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
一、概念题
1.政治革命(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革命是指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
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政治革命的斗争锋芒“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政治革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
2.政治改革(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2008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3.政治发展(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
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
种过程,又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
①作为过程,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目标的运动或政治运动的方向。
人们总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政治发展的目标,尽管政治发展中有暂时的逆转。
②作为结果,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即政治发展包括若干不同的成分,而其中的不同成分又是相互关联的。
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
政治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又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概念。
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其两个重要的方面。
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
人权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
不管是政治现代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的提高。
二、辨析题
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一样都会引起整个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的质的飞跃。
(西南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都会引起整个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的质的飞跃。
(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的区别:
(1)从目标追求来看,政治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现有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和政治制度的彻底变更。
而政治改革则以不破坏现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前提,其目的是通过政治体制的调整与革新,来巩固和加强统治阶级的权力基础,提高和完善统治阶级政治权力的实际效能。
(2)从行为过程来看,政治革命是自下而上地发生的,其主体一般是被统治阶级。
而政治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它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整个变革过程通常被置于较为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之下。
(3)从实现方式来看,政治革命虽不排除和平过渡的可能,但大多采取激烈的暴力方式。
为了推翻旧的政治统治,革命者往往最大限度地进行政治动员,集结革命力量,发起革命运动,力图在较短的时间内促成政治秩序的根本性变化。
而政治改革则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展开,通常表现为一个长期的和缓慢的过程。
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不是政治形态的根本质变,而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它体现了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因而从总体上说,属于政治发展的量变过程。
但同时,政治改革通常要落实为政治体系的较大幅度的变动。
它并不仅仅是单纯的量变,更重要的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三、简答题
1.政治革命(深圳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如何理解政治革命的含义?(河北大学2012年研)
答:(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革命的含义进行了如下概括:
①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从根本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社会革命的时代就会到来。
②革命的社会体现是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造成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从而成为革命的现实体现。
③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其结果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从而极大
地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政治革命就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
(2)政治革命的基本特征是:
①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a.政治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是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既有的利益关系不可能维持,革命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与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呈现水火不容的激烈对立状态,从而促使政治革命的发生。
b.政治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变更政治权力,变革社会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从而实现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因此,政治革命的归宿是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的实现。
②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a.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政治革命是在利益对立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政治革命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归属,因此,政治革命呈现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中的对抗状态;
b.政治革命中政治力量的对抗性体现为各政治力量的角逐行为。
社会政治诸力量在互动过程中,围绕各自的政治战略,运用各种各样的政治策略,形成纵横捭阖的角逐。
③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
a.政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易。
通过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实现革命力量向着政治权力的转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内容;
b.政治革命的核心活动即是围绕着政治权力的争夺活动,革命力量对于政治权力的夺取,既有政治权力主体和统治者对于其政治权力的维护,具有你死我活的特点。
④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
在革命力量的鼓动、号召和组织下,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便迅速地转化为群众性的革命
行动,使得政治革命成为人民的盛大节日。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政治革命的强大的社会动力。
政治革命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与少数人参加的政治密谋和政治恐怖活动的根本不同。
⑤革命过程的短暂和急剧
政治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是社会发展的剧烈震荡,因此,是一种短暂而急剧的变革。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一个时期相对较长而缓慢的过程。
2.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的有什么区别?(河北大学2012年研)
答:(1)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政治改革的基本特点是:
①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的发生原因是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性。
②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通过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不同的利益矛盾,是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协调的政治途径。
③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所推行的政治革新运动。
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出于被动,既有政治权力主体始终是政治改革的主体。
④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政治改革不同于政治革命,也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群众运动,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活动。
⑤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与政治革命的狂飙突进式的发展方式不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过程,所以,其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以日和月为计量单位,而是以簪为计量单位。
⑥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关系的有计划的调适,这种调适基本上是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展开的。
(2)政治革命是革命力量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利益对立和力量对抗的关系中,实现政治权力主体变更和政治权力变易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①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政治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是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②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政治革命是在利益对立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政治革命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归属,因此,政治革命呈现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中的对抗状态。
③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
与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不同,政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易。
政治革命的这一标志,是由政治革命的动力和特点决定的,政治革命是革命的利益主体通过既有政治权力实现和满足自己利益的不可能性而引起的,政治革命又是革命的利用主体在其利益基础上以聚集社会政治力量的方式开辟利益实现道路来进行的,因此,通过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实现革命力量向着政治权力的转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内容
④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
政治革命是一种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