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进儿童文学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一、艺术的源起2.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资源:早期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中的大量神话、歌谣和童话故事。
3.为什么早期民间文学会进入古代儿童的接受视野?1)早期民间文学的受众对象中天然地包含了儿童这一群体。
2)民间文学的某些艺术形态天然地契合了儿童的文学接受趣味。
4.早期民间文学的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5.早期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1)词汇方面,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2)与古代人思维和语言上的特征上相对应,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也未分化出过于纤细的文学情感,他们对于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3)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方式。
(比如循环的三段式)二、历史的流变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文物1697年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里面收集了《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等)19世纪德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编订《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又名格林童话)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等。
2.为孩子改编的民间故事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内容)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合儿童阅读的部分)改(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文学性,也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三、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1.分类与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幼儿文学(0到6岁的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儿童文学(7到13岁的少年儿童)青少年文学(青春期前后至成年前的青少年)2.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分为1)语言形态角度⇔韵文体(儿歌与儿童诗)与散文体(儿童小说散文戏剧等)2)具体的文本形态和艺术手法: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童小说3.文体的类型特征①文体的固定性②文体的相对性③文体的发展性四、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⑴商业文化对于市场反应的本能关注促使儿童文学的出版方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的阅读者,也就是儿童本人的阅读兴趣,这有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创作。
⑵商业文化的开放性潜移默化地带动着文化的开放性。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⑴过度的娱乐主义⑵一次性作品大量出现3.新媒介语境下的儿童文学改变传统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生产方式、文本形式。
第二章儿童观的意义儿童观:特定时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儿童的普遍看法。
1.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可以说是对儿童独立的生命权利和生命价值的第一声振聋发聩的喊声。
在卢梭之前,儿童特殊的身心特征已经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认可。
2.谈到20世纪初中国儿童观的变革,周作人发表于1920年的题为《儿童的文学》的讲演。
3.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国人的误解,是一位缩小的成人。
4.现代儿童观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第一,现代儿童观决定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基本精神方向。
(孩子是孩子;孩子是完整的“人”。
)第二,现代儿童观决定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基本艺术方向。
5.儿童的本质观本质:是指事物固定不变的根本性质,这个性质决定着事物向我们呈现出来的基本面貌。
幼稚的儿童邪恶的儿童纯真的儿童野蛮的儿童二、关于儿童的建构观1.关于儿童的建构说倾向于把儿童和童年的观念都视为特定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他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得到新的建构,进而呈现新的面貌。
2.消逝中的童年代表人物尼尔·波兹曼“使童年概念诞生的符号环境”其实指的是童年概念诞生的符号环境-以书籍微标志的印刷文明。
三、变化的童年与儿童文学的未来1.童年精神2.表现题材英国青少年文学作家艾登·钱伯斯出版于1982年的青少年小说《在我坟上起舞》——少年同性恋题材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尼可拉斯·艾伦所著图画书《小威向前冲》——向孩子讲解“性知识”3.艺术手法(p34)1)增添了图画书作品的趣味和幽默。
威斯纳的《三只小猪》2)拓展着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内容。
芭贝·柯尔的《顽皮公主不出嫁》第三章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1.儿童文化:在儿童身上发生以及与儿童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
2.儿童文化类型1)儿童游戏文化2)儿童玩具文化3)儿童生活文化4)儿童教育文化3.儿童文学的三个精神1)儿童有他自己的文化2)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化3)相对于成人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儿童文化并不与成人文化对立4.当代儿童文学的视像化进程儿童漫画/儿童影视/儿童电子游戏5.视像化的机遇与问题1)机遇第一,新的儿童文化产品与儿童文学相结合,扩大了儿童文学的传播环境。
第二,新的儿童文化产品与儿童文学相结合,丰富着儿童文学的当代形态。
第三,新的儿童文化产品与儿童文学相结合,建构着儿童文学的当代美学。
2)问题1视像类儿童文化产品的流行挤压着儿童文学的阅读空间。
2视像类儿童文化产品的泛滥窄化着儿童文学的艺术生态。
6.文化产业:围绕着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分配等活动而形成的一类产业。
