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认识Excel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 •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续表续表第一课认识Excel一、启动Excel二、认识Excel窗口三、几个概念1单元格2.工作表3.工作簿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五、保存文件六、退出Excel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技能方面: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 •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续表续表八、板书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数据的输入1 •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2 •输入数值3 •输入文本4•输入日期和时间二、修改数据三、利用公式计算1 •公式的组成2 •输入公式第三课自动填充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应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数据。
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把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自动填充数据。
三、教学难点自动填充数据。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启发式。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好测验和练习用的表格。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续表续表八、板书第三课自动填充功能一、选定单元格二、自动填充单元格1 •自动填充相同数据2 •自动填充有规律数据3 •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第四课函数的使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求最大值函数、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1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
2 •求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 •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续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教师布置任务:试一试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求出张建同学的总分,然后在“成绩表” 下面添加“科目总分” 一项,利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科目总分”。
2 •求平均值函数教师介绍求平均值函数是AVERAGE ,它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相同。
教师布置任务;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
提醒学生注意选择数据区域的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平均分” 一项,计算科目平均分。
3.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教师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分别是MAX和MIN后,布置任务: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最高分”、“科目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
4 •其他函数教师参照书中第24页表一,简单介绍其他几个函数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上机实践,学习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上机操作,完成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操作。
学生上机实践,完成计算科目平均分的任务。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学生上机实践,学习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进行求和操作。
学生了解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相冋。
可使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
个别学生可能在选择数据区域上出现错误。
通过演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在学习以上函数的基础上,学生经思考,可以掌握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学生了解一些常用函数。
第四课函数的使用一、求和函数1.使用SUM函数2 •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二、求平均值函数三、求最大值函数四、求最小值函数五、其他函数介绍第五课工作表行列的设定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改变表格列宽和行高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掌握在表格中插入行或列的操作方法。
3 •使学生初步掌握隐藏行或列的操作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改变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2 •插入行或列。
三、教学难点改变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续表续表八、板书第五课工作表行列的设定一、改变表格的列宽和行高1改变表格的列宽2 •改变表格的行高二、插入行或列1 .插入行2 .插入列三、隐藏行或列第六课排序、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排序的操作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排序的几种类型。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排序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置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排序。
四、教学方法1.讨论法。
2•演示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 •教师准备的表格。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师小结:由大家的评价 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表格 缺少“名次”一项。
由此引 出课题一一排序。
二、新课1 •使用工具按钮排序 教师打开“成绩表”文件, 介绍按“总分”(关键字)进 行升序排序的方法。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成绩 表”文件,然后以“总分” 为关键字,将“成绩表”按 降序排序。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排 序中出现了“总分”相同的 情况,Excel 怎样进行的处理?教师引出次关键字和使 用菜单进仃排序。
2 •使用菜单排序教师演示利用菜单中的排 序命令设定主要关键字、次 要关键字完成排序的操作方 法。
教师布置任务:将“成绩 表”中的平均分按降序排序, 分数相冋时,按语文成绩降 序排序。
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 置的任务。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听教师讲解,观看教师 演示,学习使用菜单排序的方 法。
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任务。
序的方法。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使 用工具按钮排序的方法。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学生可以提出在“总分”相同的情况, Excel 怎样进行的处理。
学生了解次关键字和使用 菜单排序的方法。
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 任务。
续表表”最后添加“名次”一栏,填入名次,再按学号升序排序(还原为最初的排列顺序)。
3 •排序种类教师介绍:一般情况下,总是按照数值大小排序,Excel还提供了按字母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等方式。
教师演示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将“成绩表”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三、课堂练习打开自己设计的“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增加缺少的项目,然后按自己设置的主关键字、次关键字进行排序。
四、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用到排序的地方很多。
经过排序后的数据,便于观察,易于从中发现规律。
五、布置作业设计一张“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包括同学的姓名、出生年月、血型、爱好、联系电话等,并按姓名的姓氏任务,处理实际问题。
学生了解排序的几种类型。
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和亲自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按姓氏笔画、字母顺序等方式排序的方法。
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
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明确排序的作用。
培养学生设计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
学生上机实践。
学生上机操作,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参加小结。
第六课排序一、排序的方法1 •利用工具按钮2 •利用菜单操作二、排序的种类1 •按数值排序2 •按笔画排序3 •按字母顺序排序第七课数据的复制、移动和引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复制数据的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移动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及应用。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复制。
2•数据的移动。
三、教学难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四、教学方法1自学法。
2 •演示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还需要重新输入一张表格。
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由 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 1 •数据的复制教师介绍:Excel2000中的 剪贴板可以保留最近 12次剪 切或复制的内容,我们可以 选择其中任意一次的内容粘 贴出来或者全部粘贴。
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数据 的复制方法,完成例1,观察 复制的数据中所有使用了函 数计算的单元格,有什么变 化。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元成例 1的操作。
2 •数据的移动教师布置任 务:自学数据的移动,完成 例2。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元成例 2的操作方法。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自学数据的复制方法,完成例1,并观察复制数据 时,使用了函数计算的单元格 的变化。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 务。
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自学数据的移动。
完成 例2。
学生了解Excel2000中的 剪贴板的功能。
通过自学和实践学生可以 掌握复制数据的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再次体 会使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