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二课时)

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二课时)

2.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达成
人人掌握(A)
二次函数;20)2+1.
∴对称轴为x=-20.顶点坐标为(-20,1).
(1)钢缆的最低点到桥面的距离是1米.
(2)两条钢缆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是2×20=40米.
(3)是用配方法求得顶点坐标得到的,也可以直接代入顶点坐标公式中求得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备注(设计意图或教后记)
二、课堂练习
1、如右图,一边靠校园院墙,另外三
[师]大家看配方以后的形式属于前面我们讨论过的哪一种形式呢?
[生]属于y=a(x-h)2+k的形式.
[师]在y=a(x-h)2+k的形式中,我们知道对称轴为x=h顶点坐标为(h,k).对比一下,y=ax2+bx+c中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什么呢?
[生甲]对称轴是x= ,顶点坐标是( , ).
2、有关桥梁问题
九年级数学导学案
年级
课题
日期
九年级(下)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第二课时)
2011.1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教学知识点
1.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训练把教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例: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解:把y=ax2+bx+c的右边配方,得
y=ax2+bx+c
=a(x2+ )
=a[x2+2· x+( )2+ ]
=a(x+ )2+ .
解:y=0.0225x2+0.9x+10
=0.0225(x2+40x+ )
二0.0225(x2+40x+400-400+ )
下图所示桥梁的两条钢缆具有相同的抛物线形状.按照图中的直角坐标系,左面的一条抛物线可以用y=0.0225x2+0.9x+10表示,而且左右两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
(1)钢缆的最低点到桥面的距离是多少?
(2)两条钢缆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
分目标:利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化成顶点坐标式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备注(设计意图或教后记)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何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化成顶点式,并能根据顶点式解决一些问题.
四.课后作业
习题2.5
部分人掌握(B)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训练把教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渗透(C)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材
分析
教学重点
运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过程.
相关链接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第一课时)
边用50 m长的篱笆,围起一个长
方形场地,设垂直院墙的边长为xm.
(1)写出长方形场地面积y(m2)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画出函数的图象;
(3)求边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
2、确定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1)y=-x2+ ;
(2)y= x2-
学生独立动笔解答后,投影学生作业交流.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备注(设计意图或教后记)
一、新课探索
1、[师]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形如y=ax2,y=ax2+c,y=a(x-h)2,y=a(x-h)2+k.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比较.但对于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b、c是常数,a≠0),它是属于上面形式中的哪一种呢?还是另外一种,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