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 讲座课件

脑梗死 讲座课件


检查说话(Speech):让患者说话或重复一
句话,注意有无口齿不清,言语困难或不能理解
4
起病时间(time):询问有无意识模糊或意
识障碍,以及突发无法解释的头痛,了解症状、
体征最早出现的时间
目录
1 病因
3 检查
2
4
临床表现
诊断
5
7
治疗
健康教育
6
8
护理
预后
病因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 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
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
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
在首要的位臵。
2.脑水肿的治疗
(1)甘露醇 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甘露醇
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
(2)10%甘果糖(甘油果糖)
可通过高渗脱水使局部
代谢改善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
正确的仰卧势
错误地仰卧姿势
正确
错误
正确的病侧卧位
正确的健侧卧位
健康教育
1 戒烟酒,有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如低盐、 低脂、糖尿病饮食。 2 防误吸,见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常规。 3 正确摆放良肢位,被动关节运动,主动运动, 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 安全防范宣教:如防坠床/跌倒、各类管道管 理、约束具的使用。
( 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
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
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治疗期间用药注意事项:
1
抗凝药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的副作用:如消化
道出血、皮下及皮肤出血、牙龈及鼻出血等,出
现以上任一种情况,报告医生。
2 抗凝药皮下注射在腹部脐周5cm以外,注射
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 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 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 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 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 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 见
4.特殊检查 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色B超、超磁 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颈动脉狭窄或闭 塞。
诊断
根据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治疗
1.急性期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 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
脉血栓、肺栓塞、颅内压增高、癫痫、上消化道 出血、抑郁等并发症
14
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
和学习的需要
15
16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康复的介入及效果
检查
1.CT检查 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 及大小,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 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 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不易为CT 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 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 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 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期开始,保持良肢位、体位变换(翻身)和适宜
的肢体被动活动等。
主动训练则应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
稳且神经缺损症状不再进展后48小时即可开始。
康复训练的内容
1. 保持良好的肢体位臵 2. 体位变换 3. 关节的被动活动 4. 床上移动训练 5. 起坐训练
6. 坐位平衡训练 7. 站起和站立训练 8. 站立平衡训练 9. 移动训练 10. 行走训练 1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3 体位与活动 3.1 急性期一周内卧床休息为主,每2小时翻身 3.2 偏瘫侧肢体处于良肢位,抬高患肢,促进血 液回流,防止肿胀(不建议在患肢输液)。 3.3 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风险。 3.4 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的肢体功能锻炼
4
4.1
基础护理
保持口腔、会阴清洁,必要时口腔、会阴护
预后小知识
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训练。家 属可以不断的对病人进行训练和督促。 一般脑血管病的运动功能恢复可由发病后数日开始, 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70-90%的病人能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30%的病人能 恢复一些工作,24%的患者上下肢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对于年轻的病人的长期预后,研究表明:54%的病人 恢复平常的日常生活
见并发症。
护理
护理问题/关键点 1 躯体移动障碍 4 颅内压增高 7 肺部感染 10. 压疮 12 外伤坠床 /胃肠造瘘管饲护理
2 5 8 11 13 15 吞咽困难 3 交流障碍 脑疝 6 抑郁 消化道出血9 尿路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气切护理 14 经鼻胃管 教育需求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 对有抑郁的患者按医嘱予抗抑郁药物。 2 饮食 2.1 吞咽功能正常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 者予糖尿病饮食,戒烟酒。 2.2 轻度吞咽困难患者,给予半流质糊状饮食。 2.3 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予留臵胃管,按医嘱鼻饲 2.4 一月后仍有吞咽困难,建议胃造瘘,管饲营养液
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3)利尿性脱水剂 如呋塞米(速尿)
(4)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
氢化可的松等,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
休克作用。
(5)人血白蛋白(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是一
种中分子量的胶体在产生胶体渗透压中起着重要
作用有利于液体保留在血管腔内。
3.急性期溶栓治疗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
臵后6小时内用完。吡拉西坦如用于降颅压,应于
10分钟内快速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须缓
慢滴注,100ml/小时。
7
胰岛素
注射后关注患者进餐情况,密切
注意低血糖反应。 8 降脂药 如阿伐他汀钙片,同时有稳定动
脉粥样斑块处理 1 立即汇报医生
2
3
吸氧,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
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
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
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
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
者。
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 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本病的15% ~20%。 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系高血压小 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 死。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 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 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恶心、呕 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 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 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 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初始评估
1 生理状态 1.1 生命体征、心律、呼吸形态、脉搏氧饱和度 、呼吸音。测血压时须测双上肢血压,左右相差 ≥20mmHg,报告医生 1.2 GCS、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肌力、肌张力 、言语功能、视觉、头痛情况 1.3 腹部体征 1.4 大小便 1.5 皮肤情况
理每日2次。 4.2 4.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 留臵导尿管护理
5 5.1
呼吸道护理 不推荐常规吸氧,但有下列情况:如脉搏氧饱和度
低于95%、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胸闷等,给予鼻导管吸氧 ,必要时改面罩吸氧。 5.2 协助翻身、拍背(无禁忌时),鼓励做有效的咳嗽
咳痰。 5.3 对年老体弱无力咳嗽咳痰、昏迷、舌根后坠者,床
时不排气、不回抽回血,注射后多按压。
3
应。
阿司匹林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减少胃肠道反
4
甘露醇快速滴注,防止渗出,按医嘱记尿量
或进出量,监测血电解质等。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使用叶酸、甲钴
铵、VB6治疗。
6
脑保护治疗:银杏达莫或银杏叶提取物、吡
拉西坦、依达拉奉、马来酸桂哌齐特等,掌握各 种药物使用的要求、作用和副作用。银杏达莫配
脑梗死
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
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如何早期识别脑梗死 1 检查面部(Face):让患者笑或者露出牙齿
,观察有无面部肌肉减弱,出现一侧面瘫,或者 笑脸不对称 2 检查肢体(Arm):让患者将双手抬起,观
察有无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困难
3
8
动脉溶栓治疗护理:常规脑血管介入术前准
备:会阴部备皮及留臵导尿等。术后观察生命体 征、神志、瞳孔、言语、运动及穿刺局部情况。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出汗、视物模糊、 言语障碍、肢体肌力下降、穿刺局部出血、血肿
等临床表现,须报告医生,以及时发现脑水肿、
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痉挛、穿刺点出血等常
11
了解辅助检查结果:如胸片(CXR)、头颅CT
、CTA、MRI、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下肢
深静脉彩超、心脏彩超等报告及阳性意义;实验
室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常规、血生化、D—二
聚体(DDI)、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VitB12、血
液流变学等
12
评估有无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TIA反复发作、吸烟、饮酒史、心脏疾 病、肥胖、已有的脑梗塞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等 13 注意有无肺部感染、压疮、尿路感染、深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