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生理学血液循环重点

医学生理学血液循环重点

电位之间的差距
(二)兴奋性 兴奋性 衡量指标:阈值
1、影响因素 RP水平
阈电位水平
离子通道的性状
Na+(Ca2+ )通道的性状
备用状态 激活状态 失活状态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0期除极~3期复极-60mv
Na+通道完全失活或刚刚 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3期复极-60mv ~ -80mv
If ( Na+)内向离子流 进行性递增。(主要)
逐渐衰减的外向K( IK)
1、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a. AP只有0期、3期和4期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 b.窦房结细胞0期除极时程(7ms)比浦肯野细胞0期除极
时 程(1~2 ms)要长得多。 c .最大复极电位为-70mv,阈电位为-40mv。 d .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除极化的速度(0.1V/S)>浦肯野细
Na+通道已逐渐复活但尚未 恢复正常
超常期
3期复极-80mv ~ -90mv
Na+通道基本 恢复正常但开放能力 仍然没有恢复正常
任何刺激均不产生AP
>阈值 可 产生AP
< 阈值 可产生AP
绝对不应期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不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
心室接受额外刺激,比原来 规律心率提前发生的收缩。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结区细胞)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 起搏点
60~ 100次/分 自律性最高 正常心脏
窦性心律
房室结 位心律
40~60次/分
潜在起搏点 异
浦肯野纤维网 15~40次/分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除极速度
(主要) (2)最大复极电位与阈
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60%
2、每分心输出量 与心指数 每分心输出量 每分钟每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 量 ×HR= 心输出量
( 5L ~6 L /min)
心指数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二)、 心脏作功量
胞(0.02V/ S )。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期 L(Ica-L)开放 Ca2+负载内流
3期
K+外向电流( IK)
IK通道进行性衰减 K外流
进行性减少 (最重要)
窦房结细胞4期 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电流
自动除极化 (If通道)钠内流
T型钙通道的激活和钙内流
窦房结细胞上钙通道
L(Ica-L)阈电位
血液循环பைடு நூலகம்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脏的泵血过程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心脏的周期性活动 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成年人 HR75次/分 心动周期持续0.8S
心房 收缩 0.1s 舒张 0.7s
心室 0.3s 0.5s
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 主动脉(肺动脉)压→半月瓣 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 房内压→房室瓣开 放→充盈
心房在心脏泵血过程中的作用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 HR75次/分 每搏输出量 70ml)
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 同骨骼肌 心室肌 RP-90mv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超射
动作电位 (AP)
1、除极过程(0期) Na+内向电流(再生性钠电流)
快钠通道
2、复极过程
快速复极初期1期 短暂的K+外向电流(Ito) 平台期2期 内向电流(Ca2+内流为主和微量的Na+
2/3 (3)、减慢充盈期0.22S 房室和大静脉压力梯度减小,血液以较慢的充盈速度进入心室。 (4)、心房收缩期 0.1S 主动充盈 占总充盈量30%
总结
心室射血和充盈的基本过程
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 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 室继续收缩→室内压↑↑>主动脉(肺动脉)压→半月瓣 开放→射血
内流)+ K+ 外向电流(IK) 快速复极末期3期 K+外向电流
静息期4期
Na+—K+泵活动,Na+—Ca2+交换
Ca2+泵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自律性细胞与非自律性细胞电活动的最根本区别 是:4期自动除极化。这是产生自律性的电生理 基础。
浦肯野细胞 0、1、2、3期同心室肌AP
浦肯野细胞4 期自动去极化
代偿性间歇
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 较长心室舒张期。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的动画
缩待缩 应当
, ,
, 此 等 待 期 间 为 代 偿 性 间 歇 。
下 次 窦 律 刺 激 引 起 兴 奋 才 产 生 收
(1)、同步活动 左右心房

左右心室
点 (2)、舒张期>收缩期
(3)、全心舒张期0.4S
心率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1、心室的收缩射血
(1)、等容收缩期 0.05S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血液存于心室,心室容积不变

(2)、快速射血期 0.1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每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
心脏所做的功=动能+压强能(搏出量×射血压力) 每搏功=搏出量×血液比重 ×(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 每分功=每搏功×HR 右心室作功为左心室1/6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和生理 特性
根据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区别
工作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
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 主要是P细胞、浦肯野细胞
- 40mV 儿茶酚胺调控
T(Ica-T)阈电位
-50mV 不受儿茶酚胺调控
可被镍阻断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心肌细胞按电生理特点分: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
快反应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 )
心肌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窦房结自律细胞 房结
区 结希区的自律细胞)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血液由心室快速射入动脉,心室容积缩小
(3)、减慢射血期 0.15S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血液由心室慢速射入动脉, 心室容积缩小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0.06~0.08S 半月瓣关闭 房室瓣开启之前,室内压急剧下降,心室容积不变 (2)、快速充盈期0.11S 室内压<房内压,心房内血液被心室“抽吸”至心室腔。占总充盈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