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的基本要求
一、导学案编写
1、成立组织。
备课组成立导学案编制小组。
备课组长担任编制小组长,成员由本组骨干教师组成。
2、合理分工。
编制小组长开学前召集成员开预备会,把本学期学习内容按章节合理分工,前面的章节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主备课人承担编写任务,后面的章节可以由青年教师编写。
3、编写学案。
(1)编写准备。
编制小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导学案编制小组老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教学流程,主备人做好记录。
(2)编写草案。
主备人根据编制小组的意见编写好一周的导学案草案,包括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
(3)学案定稿。
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本组所有教师对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修改定稿。
二、导学案使用
1、课前。
提前1—2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用“导学案”学文本,而不是用文本完成“导学案”。
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掌握基础知识。
可以指导学生用双色笔或多色笔在导学案上对理解掌握的和疑点等做出不同标记。
上课前半天,教师将导学案收回,检查“自学导航”部分学习情况,掌握学情,预设课堂应对措施,保证点拨精当简洁。
2、课堂。
第一步,发回导学案。
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遇到的疑难点。
第二步,组织学生探究导学案上“合作探究”板块中的问题。
老师巡察指导。
第三步,组织小组成员展示成果,通过展示解决重点、难点。
教师适时点串。
第四步,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堂检测”板块。
教师总结升华。
3、课后。
教师要对导学案在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形成书面意见交给主备人。
主备人第二次修改,把最后定稿交备课组长。
备课组长把每个章节的导学案整理装订成册,一份备课组保管,一份交教科
研中心。
以后每一届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