7.儿童文学在儿童文化产业化进程中的意义1)儿童文学为儿童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基础。
2)儿童文学为儿童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基础。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而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文学和艺术。
3)儿童文学为儿童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
第四章多学科视野下的儿童文学1.教育学思想对于儿童观的意义1)早期儿童教育思想孕育了人们对于儿童身心最初的认识。
2)现代儿童教育思想促成了现代儿童观的诞生。
3)当代儿童教育思想的发展不断丰富着我们对于儿童的新认识。
2.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观的关系1)儿童文学所体现的儿童观与艺术观下,总是特定时代儿童教育观的一种体现。
2)儿童文学在传递特定儿童教育观的同时,其艺术表达也常越出教育观念的束缚,进而构成对特定教育观念的一种补充或反拨。
3)儿童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作家的儿童教育观,也常常走在现实儿童教育观的前面,并丰富和启发着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儿童文学的教育性1)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教育意图。
2)儿童文学最核心的本质是为儿童编织一个与他们的生活体验世界密切相连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应该是真切的生动的适合儿童并且富有吸引力的。
3)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只有在他的文学性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社会对于儿童的伦理观念表现的特征1)人们对于儿童伦理的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建构,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
2)现代社会关于儿童的伦理要求既与成人生活的伦理要求有很大的重合,又包含了比后者更细致,更严格的内容。
3)一个社会围绕着儿童建立的伦理观,既有封闭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
5.儿童文学与儿童道德养成1)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决定了儿童文学必然会与儿童的道德养成发生密切的联系。
2)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决定了它是向儿童传播道德观念最合适,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3)儿童文学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伦理关切不只停留在一般的童年道德养成层面,也探向着人类伦理思考的深处。
第五章儿童文学的韵律艺术(小题)第六章儿童文学的游戏艺术第一节儿童与游戏1.游戏是一种学习2.游戏是一种创造3.游戏是一种娱乐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游戏性1.表现内容的游戏性2.表现形式的游戏性(语言形式的游戏性,故事形式的游戏性,书籍形式的游戏性)3.阅读操作的游戏性第三节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1.自由的精神。
2.欢乐的精神3.严肃的精神第七章儿童文学的幽默艺术第二节幽默的几种手法1.童趣:是奇偶儿童文学幽默艺术的基底,它构成了儿童文学幽默有别于一般文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亦这种幽默总是与童年生活和心性的趣味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
2.夸张:是通过想象将事物的某些方面极力夸大或缩小以达到某种文学表现目的的修辞手法。
3.夸张的手法:规模的夸张,程度的夸张,逻辑的夸张4.复义:借助语言的多义性以及不同意义层次之间的矛盾、对比、反抗、颠覆等的奇妙关系5.讽刺:这是在对人、事、物滑稽可笑一面的揭露或批评中营造幽默的艺术效果。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幽默品格5.幽默与滑稽的区别1)滑稽是单纯的逗乐,幽默还包含了更丰富的情感2)滑稽是浅显的调笑,幽默还包含了更深层的回味3)滑稽是轻松的取悦,幽默还包含了更严肃的态度。
6.童年幽默的精神幽默的智慧幽默的温情幽默的深度第八章儿童文学的荒诞艺术1.荒诞:指一种极不合理的事物状态,其乖谬程度远超过正常逻辑,因而使人感到荒唐乃至可笑。
2.“荒诞”在儿童语境下的所指,主要是该词在传统文学语境中的意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其现代哲学和美学意义有所关联。
第二节荒诞的意义1.荒诞中的游戏意义2.荒诞中的狂欢意义3.荒诞中的思想寓言第三节童年荒诞艺术的特征1.趣味;童年荒诞艺术的核心2.生命力;童年荒诞艺术的目的3.温情;童年荒诞艺术的价值成人角色类型:理想化的陪伴者受批判的压迫者有缺点的普通人1.儿歌:是最古老的一类儿童文学文体,其作品篇幅短小,结构齐整,语言质朴,韵律分明。
2.中国传统儿歌形式: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连锁调、问答歌、颠倒歌、绕口令3.儿童诗:是专为儿童创作并且适合他们听读的诗歌作品的总称。
这类诗歌大都篇幅短小,新式简约,童趣盎然。
4.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1)儿童诗对诗形体式和语言声韵的要求不像儿歌那么严格2)儿童诗的语言和情感表现力较之儿歌更为舒展,也更能体现诗人的创作个性。
5.儿童诗的内容:书写童心、品味亲情、吟咏自然、感悟自然、讲述故事第十一章图画书1.图画书:将图画作为一个重要的表意元素运用于文学表现的一个特殊的儿童图画书门类。
2.图画书的构成:封面、环衬、扉页、正文、版权页、封底3.图画如何传情达意?色彩、线条、视角、细节6.图画书的功能1)审美和艺术熏陶2)心理能力发展第十二章童话第二节幻想:童话艺术的核心童话幻想中的趣味童话幻想中的温情童话幻想中的哲理童话幻想中的讽刺童话幻想中的社会批判第三节童话的主要艺术手法1.拟人2.夸张3.错位第十三章儿童小说第二节成长:儿童小说的普遍主题1.“成长类”的小说与成长小说的区别1)在“成长小说”中,成长的结果是以主人公的成年告终;而在儿童小说中,这种成长并不必然使主人公脱离童年,而是把他带到童年的下一个阶段2)主人公年龄的不同也带来了成长话题的不同3)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
2.幻想小说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往往呈现三种关系1)幻想小说的故事展开完全设置在幻想的世界里,现实世界则被暂时悬置2)幻想小说会在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间安排一个特殊的通道,通过这一通道,主人公得以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穿行3)幻想的世界融入现实世界,两个世界之间产生直接的交会和碰撞,前者通常会给后者带来真实而显在的影响。
第十四章其他文体1.2.儿童散文: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一类散文作品,它通常使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或者适宜儿童理解的语言来记写童年人事、传达童年情趣、抒发生活感慨、传递生活感慨、传递生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