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的性质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含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1. 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1. 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2. 政治博弈的规则:宪法与法律。
3. 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三、政治的地位政治的地位可以通过其如下作用得到认识:1. 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2.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
3. 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之下,人们往往强调经济对政治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了政治/国家/制度对于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从不同国家的比较历史分析来看,政治/国家/制度使局面变得完全不一样第二节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学1. 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2. 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规范性:关注政治的应然性。
科学性:关注政治的实证性。
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结合。
讨论: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揭示人类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寻求解放全人类的政治途径。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阶级问题、革命问题、国家问题、未来社会问题以及体现于各个问题中的政治关系。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发展性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形成专门的政治学学科,但包含了大量政治思想,例如儒家、法家、道家等的思想。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
3.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三、政治学的范围1. 政治学的分支学科:政治理论与方法论本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府与政治行政管理世界政治2. 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1.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2. 阶级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必然导致阶级分化,由此导致国家的产生。
3. 制度主义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1.行为主义2.理性选择主义(1)社会选择理论(2)集体行动理论(3)公共选择理论3.新制度主义(1)历史制度主义(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思考题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二、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从系统论和博弈论角度,关于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决定谁得到好处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冲突与合作的背后不但有利益还有价值观的共识与分歧。
三、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四、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 规范性应然性价值准则核心公平正义正义自由民主政治科学what is 实证性政治学科学化科学一般程序观察收集资料归类得出结论并预测但是,政治现象复杂性变化性政治学的归纳总结不那么精确,价值是不容否定的,五、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古典主义政治学是一种制度与价值合一的研究,追问价值取向,将思想嵌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就能发展为新古典主义政治学,特征1,制度中心论2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3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统一性。
六、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旧制度主义,直接传承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特征,第一,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的统一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第二,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第三,制度中心主义和制度决定论七、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重新发现制度的价值罗尔斯,从制度的有限性入手展开正义论述,社会基本结构之所以是正义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它影响十分深刻并自始至终。
相信整体结构决定个体行为,结构制度决定论者。
研究影响了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
由此形成了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个人偏好路径依赖等变量所构成的新制度主义第二章政治权力关键词:政治权力权威合法性本章重点: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
本章应该重点理解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政治权力的类型划分,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以及不同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第一节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一、政治权力的概念现代政治学的权力定义受到马克斯·韦伯的影响。
韦伯认为: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在韦伯影响之下,现代政治学中存在不同的权力观,例如:影响力说,决策参与说等。
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来理解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对此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 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如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及政治个人。
权力客体是接受权力作用的团体或个人。
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的地位是相对的,可以因时因地而转换。
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政治强制力。
2. 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意识形态利益等。
3. 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体现于权力运作之中,建立在权力结构与权力主体结构之上。
政治权力的结构涉及以下方面:1. 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
2. 权力运行的层次。
3. 权力运行的时间性。
4. 权力作用的结果。
政治权力的结构对于我们研究现实政治生活很有意义。
也可以看出,权力的结构离不开政治权力主体的结构。
首先,权力在政治主体结构内运行,权力的大小取决于政治主体的层次,层次越高,权力影响规模越广泛。
其次,政治主体是多元的,这也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层次性,例如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结构。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1. 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是以制裁的权力类型。
2. 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
3. 操纵性权力:在前两种权力类型中,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存在明显的沟通关系,操纵性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
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手段的“洗脑”。
4. 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马克斯·韦伯将这一类型引入政治学研究。
5 合法性权利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1.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2. 合法性权力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府来实现。
3.合法性可促成权威的形成。
权威是与权力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
权力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
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权威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
4. 权力转化为权威,关键在于合法性。
权威以合法性为基础,但是实现合法性向权威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些条件:第一、合法律性。
第二、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第三、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我们简单地将权力分为以上几种类型。
统治者为了减少权力运用的成本,往往综合运用以上各种类型权力。
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是两种直接相对的权力类型。
合法性权力与操纵性权力的关系相当密切。
操纵性权力能导致合法化,合法化有利于运用操纵性权力。
但操纵性权力的过度使用也会造成合法性的降低。
五、政治权力的基础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