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韩庆文第三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2)

通信原理韩庆文第三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2)

数字通信原理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本地译码器
数字通信原理
本地译码电路包括:
记忆电路 7/ll 变换电路 恒流源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恒流源
数字通信原理
恒流源也称11位线性解码电路或电阻网络, 用来产生各种标准电流IW
在恒流源中有11 个基本的权值电流支路,每 个支路都由一个控制开关。 每次应该哪个开关接通形成比较用的标准电流 IW,由前面的比较结果经变换后得到的控制信 号来控制。
CCEE
第三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数字通信原理
主要内容
数字通信原理
3.1
引 言
3.2 模拟信号的抽样
3.3 信号的量化 3.4 脉冲编码调制 3.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增量调制 3.6 数字复接技术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3.4
数字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
1 2
PCM基本原理 编码规则 PCM编码器和译码器 PCM系统的噪声性能
每比较一次输出一位二进代码
当IS>IW时,出“l”码; 当IS<IW时,出“0”码。
对一个输入信号的抽样值需要进行7 次比较。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逐次比较编码器
数字通信原理
实现A律13 折线压扩特性的逐次比较型编 码器由整流器、极性判决、保持电路、比 较器及本地译码电路等组成。
极性判决
本地译码电路
D6 D5’ D6’
D7
D8 D8’
D1 D1’
D7’
1536Δ
|US|=1270
1024Δ 512Δ UR4
UR5
1280Δ 1152Δ 1216Δ UR6 UR7 UR8
下一路下权 UR2=128Δ
|US| UR 比较器输出 码形成
UR2=128Δ
UR3
a2 1
a3 1
a4 1
a5 0
a6 0
a7 1
数字通信原理
确定段内码C5C6C7C8
确定C8的标准电流
第七次比较结果
可见
IS处于序号为3的量化间隔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数字通信原理
经过七次比较,对于模拟抽样值+1270Δ 编出的PCM 码组为11110011
它表示输入信号抽样值处于第八段3 量化 级,其量化电平为1216Δ ,量化误差为 54Δ。
比较器
保持电路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本地译码器
数字通信原理
本地译码电路包括:
记忆电路 7/ll 变换电路 恒流源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记忆电路
数字通信原理
记忆电路用来寄存二进代码
除第一次比较外,其余各次比较都要依据前几 次比较的结果来确定标准电流值 7 位码组中的前6 位状态均应由记忆电路寄存 下来。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正信号部分总的量化级数为
例5.2
语音信号的频率范围:0-4kHz,幅度范 围为(-3.072V,+3.072V),采用13折线法
2048,则每个量化级: Δ=3.072/2048=0.0015V
◆ 1.23V相当于:
X=1.23/0.0015=820Δ ◆ 极性码: 正 → C0=1 ◆ 段落码: 512Δ<X<1024Δ → C1C2C3=110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编码举例
数字通信原理
【例】设输入信号抽样值Is = +1270 Δ (其 中Δ 为一个量化单位,表示输入信号归一化 值的1/2048),采用逐次比较型编码器,按A 律13 折线编成8位C1C2C3C4C5C6C7C8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数字通信原理
确定极性码C1
输入信号抽样值IS为正,C1=1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逐次比较编码器
数字通信原理
实现A律13 折线压扩特性的逐次比较型编 码器由整流器、极性判决、保持电路、比 较器及本地译码电路等组成。
极性判决
本地译码电路
比较器
保持电路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比较器
数字通信原理
比较器是编码器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比较 样值电流IS和标准电流IW,对输入信号抽样 值实现非线性量化和编码。
rs 8000 8 64kb / s
采用折叠码。
3.4
数字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
1 2
PCM基本原理 编码规则 PCM编码器和译码器 PCM系统的噪声性能
3 4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编码规则
◆ 3位二进码表
◆ 折叠二进码
(b ,b
n
n-1
,… , b1 )
还原
折叠码的特点
数字通信原理
a8 1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PCM编码器和译码器
数字通信原理
编码器 译码器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译码原理
数字通信原理
定义
译码的作用是把收到的PCM 信号还原成相应 的PAM 样值信号,即进行D/A变换
A律13折线译码器 译码举例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A律13折线译码器
数字通信原理
PCM码流
极性控制
对其进行PCM编码,求当采样值为
+1.23V 时编码器的输出 C0C1C2C3C4C5C6C7 ?
