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学设计1
语言文字,都是语言的艺术。
(3)与其他儿童读物的区别:
具有文学性(形象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和艺术性(美的享受)。
2.必须是学前儿童的文学(与成人文学进行区别)(1)接受主体:
学前儿童,即幼儿。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丰富的故事性、情节简单等。
(2)内容:
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心灵,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感受,有益于他们的成长。
《儿童文学》教学设计1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学习任务名称幼儿文学概述教学对象2019级幼儿教育专业高技1、2、3班人数108课时2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张贴板教学法教学场馆多媒体教室一、教材内容分析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认真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解析等要求,掌握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儿童文学素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简评;初步学会创编短小的故事、童话以及儿童报告文学。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PPT、白纸、大头笔QD-0806-09教学设计A/0六、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设计意图第一阶段:
课程回顾与新课引入10min专心听课1.点名考勤2.介绍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引出对儿童文学的定义;板书讨论法通过设问,引出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为下一步提出学习内容埋下铺垫。
学生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2、评价方式:
按作业作完成结果的情况(完全正确、基本正确、存在错误、不会做)设定A,B,C ,D四个考核等级。
3、考核标准:
儿童文学的原则。
QD-0806-09教学设计A/0八、教学反思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
第四阶段:
结果评价20min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小组完成任务情况: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5分4分3分2分分值训练态度非常积极积极一般被动训练情感非常投入投入一般不投入训练感觉非常兴奋兴奋一般不兴奋对外界条件的依赖非常依赖依赖一般不依赖训练中个人参与度非常高比较高一般不高个人在团队活动中发挥作用团队领导团队主要成员一般成员在团队之外观望训练收获非常丰富有一定收获一般有一点收获能力提高非常大有一定提高一般有一点提高自我信心有极大提升有一定提升一般有一定提升合计七、学业评价1、成果形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为根基、以理论的实际运用为目标的理念。
以学前教育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说明①如果按一体化课程组织教学,请在课程性质栏目中同时勾选(理论)和(实训)。
。
勾选方法:
用黏贴,替换○。
②教学场馆填写:
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实训室、其他社会场所。
③理论课教学,需要采用纸质版教学设计。
多媒体、机房教学,可以采用电子版教学设计。
QD-0806-09教学设计A/0
第二阶段:
授课内容(项目代入)分组20min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进行自由组合,进行讨论1.提出任务:
(1)以5-7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2)每组进行小组成员介绍,团队口号、团队logo、名称的设计。
讨论任务驱动法通过小组自由组合进行分组,为以后的课程任务做好分组工作。
团队介绍3 3 0min每组队员面向全班同学分别进行团队成员、口号、logo、名称的介绍根据小组的介绍进行点评,从小组的整体面貌、口号、logo、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任务驱动法小组进行介绍,培养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QD-0806-09教学设计A/0探究学习一2 2 0min 1.根据问题和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理由2.根据教师提示总结儿童文学概念【案例分析】以下哪些作品属于儿童文学,为什么? A .《十万个为什么》B .《三字经》C .《长袜子皮皮》D .《上下五千年》答案:
A项,《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第一本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其内容非常广泛,文字不长,深入浅出,非常符合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方式和阅读特点。
B项,《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人儿童道德丛书,是儿童的必背读物。
C项,《上下五千年》乃历史读物。
3.少年文学(12-15岁)一定程度的现实性、题材广泛、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刻少年小说、散文、科幻作品、影视戏剧等,《哈利波特》,《鲁滨逊漂流记》。
学习资料卡小组讨论通过小组的探究和学习,学生能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
达成教学目标QD-0806-09教学设计A/0第三阶段:
知识点总结10 min根据教师知识点总结进行梳理1.儿童文学的概念2.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板书总结讨论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加深巩固学习的内容。
(3)基本原则: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享受阅读的过程。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依据儿童成长的阶段(或年龄),将儿童文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学前儿童文学(0-6岁)趣味性、娱乐性、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儿歌、幼儿童话、图画故事等,《喜洋洋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
2.童年文学(7-12岁)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童话、儿童小说、科学文艺等,《皮皮鲁与鲁西西》、《海底两万里》。
D项,《长袜子皮皮》是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里德,林格伦的童话代表作之一,属于儿童文学作品。
故选C。
【总结】同学总结儿童文学的概念: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是学前儿童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总称,本书中的儿童文学主要指的是学前儿童文学。
1.必须是文学文学:
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必然和文学存在着共性:
(1)基本特征:
用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反映现实和心理世界;PPT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儿童文学的意义、地位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
培养热爱本专业的情感QD-0806-09教学设计A/0探究学习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制作学习资料卡,并进行小组展示(2)载体:
二、学生特征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幼儿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全面的教育能力。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个性特点、学习动机、存在问题五个方面了解了学生的现有基础以及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最终确定了本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 : 1.掌握和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分类;2.学会判断哪些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点对文学作品进行判断情感目标: :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
判断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