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考试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考试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1.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钠放入100 mL 0.2 mol·L-1的氯化铝溶液中,反应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其中除水外只含有氯化钠和偏铝酸钠,则加入的钠的质量为( )A. 1.84 gB. 1.38 gC. 2.3 gD. 0.46 g 【答案】A【解析】【详解】钠放入氯化铝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生成的NaOH再和AlCl3反应生成NaAlO2:4NaOH+AlCl3=NaAlO2+3NaCl+2H2O。

把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扩大2倍后和NaOH和AlCl3的反应相加得:4Na+AlCl3+2H2O=NaAlO2+3NaCl+2H2↑。

AlCl3的物质的量为0.100L× 0.2 mol·L-1=0.02mol,所以需要钠的物质的量为0.08mol,为0.08mol×23g/mol=1.84g。

故选A。

2.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 0.1(b-2a) mol·L-1B. 10(2a-b) mol·L-1C. 10(b-a) mol·L-1D. 10(b-2a) mol·L-1【答案】D【解析】【详解】把500 mL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为100mL。

amol硫酸钠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所以在每100mL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为amol;bmol硝酸银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所以在每100m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bmol,在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Ba2+、K+、Cl-,根据电荷守恒,在每100mL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为(b-2a)mol,所以c(K+)=(b-2a)mol/0.1L=10(b-2a) mol·L-1。

故选D。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纯铁为灰黑色,所以铁属于黑色金属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Fe 2S 3C. 纯铁的抗腐蚀能力非常强,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D. 足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 2和FeCl 3 【答案】C 【解析】【详解】A. 在冶金上,把铁归为黑色金属,但纯铁为银白色,故A 不选; 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FeS ,故B 不选;C. 由于纯铁不易形成原电池,所以纯铁的抗腐蚀能力非常强,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故C 选;D. 铁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FeCl 3,不会生成FeCl 2,故D 不选。

故选C 。

【点睛】铁在氯气中燃烧只能生成FeCl 3,即使铁过量,过量的铁也不会和生成的FeCl 3生成FeCl 2,铁和FeCl 3生成FeCl 2的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

4.下列关于金属单质通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都具有金属光泽 B. 熔点都较高C. 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D. 都具有延展性【答案】B 【解析】 【分析】金属单质一般都具有金属光泽、导热、导电,具有延展性;有的金属熔点较低。

【详解】金属单质一般都具有金属光泽、导热、导电,具有延展性;不同金属的熔点可能相差很大,有的金属熔点较低,如汞在常温下是液体,有的金属熔点很高,如钨。

故选B 。

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 2+、b B +、c C 3-、d 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 >B >D >CB. 原子序数:d >c >b >aC. 离子半径:C >D >B >AD. 单质的还原性:A >B >D >C【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元素的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详解】A. A和B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比C和D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多一层,所以A和B 的原子半径比C和D的原子半径大。

A和B在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B的核电荷数比A小,所以原子半径B比A大,同理,C的原子半径比D的大,所以原子半径:B>A>C>D,故A不选;B. 从这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原子序数:a>b>d>c,故B不选;C. 这四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离子半径只取决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C>D>B>A,故C选;D. 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所以B为Na,A为Mg,C为N,D为F。

钠的还原性强于镁,F2没有还原性,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几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以首先找到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根据它们的位置,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析它们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原子序数、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离子的还原性和氧化性等关系。

6.在实验桌上放着四种化学药品,试剂瓶上分别标有“白砂糖”、“小麦面粉”、“加碘食盐”和“食用味精”的字样。

为了进一步确认实物与名称是否相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外观和状态B. 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手中区别C. 各取少量,分别放在嘴里品尝其味道D. 各取少量,加水溶解,观察溶液颜色【答案】A【解析】【详解】A. 白砂糖是白色小颗粒状的固体,小麦面粉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加碘食盐是白色细小的晶体,食用味精是白色椭圆状颗粒,所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外观和状态可以区分它们,故A选;B. 实验室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故B不选;C. 不能品尝药品味道,故C不选;D. 白砂糖、加碘食盐和食用味精都溶于水,故D不选。

故选A。

7.化学变化一定存在:①状态和颜色的变化②发光放热③生成新物质④气体的放出⑤能量的变化( )A. ③B. 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不一定有状态和颜色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化学变化中不一定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故③⑤正确。

答案选B。

8.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A. 水和燃煤B. 电和水C. 锌和硫酸反应D. 液化空气【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氢气主要来源于水煤气,即水和燃煤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氢气:C+H2O(g) CO+H2。

故选A。

9.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 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 称量4.0 g 氢氧化钠配制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 1 000 mL 时,砝码错放在左盘D. 氢氧化钠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答案】D【解析】【详解】A. 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取的盐酸的体积少于应取的盐酸的体积,溶质偏少,所以最后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B. 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加水超过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所以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C.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1g以下用游码,称量4.0 g 氢氧化钠,砝码错放在左盘,对称量的NaOH固体没有影响,故C不选;D. 氢氧化钠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由于热胀冷缩,当容量瓶冷却至室温时,液面会低于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高,故D选。

故选D。

10.防止煤矿矿井内“瓦斯”爆炸,除进行通风、严禁烟火外,还要随时检查矿井内瓦斯的体积分数。

如果空气中含甲烷5%~15%,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发生最强烈爆炸时空气中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是( )A. 5%B. 9.1%C. 10.5%D. 15%【答案】B【解析】分析:当甲烷和氧气恰好反应时,爆炸最剧烈,则根据反应式CH4+2O2=CO2+2H2O可知,当当甲烷与氧气体积之比为1:2时,发生强烈爆炸,令甲烷的体积为1体积,计算氧气的体积,再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计算空气的体积,进而计算甲烷的体积分数。

详解:当甲烷和氧气恰好反应时,爆炸最剧烈,则根据反应式CH4+2O2=CO2+2H2O可知,当甲烷与氧气体积之比为1:2时,发生强烈爆炸,令甲烷的体积为1体积,发生爆炸最强烈时空气中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是1/(1+10)×100%=9.1%,B正确;正确选项B。

点睛: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该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11.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是空气吹出法,其部分流程图如下:以下推断不合理的是( )A. 热空气能吹出溴是利用溴易挥发的性质B. SO2吸收溴的反应方程式:SO2+2H2O+Br2=H2SO4+2HBrC. 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SO2、Br2、Cl2等D. 没有采用直接蒸馏含Br2的海水得到单质溴主要是为了节能【答案】C【解析】【详解】A. 溴易挥发,所以可以用热空气吹出,故A不选;B. 溴有氧化性,可以利用SO2的还原性吸收溴,使之转化为HBr,故B不选;C. 流程中SO2转变为H2SO4,Cl2转变为HCl,在流程中没有用到H2SO4和HCl,所以SO2和Cl2都没有循环利用,海水提溴的工业生产的目的是获得Br2,所以Br2也没有循环利用,故C选。

D. 直接蒸馏含Br2的海水得到单质溴会消耗比较多的能量,没有采用直接蒸馏含Br2的海水得到单质溴主要是为了节能,故D不选。

故选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硫C. 二氧化硫、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D. 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气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A. 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和Br2、KMnO4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不选;B.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都可以使品红褪色,如Cl2、SO2等,故B选;C. 二氧化硫、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二氧化硫是和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漂白粉、过氧化钠是利用它们的强氧化性,活性炭是吸附作用,其原理不相同,故C不选;D. 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气相遇在溶液中会恰好发生反应:SO2+2H2O+Cl2=H2SO4+2HCl,生成的硫酸和盐酸都没有漂白能力,故D不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