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1.“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化学史不符合事实的是A.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B.拉瓦锡最早发现并使用石蕊C.张青莲测定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D.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钛合金C.食盐水D.冰水混合物3.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浓度75%消毒酒精存放处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D.A.B.C.5.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在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B.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防腐,说明氮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越好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气体B.倾倒液体C.加热固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7.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碳酸钾的化学式:KCO 3B.铜离子:Cu 2+C.+2价的钙元素:Ca +2D.一个氮分子:N8.如图所示的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
其中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命吸管的活性炭能够降低水的硬度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C.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不含病毒和细菌D.生命吸管净水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9.结合图示有关砷的说法错误的是A.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B.砷的原子质量为74.92gC.“As”可表示1个砷原子D.数字“33”表示砷原子的质子数10.云南文山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
《本草纲目》记我:“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有关田七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田七氨酸中含N 2 O 5分子B.田七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D.田七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了氢气和氧气。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O2、0.403L O2。
A.检验a中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B.实验时若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C.从实验结果可以推测,相同条件下,H 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 2的小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 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12.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 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1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明矾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甘蓝制酸碱指示剂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用冷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15.图1是兴趣小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用数字压强传感器来测定广口瓶中的压强变化,测定的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到b是因为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增大B.若装置漏气,则b、c两点的压强都会偏小C.c点表示打开止水夹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压入广口瓶的水体积大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16.日本政府当地时间2021年4月13日上午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反对。
(1)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氚”,“氚”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电荷数都是1,只是中子数不同,称为超重氢,通常用T表示。
写出氚离子的符号______,氚(T)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超重水,化学式是______。
(2)在核污染发生时,可适量服用碘片(KI),以保护甲状腺。
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氚污染主要是衰变过程中放出β射线,其衰变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此衰变过程中表示T(超重氢)原子,其核内有______个中子,可用β表示,衰变过程有______种元素,该过程可简单表示为T→______+ β。
17.新型高导热镁合金常用作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散热器。
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1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镁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
(2)图2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______。
表示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叫价类二维图。
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B处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4)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金属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生成A和氢气,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②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的实验装置为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以下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先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③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检验其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集气瓶体积为250mL。
量筒中盛入100mL的水,按图连好仪器,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燃烧。
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60mL。
①根据此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
②若最终实验结果小于1/5,请分析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
如图所示,这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
①图中有一处错误是______。
②实验时蒸馏烧瓶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回收废旧电池的同时,开展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
【实验1】废干电池的拆卸与处理(1)兴趣小组同学将废旧干电池卸下的锌筒、碳棒冲洗干净,备用。
(2)将铜帽放入盐酸中,除去锈污,冲洗备用。
【实验2】检验废干电池筒内黑色固体中MnO2的存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时,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
(3)操作④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_______。
(4)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除含有_______外,还含有黑色粉末_______。
【实验3】利用回收锌皮制取氢气用锌皮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用适当的发生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如图),气体从装置A导管口_______(填“a”或“b”)进。
【实验4】探究经处理干净的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1)把干燥纯净的24.5g氯酸钾和5.5g二氧化锰混匀、装入大试管中,加热。
(2)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0.4g残留固体。
(3)再将残留固体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5.5g黑色固体。
[数据分析]①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②完全反应后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
(提示:已知所有化学反应遵循如下规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实验反思]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等质量的2份氯酸钾粉末,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上述实验所得二氧化锰混匀、装入试管,另一份装入另一试管,加热,比较_______的大小。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20.小明同学踢足球时腿被擦伤了,医生给他用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了大量气泡。
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从药店购买了一些该药液,带回实验室,与兴趣小组同学对伤口处产生的是哪种气体,以及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信息检索)a 医用双氧水是3%的过氧化氢溶液。
b 过氧化氢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红细胞及某些植物体组织中,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与氧气。
(1)(实验探究)检验生成的气体。
(3)多次重复上述步骤三,均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4)为了证明二氧化锰是上述反应中的催化剂,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5)请写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6)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1.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按图I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 _____ (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 ______ ;(2)按图II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___ 的现象;②小明发现图II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 ___ (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 ___ ;③实验结束后,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因为浓氨水 ___ ;④对比图I的实验,图II实验的优点是 ___ ;(3)查阅资料可知:碱性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如碱性的氨水(氨气溶于水即得到氨水)。
为证明图I实验中使甲杯中酚酞变色的物质是氨水,而不是水,也不是氨气,现用图Ⅲ装置进行验证,应采取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①从a端通氮气②将有酚酞成分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b端通氨气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4)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