◆ 段内码: X-512=308Δ;INT[308/32]=9
→ C4C5C6C7=1001
◆ 编码输出为:11101001
3.4
数字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
1 2
PCM基本原理 编码规则 PCM编码器和译码器 PCM系统的噪声性能
在13 折线编码方法中,虽然各段内的16 个量 化级是均匀的,但因段落长度不等,故不同段 落间的量化级是非均匀的。 第一、二段最短, 只有归一化的1/128,再将 它等分16 小段,每一小段长度为1/2048,这 是最小的量化级间隔,它仅有输入信号归一化 值的1/2048,记为Δ,代表一个量化单位;第 八段最长,每一小段归一化长度为1/32 ,包 含64 个最小量化间隔,记为64Δ 。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数字通信原理
确定段落码C2C3C4
段落码C2 用来表示输入信号抽样值IS处于13 折线8个段落中的前四段还是后四段 第一次比较结果
可见
IS处于后四段(5-8段)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数字通信原理
确定段落码C2C3C4
段落码C3 用来进一步确定IS处于5-6段还是 7-8段,故确定C3标准电流: 第二次比较结果
3 4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PCM基本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简称“脉码调制”)
模拟信号经抽样、量化、再编成数字二进制串行码流的过程。
特点
1)抽样频率: 8000Hz,留出1200 Hz的防卫间隔; 2)量化: 量化单元采用8比特A律或对数量化; 每一路标准话路的等效比特速率为: 3)编码: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逐次比较编码器原理框图
数字通信原理
D1
极性判决
US |US| a1
PAM信号
全波整流
UR
比较码 形成
a2-a8
或 门
反馈码 a2-a7
PCM 编码输出
参考电源
11位 线 性 解 码 网络
B1 B2 B11
M2
D1
7/11 变 换
M3 M8
串/并 变 换 记忆
D2
D8
本 地 解 码 器
8位码的安排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PCM编码
◆ 8bit编码:
D1 , D2 , D3 , D4 , D5 , D6 , D7 , D8
极性码: 1-正极性 0-负极性
段落码: 第1~8段落
段内码: 第0~15级
段落码与各段的关系
数字通信原理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码位的选择和安排
数字通信原理
注意:
M2
D1
7/11 变 换
M3 M8
串/并 变 换 记忆
D2
D8
本 地 解 码 器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时间波形图
数字通信原理
D8
D1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1 D1
D7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时间波形图
数字通信原理
D8 Di Di’ D8’
D1 D1’
D2 D2’
D3 D3’
D4
D5 D4’
3 4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PCM编码器和译码器
数字通信原理
编码器 译码器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编码原理
数字通信原理
逐次比较型编码器原理
编码器的任务是根据输入的样值脉冲编出相应的8 位二 目前用 进代码。 得较多 除第一位极性码外,其他7 位二进代码是通过类似天平 称重物的过程来逐次比较确定的
逐次比较型编码的原理与天平称重物的方法类似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码位的选择和安排
数字通信原理
假设:
以非均匀量化时的最小量化间隔Δ =1/2048 作 为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
从13 折线的第一段到第八段所包含的均匀量化级数 共有2048 个均匀量化级 非均匀量化只有128 个量化级 均匀量化需要编11 位码,而非均匀量化只要编7 位 码
可见
在保证小信号时的量化间隔相同的条件下,7 位非线性 编码与11 位线性编码等效
话音信号小幅度出现 的概率比大幅度出现 的概率大,在PCM通 信中常用它编码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折叠二进码:小信号000变成 100——差一个量化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