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松鼠【教学目标】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
(1)(播放松鼠的视频)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活泼可爱)(2)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动物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
2.书写“松鼠”。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练写“鼠”字。
(提示“鼠”字的写法)【设计意图】播放松鼠的视频,激发学习兴趣,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对松鼠的大致印象,可以印证读文后的感受,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板块二自主识字,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类识记。
(1)认读正音:指名读,重点指导“驯、矫、歇、杈、藓、狭、勉、锥”的读音。
(2)借助图片识记:“榛子”“苔藓”“树枝分杈的地方”“蛰伏不动”。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识记生字。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松鼠哪个方面,然后用“‖”给课文分层,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2)反馈指导。
预设:每一个自然段各介绍了松鼠一个方面的信息,所以一个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
①第1自然段:a.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
b.追问:也就是说,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外形这个方面。
(板书:外形特点)②第2自然段:a.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
b.追问:只介绍了这一个内容吗?c.预设:这一部分还介绍了松鼠白天歇息,晚上活动。
d.师小结:我们可以归纳为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板书: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③第3自然段:a.松鼠十分警觉,动作轻快敏捷,会储藏食物。
b.追问: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行为动作这个方面。
(板书:行为特点)④第4自然段:a.松鼠通常在树枝分杈的地方搭窝。
b.追问: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搭窝这个方面。
(板书:搭窝)⑤第5自然段:a.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b.追问:也就说,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换毛时间和爱干净三个方面。
(板书:其他习性)(3)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刚刚同学们一起理清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你能完整地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吗?预设:课文主要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和其他习性等内容。
【设计意图】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渗透指导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每段的段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个环节的教学作铺垫。
板块三细读文章,分段梳理1.范例引路。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松鼠外形的漂亮,将关键词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
预设一: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吃相等。
预设二:松鼠尾巴老是翘起来,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吃东西用前爪往嘴里送。
(3)小结方法: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逐句梳理。
有些句子没有关键词,需要整合形成答案。
(4)提示学生:梳理出来的信息,可以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让人一目了然。
课件出示:松鼠相关信息外形特点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吃相好。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2.合作试身手。
(1)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你从中获得了关于松鼠的哪些信息?小组合作进行梳理。
信息1: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
信息2: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2)师生共同提炼填写。
(以思维导图形式为例)3.独立完成梳理。
(1)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了关于松鼠活动范围及生活规律的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第3、4、5自然段,独立完成信息的梳理。
①第3自然段:信息1:松鼠十分警觉。
信息2:松鼠动作轻快敏捷。
信息3:松鼠秋天会储藏食物留到冬天吃。
②第4自然段:信息1:松鼠在树杈搭窝,窝干净、暖和。
信息2:松鼠用小木片、干苔藓搭窝,窝宽敞坚实、舒适安全。
信息3:松鼠窝窝口向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防雨水。
③第5自然段:信息1: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信息2:松鼠过了冬天会换毛。
信息3:松鼠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2)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完成表格和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松鼠相关信息外形特点漂亮、乖巧、驯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有帽缨形的尾巴,吃相好。
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行为特点警觉,动作敏捷;秋天储藏冬天的食物。
搭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搭窝很有技巧,窝口朝上,并且有一个圆锥形的盖。
其他习性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了冬会换毛;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设计意图】课后习题第一题要求“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本课因松鼠的信息较多且分散,教学时教师先带着学生一同梳理第一自然段的信息,总结方法,随后让小组合作,运用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梳理其他自然段的松鼠信息,通过不断地练习、运用,掌握方法,体现了教、扶、放的过程,降低了难度。
板块四回顾全文,拓展练习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作者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师生共同总结归纳:(1)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2)同一方面的内容,放到一个自然段里,使条理清晰。
(3)从多个方面去介绍。
要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仅从一个方面介绍,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所以应从多个方面去介绍。
3.拓展训练。
(1)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咱们来练练吧!如果让你介绍白鹭,你会选择将哪些信息介绍给读者?又会如何分自然段?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①雪白的蓑毛②流线型结构③铁色的长喙④圆圆的眼睛⑤青色的脚⑥钓鱼⑦低飞⑧觅食⑨望哨⑩白鹭与我的故事○11重庆有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12厦门的白鹭的数量高达3万只○13三峡大坝是观鸟胜地(2)提示:可先将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填入表格,再提炼。
(3)学生展示表格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课文如何将松鼠介绍得有序、清楚,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在梳理完信息后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训练,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板块五指导书写,小结收获1.指导书写“歇、窝、勉、梳”。
(1)引导学生交流字词的学习方法,如可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学习“歇”,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窝”和“勉”。
(2)指导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2.总结:本单元“交流平台”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本课正体现了这一点。
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介绍得既清楚又生动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课文抓住松鼠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的写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板块一聚焦语段,体会写法1.聚焦语段,体会写法。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问题一:这句话总写了松鼠的哪三个主要特征?(漂亮、乖巧、驯良)问题二: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段首呢?(先说明松鼠的特征,再从外形方面展开描述,这样更能吸引读者。
)(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问题一:这段话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松鼠?(打比方)问题二:所填的这些词语写出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外形漂亮)问题三: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些词语形象传神,使文章语言生动。
尤其是“玲珑的小面孔”把松鼠拟人化,“帽缨形的美丽尾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松鼠美丽而富有活力的外形特点。
)(3)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问题一:所填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问题二: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
(“搬、放、编扎、挤紧、踏平”)问题三: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表示顺序的词语,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松鼠搭窝的过程;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让松鼠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
)2.归纳写法,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文艺性说明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准确生动的语言,也就是生动说明。
生动说明可以从抓住特点、语言生动、表达有序三个方面入手。
(1)为了将松鼠的特点介绍清楚,作者也运用了一些其他的说明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句子,把说明方法写在句子旁边。
(2)反馈指导。
预设:①打比方。
句子: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②列数字。
句子: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③举例子。
句子: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④作比较。
句子: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4.小结:说明性文章,作者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定恰当的语言风格来写作,不管主要用哪种语言风格来介绍,为了把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都会综合运用到各种说明方法,这样才能介绍得科学准确,清楚明白。
【设计意图】写好说明性文章应做到三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要清晰,说明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
本环节聚焦三个重点语段,出示课件,完成填空的练习,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积累了重点词语,还关注了语言表达,可谓一举三得。
板块二对比阅读,关注表达1.比较异同,体会语言。
(1)思考:试着比较《中国大百科全书》节选的例句与课文《松鼠》的相应段落,同样是介绍松鼠的说明性文章,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