及远期死亡 率下降显著相关
• 178例卒中后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结果显示卒中后24 h内启动他汀治疗
可显著改善溶栓患者24-72 h神经功能缺损及3个月时的功能预后,且未增 加颅内出血风险
三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的二级预防
1 2 3 4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 以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的复发 (Ⅰ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性卒中/TIA,如果LDL-C水 平≥2.6 mmol/L(100mmg/dl),建议使用他汀治疗以减少卒 中复发风险,将LDL-C降至<2.6 mmol/L以下 (Ⅰ类推荐,B级证据)。 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高危患者目标值为LDL-C下降 ≥50%或LDL-C水平<1.8 mmol/L(70mmg/dl) (Ⅱ类推荐,B级证据)。 若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考虑其病因可能是动脉硬化所致, 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无冠心病,或无动脉硬化证据,也应 当考虑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 (Ⅱ级推荐,B类证据) 服用他汀类药物达到最大治疗剂量LDL-C仍无法达标的患者 和(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有禁忌时,可以考虑联合或换用胆 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其他类降脂药物 (Ⅱ类推荐,C级证据)。
二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
1
2 3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同时采用非药物方式干预,推荐 使用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控制体重和合理膳食等。(Ⅰ类推荐 ,A级证据)
具有高危特征的颅内、颅外动脉硬化患者推荐强化他汀治疗 以预防首发卒中风险,建议将LDL-C目标值控制<2.6 mmol/L(Ⅰ类推荐,B级证据);对于极高危患者建议将 LDL-C目标值控制<1.8 mmol/L(Ⅱ类推荐,B级证据)。
2
卒中发生前未服用他汀的患者,卒中发生后建议早期启动他 汀治疗(Ⅱ类推荐,C级证据)。
五 特殊缺血性卒中人群血脂管理
合并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水平如何,都应在生活方式 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Ⅰ类推荐,A级证据)。 LDL-C治疗目标值<1.8mmol/L(70mg/dl)或LDL-C降30-40% (Ⅱ类推荐,B级证据)
22.5%)成年人总胆固醇水平边缘性升高(5.18~6.21 mmol/L),约有0.9亿(9.0%)成年人总胆固醇水平 ≥6.22 mmol/L
• 而他汀类药物作为降低胆固醇的一线药物,在中国缺
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严重不足,他汀类药物安全规 范的使用亟待提高
二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
研究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
• 1268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与住院时未使用他汀者相比,院内开始他汀治
疗者1年生存率提高45%,而入院前使用他汀者,其住院期间停药死亡风险 增加2.5倍;
• 住院前、住院期间服用≥60 mg/d他汀的患者,其死亡率相对于服用<60
mg/d者有更进一步的显著降低,提示早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人群〃降低LDL-C可降低CKD患者的心脑 血管事件风险(Ⅱ类推荐〃B级证据) 在年龄≧50岁、eGFR<60ml但未接受慢性透析或肾移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推荐应用 他汀类药物或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在年龄≧50岁、eGFR>60ml 的CKD患者中推荐应用他汀类治疗(Ⅰ类推荐,B级证据);18-49岁、eGFR<60ml、未接受 透析或肾移植的患者〃建议使用用他汀类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 在SPARCL研究事后分析中,与降脂幅度小于50%相比较,应用阿托
伐他汀使LDL-C水平降幅超过50%的患者,其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降低 31%;
• LDL-C降至<1.8 mmol/L(70 mg/dl)与降至≥2.6 mmol/L(100
mg/dl)相比,卒中再发风险显著降低28%且LDL-C降低幅度增大并 不增加出血性卒中风险。
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80 mg/d)近5年可使卒中/TIA相对危险降低23%,致死性卒中相对危险 降低4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事件相对危险降低42%。
• 一项纳入20项研究,23577例患者的荟萃分析证实,他汀可显著降
低心房颤动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因此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 性卒中患者均是适宜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人群。
合并肾功 能异常
合并肝功 能异常
对于有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损害病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评估其获益风险 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可联用保肝药物。活动性肝脏疾病 或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应暂时停用他汀类药物(Ⅱ类推荐〃B级证据) 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肝功能或肌酶〃如AST/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暂停给药〃 停药后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正常。当肝酶正常后可考虑重新试用原有他汀类药 物或其他调脂药物(Ⅲ类推荐〃C级证据)
它们也能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性过程,提高脑血流量,并促进神 经保护作用和组织恢复
• 他汀使用仍然能够增加某些病症的风险,如淀粉样脑血管病,因此
应该避免应用
出血性卒中他汀类使用
对脑出血患者的他汀类使用未作出任何推荐。 但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风险较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在评估风险获益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一 卒中的流行病学
•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
原因,最新报道2010年中国年卒中死亡人数 高达170万。占人口总死亡人数的20%。
• 我国的卒中病死率是欧美国家的4~6倍。 • 全国大约每年新发卒中250万例。70%患者为
缺血性卒中。
• 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
(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死亡率、高复发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