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精)
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精)
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 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一般轨迹 二、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三、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 该尝试的借鉴
一、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源头
1. 源头
19世纪早、中期 工业革命 德英法等国实科中学的出现 小学 裴斯泰洛齐 object teaching 19世纪后期 斯宾塞的《教育论》 “完满生活”:直接保全 自己的活动,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为了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 有关的活动,闲暇时满足爱好和情趣的活动 美国 艾利奥特 “新教育”运动 全国教育协会十人委员 会
4. 科学素养 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 转向的原因:
“在科学探究的产物触目皆是的世界,具有良 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需要。每个人 每一天都有不少事情需要运用科学知识作出适当 决策;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力有见地地就涉及科学 技术的重大问题而举行的公共讨论和辩论;每个 人都应该有机会去领略一番领悟和探明自然界事 物而可能产生的那种兴奋之情和自我满足感。”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素养
康奈尔大学生物学教授Literty Hyde Bailey 自然学习运动
2. 科学知识
1920-1957
阅读科学 忽视动手 强调应用科学 忽视“纯”科
学
3.科学方法
1957年后
从重视科学知识到重视科学方法
• • • • 教材是信息的权威来源 日常技术作为科学呈现 简要学习许多科学命题 实验室活动用来证明教材 上的概念 • 强调获得“正确答案”的 演绎性思维 • 背诵和接受性学习 • • • • 实验资料是知识的主要来源 “纯”科学受重视 深入学习几个命题 实验室活动用来收集推导概 念的数据 • 强调获得合理假设答案的归 纳性思维 • 发现和探究学习
三、我国科学教题: 1. 中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时偏少 2. 缺乏全面的有层次、可操作的教育目标体系 3. 小学与中学的科学教育缺乏衔接 4. 过于强调经典的知识内容及学科体系的完整, 致使内容过多,学生难有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难与现实生活形成联系,因此也难以对生活产 生真正的影响 5. 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趣 6. 忽视课堂外学习及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的使用
二、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1. 2. 3. 4. 5. 理论基础的转换: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 教育目标的重新设立: 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 教育方法继续强调探究,但有所发展: 评价更趋逼真、更强调其对达成目标的引 导作用:
科学教育的一种分类学(McCormack & Yager,1989): 领域1:认识和理解(知识领域) 领域2:探究和发现(过程领域) 领域3:想象和创造(创造领域) 领域4:情感和价值(态度领域) 领域5:运用和应用(应用和联系领域) 以领域4为例,包括:发展对一般科学、学校科学及 科学教师的积极态度;发展有关自我的积极态度 (“我能行”);探究人类情感;发展对他人情 感体验的敏感和尊重;用建设性方式表达自己的 情感;就社会和环境问题作决定 课例: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内容的规定
1. 科学的统一概念和过程(具体包括:系统、秩 序和组织;证据、模型和解释;变化、恒定性 和测量;演变与平衡;形式和功能等) 2. 作为探究过程之科学(强调进行探究的能力和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 3. 物质科学 4. 生命科学 5. 地球与空间科学 6. 科学与技术 7. 从个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 8. 科学的历史与本质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 究计划并付诸实践,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 据,对证据和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评性和逻辑 性的思考,构造和分析其它解释方法,交流科学 论点 科学教育分类学中探究和发现领域包括:观察和描 述;分类和组织;测量和制图;交流并理解他人 的意见;预测和推断;假设;验证假设;确定和 控制变量;解释数据;建构和使用工具、简单装 置以及物理模型
2061计划关于科学素养的基本维度
1. 熟悉自然界,并认识到它的差异和统一性 2. 理解科学的关键概念和命题 3. 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 方式 4. 知道科学、数学以及技术是人类的事业,意识 到它们所隐含的益处和局限 5. 发展科学思考的习惯 6. 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解决个人和社会 问题
构建我国科学教育新理念
1. 科学教育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2. 科学教育向科学研究本真状态的回归 3. 以科学史、科学哲学提升科学教育
评价示例
把一些潮湿的土壤放入一个洁净的玻璃广口瓶中, 再把一棵健康的绿色植物种植在土壤中并将瓶盖 拧紧。然后把广口瓶放置在窗口以接受阳光的照 射。瓶内的温度保持在60-80华氏度。那么你认 为这棵植物能够活多久呢?写下你的预测根据。 请运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有关知 识作一个预测并且证明这一预测的合理性。如果 对预测没有把握,那么就应该在证明合理性的过 程中加以说明,而且要告诉我们你需要哪些信息 才能更好地进行预测。你应该知道,正确答案并 不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