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本27页——32页。

一是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二是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四、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1)、以不同事物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它们分类的结果是一定的。

(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分别以某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让学生掌握分类的依据。

(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用)进行分类。

(3)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
分类。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27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类的认识和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

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

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

(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开放练习给早准备好的图形(立体、平面)同学分类学生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整理
分类的方法:分类的依据:
作业设计:
练习七:1、2
第二课时
课题: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教学内容:课本28页例2及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点: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教学过程: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

(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2、展示画图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好了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都能表示这一类的人数。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4、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
A情景:门口买票 B情景:戏水乐园

结:看
来虽
然分
类的
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练习
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
二、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
法?
a.小组活动。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三、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作业设计:
练习七:3、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