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

第一课认识Excel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如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

图1-1学生讨论在Word中如何绘制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用Word字处理软件,绘制需要对数据进行大量计算的表格很不方便。

第一课认识Excel一、启动Excel二、认识Excel窗口三、几个概念1.单元格2.工作表3.工作簿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五、保存文件六、退出Excel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技能方面: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八、板书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一、数据的输入1.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2.输入数值3.输入文本4.输入日期和时间二、修改数据三、利用公式计算1.公式的组成2.输入公式第三课自动填充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应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数据。

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把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自动填充数据。

三、教学难点自动填充数据。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启发式。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好测验和练习用的表格。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布置练习内容:打开学生目录下的“学习用品统计”表(见图3-1),利用输入公式的方法计算出总计、合计各栏的数据。

图3-1教师提出问题:总计一栏的计算公式基本样式相同,是否有更好的办法简化输入公式的过程?由此引出课题。

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选定单元格的方法。

通过学生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输入公式计算数据的知识。

以设问的方式导入课题,使学生了解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并可留下较深印象。

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和亲自实践,学生可以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

图3-2(3)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

教师布置任务:(1)利用输入公式计算的方法计算“人数统计”表中初1年级的总人数,试一试能否用自动填充的功能计算出其他年级的总人数。

学生上机实践,学习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掌握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的方法。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2)用自动填充的功能完成书中第17页例4。

三、课堂练习完成书第19页习题4。

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强调:①自动填充功能对输入有规律的数据提供了方便,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五、布置作业制作自己家庭1~6月水、电、煤气费用支出表。

学生上机实践,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

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

使学生复习巩固知识,要求学生注意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自动填充功能一、选定单元格二、自动填充单元格1.自动填充相同数据2.自动填充有规律数据3.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第四课函数的使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掌握求最大值函数、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1.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

2.求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八、板书第四课函数的使用一、求和函数1.使用SUM函数2.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二、求平均值函数三、求最大值函数四、求最小值函数五、其他函数介绍第五课工作表行列的设定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改变表格列宽和行高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掌握在表格中插入行或列的操作方法。

3.使学生初步掌握隐藏行或列的操作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改变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2.插入行或列。

三、教学难点改变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打开学生制作的“装机指南”表(见图5-1),要求学生利用求和函数求出总计。

图5-1教师提问:“装机指南”表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怎样改一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听教师介绍,观察教师演示,学习改变表格的列宽方法。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生可以提出:价格不准确,缺少显示器等问题。

学生可以掌握改变表格的列宽的三种方法。

续表八、板书第五课工作表行列的设定一、改变表格的列宽和行高1.改变表格的列宽2.改变表格的行高二、插入行或列1.插入行2.插入列三、隐藏行或列第六课排序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排序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了解排序的几种类型。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排序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置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排序。

四、教学方法1.讨论法。

2.演示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表格。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续表八、板书第六课排序一、排序的方法1.利用工具按钮2.利用菜单操作二、排序的种类1.按数值排序2.按笔画排序3.按字母顺序排序第七课数据的复制、移动和引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复制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动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及应用。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复制。

2.数据的移动。

三、教学难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四、教学方法1.自学法。

2.演示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续表八、板书第七课数据的复制、移动和引用一、数据的复制二、数据的移动三、数据的引用1.引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2.相对引用例:=C3+C53.绝对引用例:$A$8,$B$6第八课查找和替换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查找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替换数据的方法。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查找。

2.数据的替换。

三、教学难点数据的替换。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自学法。

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续表八、板书第八课查找和替换一、数据的查找二、数据的替换第九、十课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的方法。

4.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内字体、字型和字号的方法。

5.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边框和底纹的方法。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设置和修饰表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1.设置单元格格式。

2.修饰单元格。

三、教学难点单元格的设置与修饰。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

2.演示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两个“班费支出表”(参见图9.10-1、图9.10-2),让学生评价。

由此导入课题——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

图9.10-1图9.10-2二、新课1.设置单元格格式教师以图9.10-1为例讲解并演示将单元格设置为货币型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输入表格内容,并将单价、总价两列设置为货币型,将购买日期一列设置为日期型。

学生观看并评价表格。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

学生上机实践。

通过对比和评价加深学生对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的感性认识。

学生可以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方法。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完成任务。

续表续表八、板书第九、十课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一、设置单元格格式二、合并单元格三、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四、设置字体、字型和字号五、设置边框和底纹第十一课自动套用格式和条件格式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