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摄影构图6 质感纵深感立体形状

第二章摄影构图6 质感纵深感立体形状




(3)与背景衬托有 关,一般来说背 景与主体有较大 的色调、明暗反 差,有利于表现 物体的立体形状, 这种反差使主体 与背景分开,产 生距离感,有利 于立体形状的表 现。
(4)与拍摄高
度有关。仰、 俯拍较平拍 所表现的立 体感强,能 表现物体的 多面。



1、如何真实表现物体的质感? 2、通过哪些手段来表现纵深感?
(1)选择不同光线入射角,即不同的 时间段或不同的天气。
(2)把远处 背景控制在 景深范围外, 使背景发虚, 这种方法经 常用于空间 深度不大的 场合。
3、立体形状的表现
立体的唯一特征是因为它有多面,没有
多面就没有立体形状,表现物体的立体 形状,要突出它的的多面性。那么如何 表现物体的多面性呢:

一般来说,低速片有利于质感的表现。 因其宽容度较大,较高速片细腻。

良好的质感表现是以良好的摄影综合技术 为基础的,能否把物体拍摄出逼真、栩栩 如生的质感来,也是测验一位摄影师综合 技术基础的指标之一。
2、纵深感的表现
第一、运用线条透视现象(也称
形体透视)来表现 第二、运用影调透视现象(也称 空气 透视)来表现
3、正确用光

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 用光也不一样。表现 粗糙表面的物体,宜 用侧光,如砖石、老 人皮肤、钢铁等,侧 光能使凹凸不平的表 面产生细微的光点, 能把粗糙物体正确表 现出来。如用顺光、 逆光都不能正确表现。 拍摄青年女性、儿童 最好用散射光或柔光, 使其皮肤更柔和细腻。
4、胶卷(感光度)的选择
同学们,再见!
3、充分运用前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般在拍摄大场面风光中,尽量找 适当的前景,或树木、或山石、或人物, 而且尽量要靠近前景来拍,尤其是运用 相同物体的对比,,这一前景不但在内 容上起作用,而且可以用近大远小景物 对比使人产生纵深感。
4、正确选择拍摄角度

正确选择拍摄角度。线条的会聚及延伸的程 度都与拍摄角度有关。斜侧方向,消失点在 画面之内,表现空间深远感有利,俯角加斜 侧角度,再配以长幅画面,则能最大限度地 突出延伸线,有利于表现深远的空间感。
新 闻 摄 影
主讲 陈力生
第二讲 摄影构图
六、质感、纵深感
与立体形状的表现
(一)质感
(二)纵深感的表现
(三)立体形状的表现
(一 ) 质 感
质感是指被摄体结构性质在照片上
的真实再现。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物 体质地不同,其表面有不同的表现 形式。如柔软的棉花、坚硬的钢铁、 有纹理的木头、晶莹剔透的玉石, 鲜艳欲滴的鲜花,老人粗糙的皮肤、 小孩皮肤的细润、光滑的玻璃表面 等等。质感的真实表现能给人予栩 栩如生之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 力。

(1)一般正面拍摄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立 体感,侧面拍摄表现立体感强。

(2)与光射的入射角 有关。顺光或散射 光表现立体不突出, 斜侧光使被摄体受 光面不同,强化立 体形状;强光较弱 光有利于表现立体 形状,强光变化幅 度大,在画面形成 跳跃感。一般来说 逆光也不利于表现 物体的立体感,它 只能表现物体的轮 廓形状,造成剪影 或半剪影效果。
运用影调透视现象来表达空间感


1、近的物体色调深且暗,远的淡而浅 些,越远越暗淡; 2、近的物体色彩度饱和高,远的物体 色彩不饱和,这种感觉对越远的物体越 明显,以至到很远处分辨不出颜色。 3、立体感的表现
1、近的物体色调深且暗,远的淡而浅 些,越远越暗淡
2、近的物体色彩度饱和高,远的物体色彩不饱和, 这种感觉对越远的物体越明显,以至到很远处分 辨不出颜色。

线条的透视现象在画面上的表现
(1)近大远小 (2)近宽远窄
(3)近清晰远柔化、模糊
(1)近大远小
(2)近宽远窄
(3)近清 晰远柔化、 模糊
运用线条的透视现象来表现纵深感
1、要尽量靠近景物的起点拍摄并运用大光圈使 景物在画面上有明显的近大远小的对比。

2、充分利用有 规则排列的物体 或平行的纵向线 条,形成线条在 画面上的透视收 缩现象,以表达 空间感。如成行 栽种的树木、成 行的电线杆,笔 直的田垅等。
质感的表现
1、准确聚焦 2、准确曝光 3、正确用光 4、胶卷(感光度)的选择
1、准确聚焦

质感的表现是表 现物体的细微之 处,所以聚焦十 分重要,一定要 仔细、反复、认 真聚焦,稍有不 慎,质感的表现 一定会大打折扣。
2、准确曝光

要把握好正确的曝光 组合。曝光过度或不 足,都会减弱质感的 表现力,在没有十分 把握的情况下,可用 几个曝光组合拍同一 物体。因表现质感拍 摄距离较近,景别较 小,所以最好使用三 角架拍摄,因为轻微 的晃动都会影响质感 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