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第三章实验设计
简化:随机的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有效的操作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第3.2章真实验1
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操纵实验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类型一般在随机化原则上选帝口分配被试、采用前测和控制组等手段。

第一节真实验设计的分类
一.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分为被试内设计二被试间设it 和混合设计。

三厂按照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小务
(一)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 被试间设计]
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据实验目的对各组被试随机实施不同处理。

它的基本特点是: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每个被 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in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R 代表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被试将被试分配到组。

0代表观察或测试取得的数据。

右下方的小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的顺序。

X 代表实验处理或操纵, 右下的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1质序,没有X 的组别,即为控制组。

优点:
①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②控制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选择和被试中途退出等内部效度的影响; ③可控制统计回归的影响;
④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外部效度的影响。

⑤实验处理前没有前测,避免了练习效应; 是理想的实验设计。

缺点:因为没有前测,无法进行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无法知道实验处理引起的效果有多大;
统计方法:这种设计基本模式是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一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使用统计水平进行检验的时候可以采用独 立样本t 检验(检验01与02的差异\
[2]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模式:在研究中根据研究情况可以将自变量的水平增加到三个及三个以上,又叫随机多组后测设计,增加到三个时其模式如下: 实验组1:RI Xi Oi 实验组2:R2 X 2 02 控制组:R3 03
优缺点:同随机实验继空制组后测设计。

统计方法:方差分析,当单一变量的水平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时,需要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

[3]随机实验组前测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是在前一种实验设计模式中增加了前测,于是,可以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后测差异进行比较,但是,前测的增加也 可能增加练习效应。

这种设计基本上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在这点上,与单因素完全随机后测设计是一样的。

实验组:RIOiX02 控制组:R2Ch04
这种设计看似是单因素设计,也可以看成是两因素设计。

一个因素是实验处理(有无实验处理),一个因素是时间(实验处理前和 实验处理后\因此这种设计可以采用重复测量的因素分析进行统计检验,一方面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一方面还要检验两因素是 否有交互作用,检验两组的变化程度是否相同。

优点:①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的中途退出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的干扰; ②可以控制回归对实验的干扰;
③有控制组,能控制历史、成熟、测验、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缺点:①前测可能引起被试的定势、对内部效度有一定影响。

②前测会影响外部效度。

统计方法:
该设计因为有前测,因此可以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

协方差分析以前测的数据(01和03)为协方差,以调整后测的资料 (。

2和。

41这种统计方法考虑到两组前测数据的差异,使两组后测数据的比较有实际意义。

这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前后测的差值做独立样本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差值 的信度较低,且前测值低者改变或进步的幅度通常比前测值高者大,所以前测值通常与差值呈负相关。

[4]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
模式: 实验组:Ri Xi01
控制组:R 2
O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